拖地後瓷磚有異味,9個元凶找到了

“拖地後瓷磚有魚腥味”、“瓷磚散發一股難聞的氣味”…最近,陶城君在後臺收到幾個提問都跟瓷磚異味有關。

好端端的瓷磚為何會出現怪味?眾所周知,久溼不幹的拖把滋生微生物,是拖地後產生異味的原因之一。另外,瓷磚發生空鼓、鋪貼工序不當、瓷磚質量不過關等,都可能成為異味的來源。

拖把上的微生物、代謝物產生異味

水質差的水裡面含有各種膠體雜質等有機物,使用後的拖把或抹布沒有及時曬乾晾乾,有機物代謝和腐敗產生的三甲胺、氧化三甲胺、二甲硫醚等成分就會產生特殊氣味。使用這樣的拖把不僅無法清潔瓷磚,還會把拖把中的微生物和代謝物帶到瓷磚上,從而造成“腥味”。

想要避免這一情況,日常要注意保持拖把的乾燥清潔。使用後的拖把可以放在陽臺或者通風處,使其殘留水分快速蒸發,防止微生物滋生。平時也可以使用洗衣粉、清潔劑等洗滌劑幫助拖把去味。

瓷磚發生空鼓

瓷磚發生空鼓,拖地時水會從磚縫處滲入磚下,時間久了內部積水就會發出異味。特別是在衛生間廚房,地面長期與水接觸,瓷磚下面又做過防水,不易排出的積水滋生細菌從而產生異味。

除了異味,瓷磚空鼓還容易導致鬆動、脫落、開裂等後果,所以在驗收時一定要把好關!

瓷磚原料不過關

瓷磚異味也有可能是原材料有關。質量不過關的原材料在燒成後更容易出現異味現象。有些廠家為了節約成本燒製過程中加入陶土,燒製出來的磚坯往往不夠緻密,從而滋生細菌,一遇潮溼就會揮發異味。

這種瓷磚從外表很難看出問題,但價格一般較低,建議消費者購買瓷磚時要謹慎選擇,不要一味追求低價。

瓷磚密度不夠、吸水率過高

瓷磚磚體密度不夠或者吸水率過高,稀鬆的磚孔很容易吸收水和汙垢,拖地時水中的髒物被吸入後就容易產生異味。另外如上提到,密度不夠的磚體容易滋生細菌,一遇潮溼也易釋放異味。

為了避免買到不達標的瓷磚,在購買瓷磚時應認真查看包裝上的各種指標參數,包括吸水率、強度、抗熱震性、抗釉裂性、耐磨性等。

磚縫發汙黴變

瓷磚填縫如果沒做好,磚縫會慢慢得由白變黑,潮溼的位置還可能發黴。在這些發汙黴變的瓷磚縫裡就隱藏著大量細菌,另外,接縫質檢出現斷口或縫隙同樣會留下水漬和汙垢。聚集著細菌、黴菌、汙水、汙垢的磚縫,同樣可能是異味產生的來源。

由於瓷磚側面沒有掛釉,因此在填充磚縫時一定要做到密實,以免磚縫積存和吸附汙垢產生異味。

瓷磚氣泡被破壞陶瓷磚防汙性差,拋光過程中破壞了在燒成過程中排放的氣泡,導致氣體滲入,產生異味。

不當使用粘合劑、防凍劑

為了提高粘結強度,有些工人會在砂漿中加入高分子粘結劑,這些粘結劑釋放出微量硫化氫後會有異味產生。

冬季施工為了避免水泥砂漿在低溫下結冰,有工人還會在施工時加入防凍劑,而大多數防凍劑其實並不環保,而且還可能存在對人體有害的物質,除了散發異味,嚴重時還可能引起中毒。

因此,施工時儘量不要使用防凍劑,如果要用,必須要嚴格按照說明書上的要求來進行作業。

鋪貼時胚體吸入不潔水

水泥砂漿攪拌時不慎加入不潔水或者有髒物,或者瓷磚鋪前泡水使用了不乾淨的水,鋪貼後的瓷磚吸入後殘留在瓷磚內部,也會出現異味問題。

瓷磚中含有硫和硅

質量較差的黑心、黃心陶瓷磚在還原氣氛下燒成,會產生硫化物譬如硫化氫、二氧化硫,這些氣體被包括在瓷磚的微孔裡,會釋放出臭味。另外有人提到,瓷磚胚體裡含有硅,哪怕是雨天不拖地也會出現異味。

另外,有的不防水瓷磚內部會用石膏填充洞孔,石膏在遇水或吸溼的情況下就會散發出它自身的味道,也就是很多人提到的腥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