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地后瓷砖有异味,9个元凶找到了

“拖地后瓷砖有鱼腥味”、“瓷砖散发一股难闻的气味”…最近,陶城君在后台收到几个提问都跟瓷砖异味有关。

好端端的瓷砖为何会出现怪味?众所周知,久湿不干的拖把滋生微生物,是拖地后产生异味的原因之一。另外,瓷砖发生空鼓、铺贴工序不当、瓷砖质量不过关等,都可能成为异味的来源。

拖把上的微生物、代谢物产生异味

水质差的水里面含有各种胶体杂质等有机物,使用后的拖把或抹布没有及时晒干晾干,有机物代谢和腐败产生的三甲胺、氧化三甲胺、二甲硫醚等成分就会产生特殊气味。使用这样的拖把不仅无法清洁瓷砖,还会把拖把中的微生物和代谢物带到瓷砖上,从而造成“腥味”。

想要避免这一情况,日常要注意保持拖把的干燥清洁。使用后的拖把可以放在阳台或者通风处,使其残留水分快速蒸发,防止微生物滋生。平时也可以使用洗衣粉、清洁剂等洗涤剂帮助拖把去味。

瓷砖发生空鼓

瓷砖发生空鼓,拖地时水会从砖缝处渗入砖下,时间久了内部积水就会发出异味。特别是在卫生间厨房,地面长期与水接触,瓷砖下面又做过防水,不易排出的积水滋生细菌从而产生异味。

除了异味,瓷砖空鼓还容易导致松动、脱落、开裂等后果,所以在验收时一定要把好关!

瓷砖原料不过关

瓷砖异味也有可能是原材料有关。质量不过关的原材料在烧成后更容易出现异味现象。有些厂家为了节约成本烧制过程中加入陶土,烧制出来的砖坯往往不够致密,从而滋生细菌,一遇潮湿就会挥发异味。

这种瓷砖从外表很难看出问题,但价格一般较低,建议消费者购买瓷砖时要谨慎选择,不要一味追求低价。

瓷砖密度不够、吸水率过高

瓷砖砖体密度不够或者吸水率过高,稀松的砖孔很容易吸收水和污垢,拖地时水中的脏物被吸入后就容易产生异味。另外如上提到,密度不够的砖体容易滋生细菌,一遇潮湿也易释放异味。

为了避免买到不达标的瓷砖,在购买瓷砖时应认真查看包装上的各种指标参数,包括吸水率、强度、抗热震性、抗釉裂性、耐磨性等。

砖缝发污霉变

瓷砖填缝如果没做好,砖缝会慢慢得由白变黑,潮湿的位置还可能发霉。在这些发污霉变的瓷砖缝里就隐藏着大量细菌,另外,接缝质检出现断口或缝隙同样会留下水渍和污垢。聚集着细菌、霉菌、污水、污垢的砖缝,同样可能是异味产生的来源。

由于瓷砖侧面没有挂釉,因此在填充砖缝时一定要做到密实,以免砖缝积存和吸附污垢产生异味。

瓷砖气泡被破坏陶瓷砖防污性差,抛光过程中破坏了在烧成过程中排放的气泡,导致气体渗入,产生异味。

不当使用粘合剂、防冻剂

为了提高粘结强度,有些工人会在砂浆中加入高分子粘结剂,这些粘结剂释放出微量硫化氢后会有异味产生。

冬季施工为了避免水泥砂浆在低温下结冰,有工人还会在施工时加入防冻剂,而大多数防冻剂其实并不环保,而且还可能存在对人体有害的物质,除了散发异味,严重时还可能引起中毒。

因此,施工时尽量不要使用防冻剂,如果要用,必须要严格按照说明书上的要求来进行作业。

铺贴时胚体吸入不洁水

水泥砂浆搅拌时不慎加入不洁水或者有脏物,或者瓷砖铺前泡水使用了不干净的水,铺贴后的瓷砖吸入后残留在瓷砖内部,也会出现异味问题。

瓷砖中含有硫和硅

质量较差的黑心、黄心陶瓷砖在还原气氛下烧成,会产生硫化物譬如硫化氢、二氧化硫,这些气体被包括在瓷砖的微孔里,会释放出臭味。另外有人提到,瓷砖胚体里含有硅,哪怕是雨天不拖地也会出现异味。

另外,有的不防水瓷砖内部会用石膏填充洞孔,石膏在遇水或吸湿的情况下就会散发出它自身的味道,也就是很多人提到的腥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