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水砖市场前景看好,目前各产区生产线20余条

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部署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工作以来,全国已有30个城市被选定为海绵城市建设的试点城市。随着地方相关政策高密度落地,试点项目稳步推进,十三五期间海绵城市万亿市场空间已经打开。

《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指出,通过海绵城市建设,最大限度地减少城市开发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将70%的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到2020年,城市建成区20%以上的面积达到目标要求;到2030年,城市建成区80%以上的面积达到目标要求。

那么,如何做到将70%的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透水砖无疑成为海绵城市建设的一个关键有机体,也由此进入陶瓷企业视野。

透水砖的作用,就是把城市原有水泥路面改变为透水路面,将路面积水渗透到地下补充地下水,通过配套的管路系统收集雨水,需要时将蓄存的雨水“释放”并加以利用。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

海绵城市建设对透水砖庞大的市场需求,带来陶瓷企业发展新机遇。目前,江苏、江西、山东、广东等地企业已陆续投入透水砖生产,并且呈现出全国产区快速发展态势。据王派机电设备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君国介绍,目前有一定规模的在产透水砖生产线已经有9条,今年即将投产以及正在规划建设的生产线达12条左右。但由于产品厚度原因,产量不高,尤其是宜兴日产200平方小厂不在少数。所以产能与运输问题,成为透水砖保持价格稳定的重要因素。

其实,相对于数千亿庞大市场,透水砖20几条生产线才算刚刚开始,随着海绵城市试点推进,以及日后的推广普及,透水砖市场将迎来爆发期。因此,地方政府大力支持透水砖环保项目,企业看好其市场前景。

5月24日,江西中盛陶瓷有限公司日产量1800多平方透水砖生产线正式投产。据悉,该项目在建设中3位副省长曾先后莅临考察,并对透水砖消化陶瓷废料,生产过程无污染给予高度肯定。

中盛董事长王明阳表示,投资透水砖项目,首先是看好市场前景。国家发展海绵城市,必将给透水砖带来广阔市场;其次是陶瓷废料得到循环利用,透水砖不仅大量消化陶瓷废料,节约不可再生陶瓷原料资源,而且生产过程环保,政府支持;其三是工厂地理位置有交通运输优势。透水砖厚重,运输成本高,中盛企业紧挨着鄱阳湖码头,可辐射长江两岸市场;其四是目前生产企业还不多,产品处于供不应求状态。

同时,王明阳还认为,由于供求原因,市场上产品质量良莠不齐,而透水砖一般是市政工程,一旦有一单工程出现质量问题,政府把你列入黑名单,你就没有机会了。所以生产透水砖应不受当前市场供求失衡诱惑,坚持品质,率先占领行业强势品牌制高点,企业未来的市场才会更为广阔,更加长久。

中盛公司旗下透水砖品牌“中山榕”,产品一面市就进行严格检测。该公司技术总监蒋玉勇向客户介绍检测结果时表示,从各项指标看,抗折强度达到8-9兆帕,抗压50兆帕,透水系数3.0x10-2cm/S ,防滑值70bpn,瓷化度也是同类产品最高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