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海鵬教授:八國聯軍侵華 清廷竟然容許列強使節滯留京城

张海鹏教授:八国联军侵华 清廷竟然容许列强使节滞留京城

季我努學社

整理出版中國近代史料,傳播歷史知識

张海鹏教授:八国联军侵华 清廷竟然容许列强使节滞留京城

甲午戰爭

1894年年中,中國和日本因朝鮮問題發生利益衝突。7月25日,日軍襲擊中國運兵船,兩國關係急驟惡化。27日,直隸總督致電軍機處,指出"華日既未宣戰,日船大隊遽來攻撲,且先開炮擊沉我船,實違公法"。同日,總署即電李鴻章,因日先開釁,商議佈告各國照會應如何措詞;又致電駐美公使楊儒,希託美廷保護在日僑民;又致電兩江總督劉坤一,"倘日船駛近浦口,即可擊之"。李鴻章答總署電中還提出"暫停日本通商,日貨不準進口",反應是迅速的。隔兩天,朝旨令駐日公使汪鳳藻撤回所有中國駐日本使館。7月31日,總署照會日本駐華公使:"日先開釁,致廢修好之約。此後與彼無可商之事,殊為可惜",實即諷示日使出境。8月1日,清廷公開發布宣戰上諭,宣佈日本"不遵條約,不守公法,任意鴟張,專行詭計,釁開自彼,公論昭然。用特佈告天下:……倭人渝盟肇釁,無理已極,勢難再予姑息。著李鴻章嚴飭派出各軍迅速進剿,厚集雄師,陸續進發,以拯韓民於塗炭;並著沿江沿海各將軍督撫及統兵大臣整飭戎行,遇有倭人輪船入各口,即行迎頭痛擊,悉數殲除"。8月21日,廷旨著李鴻章傳諭朝鮮國王,清政府對日已"撤使絕交",並"發大兵進剿,前軍已抵平壤"。

张海鹏教授:八国联军侵华 清廷竟然容许列强使节滞留京城

八國聯軍侵華

张海鹏教授:八国联军侵华 清廷竟然容许列强使节滞留京城

克林德牌坊

如此說來,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真是戰爭史上一次非常奇怪的戰爭。清政府不敢承認戰爭狀態的存在,8個侵略國家也不承認戰爭狀態的存在,但是戰爭的確存在著。大沽口外停泊20多艘外國海軍艦隻,對中國港灣實施著封鎖和包圍。第一批2000餘人的八國聯軍救援部隊,以英國海軍上將西摩爾(E·H·Seymour)為司令、美國海軍上校麥克卡拉(B·N·McCalla)為副司令、俄國上校沃嘎克(Вогак)為參謀長。他們進軍北京的計劃遇抵抗失敗了。各國海軍又組成1000人海軍陸戰隊進攻大沽炮臺,並終於佔領了炮臺。聚集在天津租界的聯軍1·2萬人,同天津義和團和清軍展開激烈爭奪戰,在7月中旬佔領了天津,成立了天津軍事殖民統治機構。8月初,各國司令官連續召開會議,決定集中1·88萬人的兵力,沿北運河分兩路向北京挺進,隨即佔領北京。聯軍還在上海等地登陸。俄軍除作為聯軍主力與它國共同行動外,還出動俄軍約20萬人分五路進入我國東北,幾乎佔領了全東北。9月,新確立的聯軍統帥率德軍2萬人到達天津,10月進入北京,並在中南海儀鸞殿建立八國聯軍總司令部。瓦德西來華後,親自籌劃擴大侵略活動,僅1900年12月以後,聯軍共出動46起"討伐隊"(單德軍出動的就達35起),先後佔領保定、張家口、正定、井陘及山東邊境等地。直到1901年5月,聯軍的軍事行動才停止下來。據統計,1900年12月聯軍在華兵力達到5萬;另據統計,聯軍在華兵力最多時達到10萬。以上這些,難道還不是戰爭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