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的海棠溪真的與薛濤有關嗎?

推薦:

文/趙心放

重慶的海棠溪真的與薛濤有關嗎?

(成都望江公園薛濤雕塑)

重慶的海棠溪為啥取其名?

據《巴縣誌》載,一是此處種植有不少海棠,二是盛夏時長江洪流倒灌入溪中,三五之夕,月光激射,江波噴發,作朵朵海棠狀。海棠溪在歷史上是巴渝水陸交通樞紐,此處得天獨厚的“海棠煙雨”自然風光,名列舊巴渝十二景。

重慶的海棠溪真的與薛濤有關嗎?

過去,這裡有一條溪水從西南往東北潺潺流過,兩岸遍植的海棠映紅阡陌,鶯燕群飛,芳草匝地。在輕煙細雨中,海棠溪像春睡初醒的少女,端坐在縷縷春風簇簇春花組成的紅色輕紗帳裡梳妝打扮,有時含顰蹙眉,娟秀而不妖媚,有時芳容微露,嬌憨卻又掩飾,真是神態娉婷,楚楚可人。

夢幻般的景緻,成了前輩詩人們生花妙筆的好題材。就連外國人也成了海棠溪的粉絲。1896年在重慶出版的英國報紙《黑橋通訊》就稱:重慶城唯有海棠溪一帶才是遊賞的精華所在。

重慶的海棠溪真的與薛濤有關嗎?

(一)據說著名唐代女詩人薛濤相攜風流才子元稹曾到過海棠溪

薛濤,字洪度,京兆長安(今陝西西安)人,一生作詩500多首,流傳至今的僅有90餘首。後人將她與魚玄機、李冶、劉採春並稱唐代四大女詩人。

薛濤16歲入樂籍,與韋皋、元稹有過戀情。俗話說,男女搭配,幹活不累。男女同遊,倍增趣味。相傳,薛濤與元稹情到深處時,那年春季二人結伴從成都到重慶遊玩。攜手漫步在海棠溪邊,被如詩如畫的風光迷住了,身心愉悅,流連忘返。薛濤遂作了一首詩《海棠溪》:

重慶的海棠溪真的與薛濤有關嗎?

春教風景駐仙霞,水面魚身總帶花。

人世不思靈卉異,競將紅纈染輕沙。

詩中描繪出這樣一幅動感的畫面:簇簇海棠一片紅豔,猶如春風吹來的片片彩霞簇擁在溪岸,落英繽紛,引來一群群游魚嬉趣。溪畔的浣紗女,在花光樹影下洗濯晾曬,隨風飛舞的輕紗豔若彩雲,竟似在與盛開的海棠比個高低哩。

重慶的海棠溪真的與薛濤有關嗎?

(二)可惜的是,薛濤的這首《海棠溪》詩,不是描繪的此海棠溪,而是彼海棠溪

重慶師範大學鮮于煌教授表示:唐代元和四年(809年),薛濤在梓州,與時任川東監察御史的元稹兩情相悅。但二人只相處了數月,元稹就調離川地,任職洛陽。史料中沒有關於薛濤到過重慶的記載。兩人同遊重慶海棠溪,只是後人浪漫想象。

重慶本土學者李正權先生說,海棠在唐代有著“花中神仙”的美譽,薛濤的《海棠溪》詩描繪的景緻與重慶的海棠溪無關。

薛濤的《海棠溪》詩描繪的是何處海棠溪呢?

重慶的海棠溪真的與薛濤有關嗎?

(成都,望江樓)

成都是海棠之鄉。在唐宋時期,成都就已成片種植海棠,濯錦清江穿城而過,海棠樹兩岸叢生,一直蔓延到城外。春來花開之時,花光逶迤,一片雲蒸霞蔚,佔盡了風流春色,極為壯觀,故海棠又名“蜀客”“川紅”,《益州方物略》中就有蜀之海棠,誠為天下絕的語句。歷史上有無數文人墨客賦詠過成都的海棠。南宋詩人陸游號稱“海棠癲”,中年時曾客居成都數年,留下了不少與海棠有關的文字,有首《海棠歌》詩,寫的是成都城西碧雞坊的海棠:

碧雞海棠天下絕,枝枝似染猩猩血。

蜀姬豔妝肯讓人?花前頓覺無顏色。

他又在《張園海棠》裡寫道:西來始見海棠盛,成都第一推燕宮。池臺掃除凡木盡,天地眩轉花光紅。慶雲墮空不飛去,時有絳雪縈微風。蜂蝶成團出無路,我亦狂走迷西東……

重慶的海棠溪真的與薛濤有關嗎?

(成都,薛濤井)

意思是說:春天的錦城,陌上的南風輕輕地吹著,絳粉色的花瓣紛紛地飛著,成群的蜂蝶翩翩地舞著,我飲罷酒牽馬醉薰薰地走著,不小心走到了江月傾斜,繁花深處啦。在這幽迷之境,哪裡分得清東西南北,人間天上,歲末年頭?

在浣花溪畔居住時,薛濤獨創了一種紅箋,取胭脂木,加以玉女津的井水泡軟搗漿,滴入海棠花汁,摻上雲母粉,精心製作成緋紅泛香的信箋,專門用來填寫詩句。

那些海棠,想來當年也是與居住在浣花溪畔的薛濤花面交映過吧?古蜀的青山阡陌,錦江的流水白雲可作證,花與美人相看兩不厭哩。

重慶的海棠溪真的與薛濤有關嗎?

筆者估摸,薛濤的《海棠溪》詩寫的就是成都城西碧雞坊的海棠,因為在成都,那地方的海棠最為豔美!

有可能諸君要提出這麼一個問題:杜甫在成都也居住了一些年頭,作為詩聖嘛,一生勤於作詩,既然成都的海棠“天下絕”,不可能不寫吧?請把他寫海棠的詩作個介紹。

的確,現存的杜甫的詩中沒有一首涉及到海棠。原因嘛很簡單,他的母親就叫海棠。古人十分講究避諱,他的確不便寫涉及海棠的詩。

重慶的海棠溪真的與薛濤有關嗎?

相關閱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