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劃分為4區的3線城市,享有“中國最長壽地區”之稱

海南省劃分為4區的3線城市,享有“中國最長壽地區”之稱

海南省劃分為4區的3線城市,享有“中國最長壽地區”之稱

海南省劃分為4區的3線城市,享有“中國最長壽地區”之稱

海南省劃分為4區的3線城市,享有“中國最長壽地區”之稱

海南省劃分為4區的3線城市,享有“中國最長壽地區”之稱

三亞,簡稱崖,古稱崖州,別稱鹿城。是海南省下轄地級市,位於海南島的最南端。三亞東鄰陵水縣,西接樂東縣,北毗保亭縣,南臨南海,介於北緯18°09′34″~18°37′27″、東經108°56′30″~109°48′28″之間。 [1] 三亞市陸地總面積1919.58平方千米,海域總面積6000平方千米。東西長91.6千米,南北寬51公里,下轄四個區。 [2] 2017年,全市常住人口為76.42萬人,聚居了漢族、黎族、苗族、回族等20多個民族。 [3]

三亞是具有熱帶海濱風景特色的國際旅遊城市 [4] ,又被稱為“東方夏威夷”。 [5] 2016年6月14日,中國科學院對外發布《中國宜居城市研究報告》,三亞宜居指數在全國40個城市中位居第三。 [6] 2016年9月,三亞入選“中國地級市民生髮展100強。[7] 2017年2月,三亞入選第三批國家低碳城市試點之一。三亞也是同時入選中國特色魅力城市200強及世界特色魅力城市200強。

2017年,三亞市地區生產總值529.25億人民幣。 [3] 2017年中國地級市全面小康指數排名第50 [8] 。

2020年11月底至12月初,第六屆亞洲沙灘運動會將在海南省三亞市舉行。

海南省劃分為4區的3線城市,享有“中國最長壽地區”之稱

海南省劃分為4區的3線城市,享有“中國最長壽地區”之稱

海南省劃分為4區的3線城市,享有“中國最長壽地區”之稱

海南省劃分為4區的3線城市,享有“中國最長壽地區”之稱

海南省劃分為4區的3線城市,享有“中國最長壽地區”之稱

海南省劃分為4區的3線城市,享有“中國最長壽地區”之稱

歷史沿革

“三亞”因三亞河(古名臨川水)有三亞東西二河至此會合

海南省劃分為4區的3線城市,享有“中國最長壽地區”之稱

三亞市國際旅遊形象標誌 [11]

,成“丫”字形,故取名“三亞”。三亞歷史悠久,在明代《正德瓊臺志》已有“三亞村”、“三亞里”的記載。

根據考古材料,最遲在1萬年前,海南島就開始了人類的活動。先秦時期三亞屬百越諸部之駱越。 [12]

秦始皇時期設置的南方三郡,崖州就是其中之一的象郡。隋設臨振郡,唐代改為振州。宋代時成為中國最南端的地級規模的州郡。因其遠離帝京、孤懸海外,自古以來三亞一直被稱為“天涯海角”。 [13]

西漢元封元年(前110年),序列於中國版圖。

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升崖州為直隸州,領萬安、陵水、昌化、感恩四縣。

民國二年(1912年),廢直隸州,設崖縣。

1949年至1950年,為榆亞特區。

1950年4月,崖縣解放,成立縣人民政府。

1954年10月,中共崖縣縣委、縣政府及直屬機關從崖城搬到三亞。

1958年,與保亭、陵水及萬寧興隆牛漏地區合併為崖縣(大縣),1959、1961年先後分開,設置保亭、陵水縣。崖縣保留現轄區域。

1961年5月,改三亞鎮。

1962年11月,三亞鎮和三亞公社合併。

1964年6月,恢復三亞鎮建制。

1984年5月19日,經國務院批准撤銷崖縣設立三亞市(縣級)。11月,三亞鎮被撤銷,籌備成立河東、河西街道辦事處。

1987年9月26日,國務院批准三亞市升格為地級市。12月30日,三亞地級市正式成立,掛牌辦公。

1988年5月,成立河東、河西管理區。 [14]

2014年2月11日,國務院批覆三亞市撤六鎮新設四區,分別為吉陽區、天涯區、海棠區、崖州區。

2015年1月2日,三亞市“撤鎮設區”新設立的四個區天涯區、海棠區、吉陽區和崖州區正式掛牌成立。 [15] 6月1日起,三亞市可行使地方立法權,制定地方性法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