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淑敏:把人生過成喜歡的樣子,這就是幸福

毕淑敏:把人生过成喜欢的样子,这就是幸福

毕淑敏:把人生过成喜欢的样子,这就是幸福

幸福到底是什麼呢?有一個女人,曾經在這個問題上走入歧途,陷入恐慌,不得不重新思考自己的人生定位。

若干年前,她看到了一則報道,說是西方某都市的報紙,面向社會徵集“誰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這個題目的答案。來稿踴躍,各界人士紛紛應答。報社組織了權威的評審團,在紛紜的答案中進行遴選和投票,最後得出了三個答案。因為眾口難調意見無法統一,還保留了一個備選答案。

毕淑敏:把人生过成喜欢的样子,这就是幸福

按照投票者的多寡和權威們的表決,報紙發佈了“誰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的名單。記得大致順序是這樣的:

第一種最幸福的人:給孩子剛剛洗完澡,懷抱嬰兒面帶微笑的母親。

第二種最幸福的人:給病人做完了一例成功手術,目送病人出院的醫生。

第三種最幸福的人:在海灘上築起了一座沙堡,望著自己勞動成果的頑童。

備選的答案是:寫完了小說最後一個字,畫上了句號的作家。

毕淑敏:把人生过成喜欢的样子,这就是幸福

消息入眼,這個女人的第一個反應彷彿被人在眼皮上抹了辣椒油,嗆而且痛,心中惶惶不安。當她靜下心來,梳理思緒,才明白自己當時的反應,是一種深入骨髓的悲哀。原來她是一個幸福盲。

為什麼呢?說來慚愧,答案中的四種情況,在某種意義上說,那時的她,居然都在一定程度上初步擁有了。她是一個母親,給嬰兒洗澡的事幾乎是早年間每日的必修。那時候家中只有一間房子,根本就沒有今天的淋浴設備,給孩子洗澡就是準備一個大鋁盆,倒上水,然後把孩子泡進去。那個鋁盆,她用了6塊錢,買了個處理品,處理的原因是內壁不怎麼光滑,麻麻拉拉的。她試了試,好在只是看著不美觀,並不會擦傷人,就買回來了。那時要用蜂窩煤爐子燒水,水熱了倒進鋁盆,然後再兌冷水。用手背試試水溫正合適了,就把孩子泡進盆裡。現在她每逢聽到給嬰兒用的洗浴液是“無淚配方”,就很感嘆。那時候,條件差,只能用普通的肥皂給孩子洗澡。因為忙著工作,家務又多,洗澡的時候總是慌慌忙忙的,經常不小心把肥皂水濺到孩子的眼睛裡,鬧得孩子直哭。洗完澡,把孩子抱起來,抹一抹汗水,艱難地扶一扶腰,已是筋疲力盡,披頭散髮的。

毕淑敏:把人生过成喜欢的样子,这就是幸福

對比第三種幸福人的情形,可能多少有一點點差距。兒時調皮,雖然沒在海灘上築過繁複的沙堡(這大概和那個國家四面環水有關),但在附近建築工地的沙堆上挖個洞穴藏個“寶貝”之類的工程,倒是常常一試身手。那時候心中也顧不上高興,總是擔心路過的人一腳踩塌了她的宏偉建築。

毕淑敏:把人生过成喜欢的样子,这就是幸福毕淑敏:把人生过成喜欢的样子,这就是幸福

看到這裡,朋友們可能發覺這個糊塗的女人不是別人,就是畢淑敏啊!的確,當時的我,已經集這幾種公眾認為幸福的狀態於一身,可我不曾感到幸福,這真是讓人晦氣而又痛徹心扉的事情。我思考了一下,發覺是自己出了毛病。還不是小毛病,而是大毛病。如果這個問題不解決,我後半生所有的努力和奮鬥,都是鏡中花水中月。沒有了幸福的基礎,所有的結果都是沙上建塔。從最樂觀的角度來說,即使我的所作所為對別人有些許幫助,我本人依然是不開心的。我不得不哀傷地承認,照這樣生活下去,我就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幸福盲。

從那時起,我開始審視自己對於幸福的把握和感知,訓練自己對於幸福的敏感和享受,像一個自幼被封閉在黑暗中的人,學習如何走出洞穴,在七彩光線下試著辨析青草和豔花,朗月和白雲。如同那些被病魔囚禁的盲人,手術後打開遮眼紗布時的詫異和驚喜,不由自主地東張西望,流下喜極而泣的淚水。

*本文摘自《把人生過成喜歡的樣子》

毕淑敏:把人生过成喜欢的样子,这就是幸福

《把人生過成喜歡的樣子》

畢淑敏 著

長江文藝出版社2018年3月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