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美國保險市場是全球最大的市場,但是大型保險公司卻主要是歐洲的?

馬雪毅

保險市場以及整個金融市場的結構,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例如歷史的因素,人口的因素,監管的因素,不同金融機構商業模式的因素等等。

2016年,美國總保費收入是1.35萬億美元,是全球最大的保險市場,其保費收入是整個歐盟市場保費收入的總和。但從保險公司規模來看,全球知名的大型保險公司卻大多在歐洲。2017年,在世界500強保險公司排名中,前10名中有5家歐洲保險公司,而美國只有聯合健康集團入圍。 具體看,監管、經營策略的差異以及歷史因素等導致美國大型保險公司相對較少,歐洲大型保險公司相對較多。


首先,監管模式的差異造就了歐洲大型保險公司的發展。為了推進歐盟一體化進程,歐盟通過持續改革監管體制,推動各成員國保險監管趨同化,促進了歐盟大型保險公司擴張。比如,歐共體1988年出臺的第357號指令和1990年出臺的第619號指令,允許歐共體成員國內任何一家保險公司不需要成立分支機構,就可以在歐共體轄內開展保險服務。這樣,對這些大公司而言,整個歐盟成為了它們的“國內市場”,進而進一步推動了大型保險公司的跨國發展。2016年,歐洲前五大保險公司——法國安盛公司、德國安聯集團、意大利忠利保險公司、瑞士蘇黎世保險集團、英國保誠集團的總保費收入佔歐洲保險市場的28%。

與歐盟致力於構建統一的監管標準不同的是,美國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對保險市場採取以州監管為主的監管體制,每個州都有相對獨立的監管法律和標準。對於那些跨州經營的保險公司而言,既要遵守本州的相關規定,同時也要遵守其開展業務所在州的各項規定,這就制約了保險公司的跨州經營。1999年,美國頒佈了《格雷姆-裡奇-比利雷法》法案,取消了保險公司開設分支機構的種種限制,而且允許銀行控制子公司從事保險業務而不受州政府的監管。這樣,美國保險公司跨州和跨國經營活動逐漸增多。

受監管因素以及歷史沿革等方面的影響,美國保險公司更注重專業化經營,歐洲保險公司更注重多元化、綜合化經營。美國保險市場主體多,競爭激烈,在加上客戶保險需求也相對多樣性和複雜性,因此美國保險公司大多采取專業化經營策略,並湧現出了許多以專業化為特色的保險公司。比如,由於健康保險具有技術複雜、風險控制難度大、涉及方面錯綜複雜等特點,為了提高健康保險的管理和服務水平,美國出現了很多專門從事健康險業務的保險公司。2016年,健康險保險公司達到1095家,佔美國保險公司總數的24%。此外,2016年美國還有780家壽險公司,2655家財產保險公司。為了追求規模經濟,歐洲大型保險公司大多采取綜合化、多元化經營策略,同時經營壽險、財險、健康險等。

從理論上講,有人認為,採取綜合化、多元化經營可以節省運營成本,達到規模經濟效益的目的。但對於專業化和綜合化經營,到底哪種模式經營績效更高,學術界還是存在爭議的。

歐洲保險業歷史悠久,保險公司國際化程度也相對高,具備較高的國際知名度。保險業起源於歐洲的海上保險,歷史悠久。歐洲知名保險公司成立時間相對較早,比如法國安盛公司(AXA)成立於1816年,德國安聯集團(Allianz)成立於1890年。美國大型保險公司成立時間相對較晚,比如AIG公司1919年才成立,聯合健康集團1974年才成立。此外,歐洲大型保險公司較早就進行了海外擴張,並在全球市場上併購,不但擴大了規模,也大大提升了知名度和影響力。比如,蘇黎世保險集團早在1912年就把業務擴張到美國。英國保誠集團1923年在印度成立第一家人壽保險分公司,隨後迅速在歐洲和北美地區擴張,收購了美國Jackson人壽保險公司,並在倫敦、紐約、香港和新加坡證券交易所上市。與歐洲保險市場不同,美國的保險市場可以算是屬於內向型的,大多保險公司專注於國內業務。比如,作為美國最大的車險公司,State Farm還不是上市公司。



巴曙松

美國人講:客戶就是上帝。歐洲人講:我追求技藝上的極致。這兩種不同的態度和重點,讓美國人和歐洲人,在同一類產品的不同商業鏈條上發力。


從商業的角度來講,美國公司更善於市場推廣,因為“客戶是上帝”。滿足客戶的需要,是第一位的。如何以最低成本最快速度高效地滿足客戶的需求,這就是美國人做生意時,重點攻堅的地方。比如星巴克,意大利咖啡在美國包裝成“快消品”,然後行銷全國。要論咖啡的品質,星巴克中等偏下,要論咖啡市場的佔有率,高下立現。


歐洲人不同。歐洲人更追求技藝上的極致,更看重產品質量的打磨。比如瑞士的高端腕錶。這些高端腕錶產,真是用品質靠口碑打下的江山。也就是最近幾十年,才開始注重市場營銷和品牌推廣。以前在奢侈品雜誌做的時候,巴塞爾和日內瓦表展,參觀頂級錶廠總部和工廠,會有作坊的感覺,大家在工作臺上安靜地打磨。而美國品牌工廠,最直觀的感受是:流水線!


從這個基本差異,再來看保險業。美國為了推廣保險產品,自然會在客戶需求上下功夫。說得好聽點,是為客戶考慮,把日常各種風險都做成保險產品,然後進行轟炸銷售。如果佔領市場,擴大市場,挖掘市場價值,是美國人擅長的。至於產品服務,只要滿足需求就好。而歐洲的保險公司,在險種設計上會更有情懷,更貼合客戶的實際需求,而不是主動挖掘創造需求。因此,美國保險市場大,得益於市場開拓。歐洲保險公司能做大,是因為基礎是真實不誇大的需要。


最後,有一個最重要的因素:美國和歐洲國家的福利體系不同。歐洲國家預算的社會福利比較高,社保包含的服務項目也比較多。一個正常繳納社保的勞動力,不一定需要再另外購買一份私人醫療保險。但美國,沒有自己購買私人醫療保險,真是不敢看病吧。所以,美國社會福利體系,也釋放了大量的保險市場。


環遊西班牙

據瞭解,2014年財富世界500強的企業中金融保險集團有38家,其中美國佔了15家,歐洲佔了12家,剩下的11家則在亞洲,其中中國就佔了4家。

雖然在世界前100強,200強的企業來看,美國的大型保險公司沒有歐洲的保險公司厲害,但是美國的保險市場卻是全球最大的保險市場。那為什麼,我們所熟知的大型保險公司主要分佈在歐洲而不是美國?在我看來,主要有以下幾種因素:

1、人口因素

看保險公司,我們不能忽略的一點就是,保險業務是跟人口有關。想想賣保險是賣給誰的,保險業務的受眾是誰?沒錯,是人。你只有在人口國模大的地方你才能夠更好的做好自己的保險業務。雖然美國保險市場是全球最大的保險市場,但是與歐洲想比,他的人口卻不佔優勢。歐洲人口超過5億,但是美國人口卻只有3.15億。顯然,在這一方面,美國保險業務是不佔優勢的。

2、市場環境

歐盟經濟的一體化推動了歐洲保險市場的一體化,而歐洲保險市場的一體化則使得歐洲各國保險市場更加完善。據瞭解,現在歐洲保險市場的保險公司超過了5k家,保戶超過5億多。據瞭解,歐洲保險市場一體化的實施,在一定程度上還起到了阻止外部市場主體進入歐洲的目的,同時還在一定程度上增強了歐洲保險市場在國際上的競爭力。

美國的保險市場與歐洲一體化經濟不同,是完全開放的保險市場。在市場經營和市場許可方面,美國並沒有對境外保險機構進入本國保險市場採取過多的限制。因此在美國這個只有3億人口的國家,保險公司就有6000多家。由此看來,在美國的保險公司,其在國際保險市場上的競爭力要比歐洲的保險公司弱很多。

綜上所述,可以看出,不論是在人口方面還是市場環境方面,美國的保險業務與歐洲相比都缺乏一定的競爭力。

你好,商函雜並論,以客觀視角解讀商業的偽ceo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