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潮的生活姿態,竟是邊養生邊作死

最潮的生活姿態,竟是邊養生邊作死

最潮的生活姿態,竟是邊養生邊作死

策劃 | 品御生活運營部

丨養丨生丨朋丨克丨指丨南丨

1

“養生朋克”這個詞最先出現在2017年4月份,網友@麼麼晗 在社交平臺發佈了一條動態——和姐妹抽了一隻煙然後趕緊含了顆含片,我們,一邊自殺一邊瘋狂養生。自此,“養生朋克”一詞瘋傳網絡。

川貝枇杷調雞尾酒,無糖雪碧加黃瓜汁,朋克式的養生之路你是不是有點看不懂?多年前的網上流傳著一個段子,抽一支菸少活5秒,笑一笑多活5秒,所以我抽菸的時候都要笑一笑。

最潮的生活姿態,竟是邊養生邊作死

當人們還在嘲笑“破洞褲裡貼暖寶寶”、“生理期只吃紅棗味兒雪糕”很不要命的時候,卻發現這些例子早已融入在自己的生活裡。吃泡麵怕沒營養就加兩顆雞蛋一份豬肝,喝可樂擔心血糖高所以加半個檸檬(某快餐品牌順應市場甚至出了此類飲品),拉肚子的時候帶著瀉立停去吃燒烤,涮火鍋前墊個涼粉,吃完了再來杯涼茶......摸著自己的良心說,真覺得這裡面沒有你自己嗎?前一秒垃圾食品,後一秒維生素,研究養生書到凌晨四點鐘,感覺自己能活到九十九?

(友情提示:以上“作死”方式,萬萬不可取!)

2

對於養生朋克而言,每一條魚都是錦鯉,每一隻鳥都是喜鵲。“儀式感”的生活至少讓內心得到了滿足和慰藉,時不時掐一下脈搏看看自己是否還好好活著。這種又嗨又喪的生活方式,卻反映著現代人生活的不安和焦慮。醫學指出,越來越多的病已“年輕化”,困擾中年人的脫髮、失眠、頸椎病、腰背痠痛等問題早已移步至青年人身上,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調侃自己已步入“中年危機”,在傲嬌的自嘲之下,掩蓋的是這一群體的焦慮、恐慌和無奈。

由此,我們不自覺地聯想到了“喪文化”。

喪文化指的是一群沒有追求、沒有情感、慾望的人群,在他們的世界裡,“廢柴”往往是最真實的寫照。它反映出當代社會青年的精神特質和集體焦慮,最讓人熟悉的莫過於前段時間很火的“葛優癱”。“我差不多是個廢人了”這種自嘲式的說法,恰恰很直接地描述了這一群體的內心想法。

最潮的生活姿態,竟是邊養生邊作死

3

朋克式的養生算是喪文化裡的一種嗎?

又或許,朋克式的養生,是喪文化的一種進步。至少,付諸行動了。

不久前,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梁永安在一次演講中講述了這麼一則故事:上世紀90年代,曾有一位韓國學生跟他談過一個現象:曾經人們都不喜歡日本的音樂和電影,總感覺那裡面傳遞的情感病怏怏的讓人不舒服,可是現在,大家都喜歡了,因為這些年裡,城市的發展、生存的變化,讓人們徹底體會到了孤獨、傷感和漂泊。

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越來越跟不上社會的節奏,前一秒還在談工作理想,下一秒就開始了房子車子, “過渡”早已不適用於現代年輕人的生活步伐。孤獨、焦慮、無力感已經成為年輕人的情感標籤“NO ZUO NO DIE”這個道理和後果誰都知道,但養生朋克們正因為不想面對這樣的現實,所以有了“朋克式養生”這樣的理由和藉口,給自己找心理安慰。

值得慶幸的是,即便很多年輕人都喜歡“喪”式的生活,

但“喪”並不等同於負能量,它只是一種生活態度的展現,而衍生出來的“朋克式養生”,也是一種自嘲和解壓的生活方式。更值得大家去注意的是,無論你怎麼作死,身體只能是自己的。只有走向健康的生活之路,才能夠永遠年輕,永遠熱淚盈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