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操帖】 從一個案例看小程序生態

我們瞭解到一個案例,希望通過這一案例,見微知著,來看看小程序的生態是如何進行自我生長的。

TheNorthFace(以下簡稱TNF)是一家美國戶外運動品牌商,2000年就進入中國市場。近期,其旗下的潮流品牌UrbanExploration(下文簡稱UE)通過小程序做了一次“秒殺”活動,賣了200多個產品,激活了5萬用戶。同時,在我們的深度調研下,其背後的第三方服務商商派也露出水面。因此,從小程序到商家,再到ISV,一個完整的落地鏈條呈現出來。

【實操帖】 從一個案例看小程序生態

場景+選品+小程序

第二步,就要確定在什麼場景下以什麼樣的形式展開。他們似乎也領會到了新零售的“場景理論”,據瞭解,在和商派的不斷溝通中,最終選擇了秒殺。

其實秒殺這種場景應用很多,比如淘寶和京東這樣的大平臺都設置秒殺功能,拼多多的拼單也屬於典型的秒殺,唯品會更是以“閃購”起家。經驗已經證明,秒殺這種場景效果顯著。

第三步,非常關鍵,如何選品。從上述幾個平臺來看,選品基本定位在去庫存、低價或者推新這類品類上。而作為一個高端品牌,UE則選擇了高端尖貨。Bill告訴我們,秒殺更多的是針對限量版合作款等高端尖貨,建立UE小程序的初衷也是主打尖貨渠道。

這是行業目前關注的核心問題之一,雖然很多商家把小程序作為眾多渠道中的一種,但是如果想要用好這個渠道,並非簡單的鋪貨這麼簡單。針對小程序的應用場景,需要給出一個針對性的定位,區別於其它渠道,方能事半功倍。

三大實操關鍵點

敲一下黑板,以下是UE秒殺小程序的完整流程:

線上預熱引流

【實操帖】 從一個案例看小程序生態

從預熱到最終交易,這兩步中間如何轉化?這就在於導流設置了,UE在活動頁設置了“通知我”的按鍵,系統將會在活動開始前通過小程序的服務消息給用戶推送提醒。這個細節雖然小,但還是要注意,例如:當服務消息收到的時候,會類似於手機App推送的方式,直接可以看到內文,讓觸達更有效。

除了廣告渠道外,小程序任務欄、模板消息和會話則是本次活動中排名前三的訪問來源。

秒殺技術支持

秒殺是一種流量短期內高併發的促銷手段,除了依靠小程序這個前端窗口的支撐能力,還需要後端的系統作為後盾,否則出現宕機就功虧一簣了。這是小程序不同於電商平臺的地方,無論京東還是淘寶,平臺本身提供了強大的技術支持,而小程序作為一個前端類APP,後端的服務器等軟硬件系統還是需要商家自己解決,這對於商家而言,都有一定技術門檻。

【實操帖】 從一個案例看小程序生態

UE此次引入了商派,一家專門做電商服務和技術提供的ISV。雙方合作,採用了專門為搶購場景設計的技術架構——萬花。據瞭解,該系統解決了流量高併發帶來的問題;還可以實現無鎖庫存扣減,保證庫存與訂單一致性,避免超賣;整合消費者身份者體系;精確把控活動的每個階段;基於AI識別防範黃牛。

有意思的是,商派萬花和小程序的“用完即走”理念不謀而合。小程序是用戶用完即走,萬花則是商家用完即走。商派認為,高流量併發時需要調用更多的CPU能力,而平時又處於閒置狀態,因此,其就是讓企業在需要的時候使用其服務,用完即走,不需要長期供養這些資源,並且依託“萬花”的算法,訂單處理的功耗極大下降,一臺普通的四核電腦可以抵得上常規模式下四臺專業服務器的能力。

後續活躍及復購

【實操帖】 從一個案例看小程序生態

Bill指出,此次活動最大的價值並不在那幾分鐘,而是在活動之後,訪問量還在持續保持增長。

小程序也設置了一些小心機,例如當用戶再進入活動頁,會收到系統提示,引導用戶到線下門店繼續購買,完成對線下的引流。

生態自我生長

由小程序引發的這場智慧零售,從早期的紙上談兵已經入應用落地階段,但從高高在上的騰訊觸及到終端用戶這個過程中,並非那麼簡單。按照騰訊“連接一切”的理念,小程序在零售的連接中,需要一個一個節點,包括但不限於平臺、商家和ISV,他們才是落地的主力軍。

圍繞著小程序,每個環節上的參與者都開始行動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