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法律之名邂逅信托,他如何成为了中国高净值人士的座上宾?

以法律之名邂逅信托,他如何成为了中国高净值人士的座上宾?

何谓“信托”?顾名思义,“信”是信任,“托”是托付。“信托”自然是一种基于信任的托付,是一种法律关系。

在国内,家族信托的发展方兴未艾,这不仅需要相关的金融机构对家族信托中国模式的实践与探索,还需要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出台与完善。

韩良先生就是这样一位致力于推动信托法律在中国的完善,拓展财富管理法律服务空间的学者兼律师。师从我国民商法学泰斗江平教授的博士后研究经历,让他在这个领域有着更多独到的眼界和超前的认识。

2018年4月15日,韩良将做客2018宜信财富尊享年会,为来宾们分享企业家们如何利用家族信托精巧的制度安排实现财富保全和传承目的,如何能够做到家族财富积累和社会慈善并举。

以法律之名邂逅信托,他如何成为了中国高净值人士的座上宾?

韩良

南开大学法学院教授和博导

京都律师事务所家族信托法律事务中心主任

以法律之名邂逅信托,他如何成为了中国高净值人士的座上宾?

家族信托法律研究的“先行者

韩良先生是80年代的大学生,身上带着一股儒雅的书卷气息。从中国政法大学毕业后,根据国家分配,他来到一家工厂工作,四年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的管理工作经历,使他觉得非常欠缺管理学方面的知识和系统的专业训练,决定继续回去攻读管理学硕士。

在获得管理学硕士学位后,他在博士学习阶段选择了金融工程与金融管理专业方向,在2004年获得博士学位后,韩良先生进入中国政法大学博士后流动站,师从民商法学泰斗的江平教授,从事公司法、证券法博士后研究工作。

回忆起恩师,他带着深深的敬意,称江平教授是少有的将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做到兼收并蓄的学者,“当年作为《信托法》起草小组的组长,江平教授亲自主持《信托法》的研究与立法,比较成功地将我国的立法传统和时代精神融会其中。”可以说,江平教授是推动中国信托法在中国落地生根的关键人物。

跟随恩师,随着对民商法的研究不断深入,对金融行业相关法律的了解日臻成熟,韩良先生发现,如果在法律和金融两个行业之间有创新进步的空间,那最佳的落脚点就是信托。

博士后出站之后,韩良先生也成为了一名民商法学专家,立志在信托这个细分领域进行深耕和创新。2014年,这一年被称为中国家族信托元年,基于市场的需求而生,家族信托成为高净值人群中热门的话题之一。

也就在这个时候,韩良先生在京都律师事务所成立了国内首个家族信托法律事务中心,全身心投入到家族传承领域的法学研究和项目实践中。他一直积极呼吁政府部门推动信托领域配套法律的完善落地,同时,对于企业家产权保护和家族信托的社会舆论也是十分关注。

为企业家产权保护进行呐喊

与国有企业相比,民营企业赚取的是非垄断利润,民营企业没有国有企业的政策、资源倾斜的优势,面临行业准入、融资环境、税收环境的不平等待遇。为了生存,民营企业必须要在经营模式、融资模式等领域进行创新,而这种创新充满了各种犯罪风险,这就是民营企业面临“原罪”的来源。

因为背负了“原罪”,一些民营企业家可能面临人身权、财产权被司法机关采取强制措施的法律风险。因此需要对这些企业家合法的人身、财产权益进行保护。韩良先生一方面通过聘请江平教授、田文昌律师、盛洪教授等召开企业家产权保护研讨会,撰写文章呼吁改善民营企业家合法权益保护的宏观法律环境,一方面

建议民营企业家用合法财产设立家族信托、人寿保险等方式为其财富设立法律保护层。

需要“情怀”的家族信托

去年《人民的名义》热播,在电视剧临近结尾的时候爆出:高小琴为她和妹妹的两个孩子在香港设立了2亿港币的信托基金。一时间,大家都在讨论,这个2亿信托是否有效,纷纷发表文章阐述自己的观点。

韩良先生对此十分关注,特意翻阅了网络上百篇相关内容,但他有些失望地发现大部分人都缺乏对信托的正确认识和理解,人云亦云地认为这个设立在香港的信托无效。韩良先生觉得有必要对大众的认知进行革新和教育,便和学生一起撰写了一篇近7000字的文章,借电视剧中高小琴在香港设立的两亿港币信托的虚拟案例,对在香港设立信托的可行性、操作程序、不同法域的法律保护、已设信托的挑战与撤销等问题进行了全面的解读。(点击原文阅读:高小琴在香港设立的两亿信托真的无效吗?)

能够紧抓社会舆论的新动向及时地向大众普及家族信托,是这位法律专家的自觉责任感,韩良先生说从事家族信托服务一定需要情怀来支撑。

尽管在海外,家族信托是一项非常成熟,被大量富有家族所使用的财富管理的工具,但是对很多国人来说,这还是一个“新鲜”事物,才刚刚接触。所以韩良先生认为需要专业人士以及相关的专业机构潜心研究、耐心教育、长期培育。

情怀不仅意味着需要更多地去尽己之力做对的事情,还要耐得住寂寞,经得住诱惑。他提到:“真正的家族信托服务一定是针对每一位高净值客户的个性化诉求,提供专项研究和定制化的长期服务,显然这是一件需要耗费极大精力的事情,没有信义情怀是坚持不下来的。”

2011年韩良先生就拿到了加拿大保险理财师资格,但他坚持认为律师不能跨界,应该用有限的时间和精力深耕家族信托领域的法律研究和实践。京都家族信托法律事务中心成立五年来,韩良先生带领京都团队,在家族信托法律服务领域精耕细作,已经形成了一支由两名教授、两名博士,十余名律师组成的专业团队,这个团队目前已经为客户提供了近百项国内、离岸家族信托法律和税务服务,受到了客户的一致好评。其团队所著的

《家族信托法理与案例精析》一书被很多金融机构和第三方理财机构将作为培训教材使用,更是被具有广泛国际影响力的信托与财产规划师协会(STEP)作为重要的中文读物推荐给读者。

以法律之名邂逅信托,他如何成为了中国高净值人士的座上宾?

韩良教授最新出书

他认为,人活着,不要光看钱,而是需要做有意义的事情。他用亲身经历实践着自己的职业信仰,他觉得家族信托服务就是一件意义非凡的事情。同时,

他也很欣慰,在为相关立法完善的努力推动过程中,有像宜信财富这样的专业机构与他并肩作战,不为短期利益所动摇,坚定地走在在家族信托服务的道路上。

敬畏“信用”的力量

家族信托是一个基于信任而长期托付的服务,是一件长长久久的事情。但在中国,信任文化的根基还没有扎的太深,国人太习惯“久病成医”,自己琢磨,不肯轻易信赖他人。这种情况会让韩良先生觉得有一点无奈。

而国外的信托文化是非常完善的,他用一个故事打趣说:“国外信托的起源,就是为上帝管理财富。如果信任缺失,没有管理好,以后都上不了天堂。”

他觉得中国要想实现“弯道超车”,一定首先要把对“信用”的尊重建立起来。这就需要有一批先行者相信“信用的力量”,并不断践行。

而在家族传承方面相关信用的建立,对于专业机构和个人来讲,是要首先建立一系列长久的机制,能够在满足客户规避风险的同时,实现个性化的财富管理需求。

目前,韩良先生观察到,尽管近几年国内的金融机构或者服务平台都有信托的业务,但是在家族信托方面提供忠实和勤勉服务的不多,大多项目的着重点还停留在理财的层面,涉及法律服务方面,能够真正为客户全盘考虑、个性化定制的就更为罕见。

作为专业领域的个人,韩良先生致力于从法律角度切入,推动家族信托的发展在国内宏观环境的改变。而与此同时,专业机构的相互助力也不可或缺,交流中,韩良先生希望宜信财富能够将家族信托方面的服务用心做好。

宜信的“信”取自于“信用”,信用文化是宜信的发展壮大的基因,这一点,与韩良先生推崇的“信义文化”不谋而合。

而家族信托,“信”是信任,“托”是托付。基于信任的托付,是一种法律关系,需要具备专业的家族事务管理和财富管理职能的机构本着“忠实和勤勉的信义精神”,才能最终实现的契约。

立即扫码,详细了解宜信财富家族信托相关信息

以法律之名邂逅信托,他如何成为了中国高净值人士的座上宾?

风险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本文仅作为知识分享,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对内容的准确与完整不做承诺与保障。过往表现不代表未来业绩,投资可能带来本金损失;任何人据此做出投资决策,风险自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