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掃街之17——18.3.6遊北京火扇衚衕、耀武衚衕和延壽街北段

北京扫街之17——18.3.6游北京火扇胡同、耀武胡同和延寿街北段

排子衚衕南側的第一條衚衕是弓子衚衕。弓子衚衕是個轆轤把衚衕,從煤市街上看象個死衚衕,我沒有拐進去。我直接奔向了下一條衚衕——北火扇衚衕。現在的時間已經3點20多了,從地圖上看,北火扇衚衕向西是耀武衚衕,出耀武衚衕是延壽街,轉下來也就4點了。然後奔和平門坐公交去西客站,時間剛剛好。

北火扇衚衕、耀武衚衕、延壽街位置示意

北京扫街之17——18.3.6游北京火扇胡同、耀武胡同和延寿街北段

北火扇衚衕位於北京南城,原宣武區(已併入西城區)大柵欄街道辦事處轄域東北部,東西走向,東起煤市街,西至揚威衚衕,長200米,寬5米。北火扇衚衕雖然不大,但東隔煤市街與廊坊頭條相接,西與耀武衚衕、南火扇衚衕相通,自古就是大柵欄商業區的一部分。

北火扇衚衕明建七聖廟,清重修,俗稱蠍子廟,廟東的巷子以廟為名,廟之南側稱南火扇,北側稱北火扇。民國時蠍子廟雅化為協資廟。協資廟巷名沿用至解放後。1965年將協資廟、北火扇兩巷合併,統稱北火扇衚衕。現巷內以居民住宅為主。

由排子衚衕南行130米,路西的第一個象樣的衚衕即北火扇衚衕。

北京扫街之17——18.3.6游北京火扇胡同、耀武胡同和延寿街北段
北京扫街之17——18.3.6游北京火扇胡同、耀武胡同和延寿街北段

北火扇衚衕自古就是大柵欄商業區的一部分,共內曾有益順興商行、“鼎盛當”當鋪等老字號商鋪,北京箸名的內聯升鞋店也曾將它的作坊(即生產車間)設在北火扇衚衕內。直到今天,北火扇衚衕的東段還有很多商號。

北京扫街之17——18.3.6游北京火扇胡同、耀武胡同和延寿街北段
北京扫街之17——18.3.6游北京火扇胡同、耀武胡同和延寿街北段北京扫街之17——18.3.6游北京火扇胡同、耀武胡同和延寿街北段

與益順興相鄰的是北火扇衚衕7號,門楣牌匾上有“鼎盛當”三個大字,這兒過去是個當鋪。“鼎盛當”的匾額保的還不錯,仔細看,匾額的題款毓如李鍾豫幾個小字還清晰可辯。

光緒十七年(1891年)年李鍾豫卒於北京,享年七十餘。其所題字匾額至今仍可見有韓家衚衕21號“慶元春”與羅家井衚衕2號“永增厚米麵莊”。

北京扫街之17——18.3.6游北京火扇胡同、耀武胡同和延寿街北段北京扫街之17——18.3.6游北京火扇胡同、耀武胡同和延寿街北段
北京扫街之17——18.3.6游北京火扇胡同、耀武胡同和延寿街北段

由煤市街向北火扇衚衕裡走大約40米,衚衕猛然收窄、迎面牆上鑲有石匾,“北火扇衚衕”幾個溜金大字分外醒目。

北京胡同特別多,有“有名的衚衕三千六,沒名的衚衕賽牛毛”之說。實際上老北京有衚衕7000多條。這些衚衕的取名非常有意思,它們名充滿了生活氣息,幾乎每一個衚衕名都有一個故事。概括起來,這些衚衕名分為以下幾個大類:

1、以地標性建築或官衙命名,如法源寺街、法華寺街、白雲觀街、觀音寺衚衕、玉皇閣夾道、內務府街、錢糧衚衕、報房衚衕、察院衚衕、校尉營衚衕、大興衚衕(明代時設有大興署)等;

2、以地理位置或地形、景物命名,如西河沿、南池子、蘆草園、龍鬚溝、蘆草園、金魚池、水道子、石碑衚衕、塔院衚衕、水井衚衕、碾子衚衕、東四諸條衚衕、草廠諸條衚衕等等;

3、以行業功能命名,如王恭廠衚衕、盔甲廠衚衕、大石作衚衕、糖坊衚衕、燒酒胡同、油漆作衚衕、米市衚衕、果子巷、米糧庫衚衕、祿米倉衚衕、糧食店街、打磨廠街、菸袋斜街等;

4、以人物或姓氏命名,如定阜街、廣寧伯街、武定侯衚衕、遂安伯衚衕、李閣老胡同、石附馬大街、張皇親衚衕、王廣福斜街(王寡婦斜街)、史家衚衕、蔡家衚衕、韓家衚衕等;

5、以花草樹木命名,如鐵樹斜街、櫻桃斜街、楊梅竹斜街、茶葉衚衕、棠花衚衕、草園衚衕、槐柏樹街、雙槐樹衚衕、四根柏衚衕、松樹衚衕、青逐巷等;

6、以走勢形狀取名。比如大柺棒衚衕、小口袋衚衕、北月芽衚衕、南半截衚衕、八道灣衚衕、三轉橋衚衕、弓字衚衕等,這些衚衕名兒既形象又生動,直接叫出了自己的“長相”;

7、以各種吉祥詞取名,如揚威衚衕、太平巷、安平裡、百順衚衕、福順衚衕、壽長鬍同、洪福衚衕、興旺衚衕、豐盛衚衕、弘善衚衕、武勝巷等;

8、以各種用品命名,如剪子巷、包子、醋兒、炒豆、茶葉、燒酒、官帽、衛衣、皮褲、胭脂、絨線、手帕、簾子、轎子等衚衕。

9、以外埠地名合名,如陝西巷、蘇州衚衕、鎮江衚衕、山西街、四川營、安瀾營、東北園等。

10、其它取名,如抬頭巷、定居巷、中秀才衚衕、前後公用衚衕、大翔鳳衚衕、新開衚衕等。

北京扫街之17——18.3.6游北京火扇胡同、耀武胡同和延寿街北段

北火扇衚衕位於前門附近,煤市街西側,火扇衚衕南有取燈衚衕,取燈衚衕西又有炭兒衚衕,煤市街、炭兒衚衕、取燈衚衕都是以行業命名的衚衕。

滿清入關,定都北京,內城只允許旗人居住,漢人和買賣店鋪全都遷往南城。由阜成門運進京城的煤炭貯藏在前門大柵欄西側,貯藏之處便是炭兒衚衕,而進行煤炭交易的場所就是煤市街。取燈兒是民間對火柴的俗稱。北宋陶谷《清異錄·器具》中載:“夜中有急,苦於作燈之緩。有智者批杉條,染硫磺,置之待用。一與火遇,得焰穗燃。既神之,呼為引火奴”。即以小杉木條蘸硫磺,湊近熱源可引火,這種火種取名“引火奴”。至明清話本小說中,取火奴有了“取燈兒”的名稱。隨著“取燈兒”成為生活必需品,製造販賣成為行業,從業者與作坊店鋪逐漸聚集,便有了取燈衚衕。有炭有火,還要有扇子扇火才旺,和取燈衚衕相鄰的這條衚衕便被命名為火扇衚衕。與炭兒、取燈其名之實不同,火扇之名只是虛名,僅以風扇火旺寓意國運昌盛、生意紅火。

北京扫街之17——18.3.6游北京火扇胡同、耀武胡同和延寿街北段

再向西走二、三十步,眼前的衚衕向西南分出一岔,北側仍稱北火扇衚衕,南側稱南火扇衚衕。南火扇衚衕較窄,寬不足3米。我仍沿北火扇衚衕向西走。

北京扫街之17——18.3.6游北京火扇胡同、耀武胡同和延寿街北段北京扫街之17——18.3.6游北京火扇胡同、耀武胡同和延寿街北段

狹窄的南火扇衚衕

北京扫街之17——18.3.6游北京火扇胡同、耀武胡同和延寿街北段

相對寬大的北火扇衚衕

北京扫街之17——18.3.6游北京火扇胡同、耀武胡同和延寿街北段

南火扇岔口稍偏西,路北有一條L型的支巷,巷口的公廁正在施工,這條支巷是個死衚衕,巷口有“此巷不通行”的牌子。巷子的盡頭是社區衛生服務站。

支巷裡的北火扇衚衕27號院,牆上裝有綠色燈箱,箭頭指明衛生服務站還在裡邊

北京扫街之17——18.3.6游北京火扇胡同、耀武胡同和延寿街北段

巷子盡頭的北火扇社區衛生服務站,門牌是北火扇衚衕29號

北京扫街之17——18.3.6游北京火扇胡同、耀武胡同和延寿街北段

以南火扇衚衕口為界,北火扇衚衕被分成東西兩段,歷史上,路口以西的衚衕叫北火扇衚衕,自清朝起幾百年來一直沒有改變,路口以東的衚衕清朝時叫蠍子廟,民國時雅化為協資廟,65年整頓地名,協資廟和北火扇衚衕合併,統稱為北火扇衚衕。

北火扇衚衕東段緊鄰煤市街,靠近大柵欄商業區,歷史上多店鋪,現在這段路上的店鋪也是一家接著一家,生意十分紅火。北火扇衚衕的西段則幾乎全是民居,很普通很普通的民居。

北京扫街之17——18.3.6游北京火扇胡同、耀武胡同和延寿街北段

北火扇衚衕35號院,一個較有檔次的院子

北京扫街之17——18.3.6游北京火扇胡同、耀武胡同和延寿街北段北京扫街之17——18.3.6游北京火扇胡同、耀武胡同和延寿街北段

與35號院一牆之隔,兩院門挨門的是33號院,33號院裡有個小樓,我東轉西轉,想找個更好的角度,或能進到院裡看一眼,卻未能如願。

北京扫街之17——18.3.6游北京火扇胡同、耀武胡同和延寿街北段

隔著院牆看那座小樓,似乎不是老建築

北京扫街之17——18.3.6游北京火扇胡同、耀武胡同和延寿街北段

另一個角度看35號院

北京扫街之17——18.3.6游北京火扇胡同、耀武胡同和延寿街北段

北火扇18號院也有座小樓,據說是民國建築

北京扫街之17——18.3.6游北京火扇胡同、耀武胡同和延寿街北段

從另一個角度看那座小樓

北京扫街之17——18.3.6游北京火扇胡同、耀武胡同和延寿街北段

18號院的門口縮在夾道里

北京扫街之17——18.3.6游北京火扇胡同、耀武胡同和延寿街北段
北京扫街之17——18.3.6游北京火扇胡同、耀武胡同和延寿街北段

北火扇衚衕住過的名人不多,值的一提的是著名畫家、北京畫院院長王明明之父、百歲老人王念堂先生。

王念堂1917年2月出生於山東蓬萊,幼喜書畫,愛好文學。十五歲闖關東,在丹東做過學徒、職員,也做過賬房主管。1948年來到北平,擔任造紙廠總經理。

王念堂生活所迫投身實業,但他一直懷揣文藝夢想。1945年,王念堂曾和朋友們創辦並主編《綠潮文學》刊物。1946年,他在北京沈從文主編的《平明日報》副刊發表了小說《家》,又和喜愛書畫的朋友創辦並主編《南城書畫》會刊。王念堂喜愛書法,視“筆墨紙硯”為人生一樂,一有餘暇便練筆不輟,退休後更是把所有時間都用在了書法上,技藝日趨精盡。併成立了南城老年書畫會,到新加坡舉辦個人書法展。

王念堂主張學書先學做人,先有人品、後有書風。他的書法由唐碑歐、顏入手,兼及漢魏諸碑。尤工小楷,行書得力於二王、孫過庭、懷素、張旭、文徵明、王鐸諸家,博取眾長,形成既有傳統底蘊,又具時代氣息的獨特風格。王念堂的尤為注重對子女的培養。他的七個兒女有四人從事藝術,而且都取得了不菲的成績,其中王明明、王衛明、王綠霞已是當代的書畫名家。如今,百歲高齡的念堂老人依然臨池不輟,他的書風勁朗、豁達,又舒展、渾厚。他擅書古人詩詞,本次展出的《沈周題畫詩》、《李白〈惜餘春賦〉》、《李白〈謝公亭〉》、《屈原〈橘頌〉》、《文徵明詩》、《柳亞子寄延安毛主席詩》等佳構,文心與書心相互交融,博雅而華彩。

王家舊居就在北火扇衚衕,是一座有11間屋的四合院,解放前曾是京劇大師尚小云創辦的梨園榮春社小科班所在地。王明明回憶:“院子裡種滿了花草,院中間有一棵很大的葡萄架,秋天時架上長滿了葡萄。院落中間放著一個用故宮金磚搭成的小桌,夏天在此納涼十分愜意。”

北京扫街之17——18.3.6游北京火扇胡同、耀武胡同和延寿街北段
北京扫街之17——18.3.6游北京火扇胡同、耀武胡同和延寿街北段

火扇衚衕靠近北京城的護城河,這一帶原來地勢低窪,有的院子比街道的地面低好幾層臺階,真替裡邊的住戶擔心,下大雨時怎麼辦?

北京扫街之17——18.3.6游北京火扇胡同、耀武胡同和延寿街北段

北火扇衚衕西端止於南北向的揚威衚衕,再向西的衚衕叫耀武衚衕。 “耀武揚威”本是句膾炙人口的成語,在這裡被用作衚衕的名字。大氣的名字讓人一看就頓生豪氣和威嚴。

其實這兩個衚衕原來不是這個名字,耀武衚衕原來叫羊肉衚衕,揚威衚衕原來叫羊尾巴衚衕。它們的名稱起源於明朝。蒙古人入主中原之後,羊肉成為元大都居民的主要食品,北京城裡經營羊肉的店鋪較多,這一現象一直延續到明清,也就出現了多條以羊為名的地名,如羊市、羊坊,這些地名多與屠羊售肉的市場有關。那時,僅北京城內叫羊肉衚衕的地方就有4處之多。前門外的羊肉衚衕是這四條衚衕中的一條。

揚威衚衕南北走向,南起炭兒衚衕,北至三井衚衕,長173米,寬約3.5米。中間與北火扇衚衕、耀武衚衕、茶兒衚衕、笤帚衚衕等相交。以北火扇和耀武衚衕為界,揚威衚衕又分成南北兩段。衚衕的北段因走勢形狀,清代稱羊尾巴衚衕,民國稱尾巴衚衕,衚衕的南段有建於明代的前門清真寺,過去叫禮拜寺街。

1965年,北京市整頓地名,為避免重名,除西四的羊肉衚衕外,其它幾個以羊肉為名的衚衕全都改了名,菜市口南、米市衚衕東的羊肉衚衕改名南大吉巷。東單路口東南側的羊肉衚衕,改稱“洋溢衚衕”。在那次改名中,前門外羊尾巴衚衕和南頭的禮拜寺街合併,改名為揚威衚衕,羊肉衚衕改名為耀武衚衕。儘管如此,北京 地名是還是留下了一些以羊為名的地 名,如北羊市口,羊坊店,羊肉衚衕等 。

北京扫街之17——18.3.6游北京火扇胡同、耀武胡同和延寿街北段

揚威衚衕南段的清真寺原稱苕帚衚衕禮拜寺,現在叫前門清真寺,是前門地區最大的伊斯蘭宗教活動的場所。可以 一看。我因一會兒還要趕火車,時間比較緊,所以揚威衚衕只在衚衕口掃了兩眼。隨意的拍了兩張照片,就連不遠處的清真寺也沒顧上拐過去看一眼。

揚威衚衕南段

北京扫街之17——18.3.6游北京火扇胡同、耀武胡同和延寿街北段

揚威衚衕南頭的前門清真寺,前門清真寺(原稱苕帚衚衕禮拜寺),為前門地區最大的伊斯蘭宗教活動的場所。與其它城市的清真寺不同,北京的老清真寺大多是傳統的青磚灰瓦的四合院,猛 一看和一般的民居或廟宇寺院區別不大,而不是我們常見的拱門拱窗戶綠屋頂的西亞風格。下邊的照片是網上搜來的,在此對原作者表示感謝。

北京扫街之17——18.3.6游北京火扇胡同、耀武胡同和延寿街北段北京扫街之17——18.3.6游北京火扇胡同、耀武胡同和延寿街北段

揚威衚衕北段

北京扫街之17——18.3.6游北京火扇胡同、耀武胡同和延寿街北段

現在我們看到的就是耀武衚衕,耀武衚衕位於西城區東南部(原宣武區東北部),屬北京西城區大柵欄街道辦事處管轄,衚衕東西走向。東起揚威衚衕,西至延壽街,長240米。寬約4米。因舊時衚衕內有多家羊肉店,明時起即稱羊肉衚衕,屬正西坊。65年整頓地名,為避免重名,參照成語“耀武揚威”,將此衚衕改稱耀武衚衕。

北京扫街之17——18.3.6游北京火扇胡同、耀武胡同和延寿街北段

耀武衚衕並不寬大,但東經北火扇子衚衕與廊坊頭煤市街、前門大街等主要街道相通,西與泰山巷、延壽街相接,交通可謂四通八達。這兒靠近前門、大柵欄,巷內舊有安徽旌德會館、浙江金浙會館和福建惠安會館,現在旌德會館、金浙會館已無可查詢,惠安會舊址雖在,但已經成為民宅,很難尋覓當年的痕跡。

北京扫街之17——18.3.6游北京火扇胡同、耀武胡同和延寿街北段

耀武衚衕東口處的街景

北京扫街之17——18.3.6游北京火扇胡同、耀武胡同和延寿街北段

惠安會館坐落於耀武衚衕5號,與我以前見過的其它會館不同,惠安會館十分簡陋。門是小門小戶的結構,院子也比較小,與其說是會館,不如說是低檔民居更適合。實際上惠安會館是位於後孫公園衚衕的福建泉郡會館的附屬資產,泉郡會館屬於州府級的會館,本身就不是很大,作為它的附屬的惠安會館更為狹小也就不奇怪了。

歷史上的惠安會館雖然有些寒酸,現在的知名度卻並不太小,這是因為民國才女林海音的作品城南舊事中多次提到過惠安會館,在書中林海音稱之為惠安館。還說由於口音問題,她媽把惠安館說成“灰娃館”,他爸說是“飛安館”,傭人宋媽說成“惠難館,林海音自己則隨著衚衕裡的孩子說“惠安館”,“到底哪一個對,我不知道”

林海間還在書中寫道:“惠安館在我們這條衚衕的最前一家,三層石臺階上去,就是兩扇大黑門凹進去,門上橫著一塊匾,路過的時候爸爸教我念過:“飛安會館”。爸說裡面住的都是從“飛安”那個地方來的學生,像叔叔一樣,在大學裡唸書。”

惠安館又是清末民初的《北京女報》、《北京新世記報》的發源地。1905年,中國第一份日刊女報《北京女報》在此創刊。 2012年9月3日北京晚報《宣南:北京報業發祥地,北京女報慈禧每日必讀》一文化介紹道:“《北京女報》1905年創刊,報館在延壽寺街東羊肉衚衕。《北京女報》是中國第一份日刊女報,同時一改書式版樣,採取平面三開紙一橫張雙面印,每面三版,共六版,折成十八開紙大小的近方形。引起慈禧的重視,每日必讀。其宗旨是提倡女學婦徒,受到婦女界的歡迎,故創下當時北京辦報時間最長之史。後來又同時辦起《北京畫報》,張筠薌成了辦報女先驅,贏得了人們的尊敬和愛戴。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彭翼仲被警方捕去,《北京女報》多次聲援,併為其家屬捐款,緩解著名報人彭翼仲家一時之難。”

惠安館雖然小,卻是福建惠安人來北京 的首這選之處,1.37年,身為惠安人的陳伯達奔赴延安前就曾在此居住。

小門小戶的惠安會館

北京扫街之17——18.3.6游北京火扇胡同、耀武胡同和延寿街北段

惠安會館對面,一座剛剛裝修過的建築的貼磚已經開裂,牆上貼著警示標語

北京扫街之17——18.3.6游北京火扇胡同、耀武胡同和延寿街北段
北京扫街之17——18.3.6游北京火扇胡同、耀武胡同和延寿街北段

耀武衚衕11號院是文物保護單位。京劇演員王琴儂(旦)、王世續(老生)、劉硯芳(文武老生)、劉宗楊(武生)曾寓居於此

北京扫街之17——18.3.6游北京火扇胡同、耀武胡同和延寿街北段

11號院的大門,小如意門

北京扫街之17——18.3.6游北京火扇胡同、耀武胡同和延寿街北段

11號院的門墩石

北京扫街之17——18.3.6游北京火扇胡同、耀武胡同和延寿街北段

和北京絕大多數老胡同一樣,耀武衚衕也非一條筆直的衚衕,衚衕中的各個院子有凸有凹,使的衚衕有多個小彎,就說明古人蓋房子時並沒有統一規劃,各家的房子有很大的隨意性。

北京扫街之17——18.3.6游北京火扇胡同、耀武胡同和延寿街北段

耀武衚衕一帶的地勢也比較低窪,兩側好多院子的地面都比衚衕的路面要低,進門是下坡。更有甚者,有的院子的地面比衚衕的路面低一米多,要進院先得步下10來級臺階。

北京扫街之17——18.3.6游北京火扇胡同、耀武胡同和延寿街北段

我所見到的地勢最低的一個院,院子的地面足足比外邊的衚衕低一米多,院子象個深坑

北京扫街之17——18.3.6游北京火扇胡同、耀武胡同和延寿街北段北京扫街之17——18.3.6游北京火扇胡同、耀武胡同和延寿街北段

衚衕中段一座較有檔次的宅子

北京扫街之17——18.3.6游北京火扇胡同、耀武胡同和延寿街北段

耀武衚衕30號,一座灰色的二層小樓的外觀

北京扫街之17——18.3.6游北京火扇胡同、耀武胡同和延寿街北段
北京扫街之17——18.3.6游北京火扇胡同、耀武胡同和延寿街北段北京扫街之17——18.3.6游北京火扇胡同、耀武胡同和延寿街北段
北京扫街之17——18.3.6游北京火扇胡同、耀武胡同和延寿街北段

30號院的大門,門不大但很高,門前有高高的臺階,門裡邊又分成左右兩個跨院

北京扫街之17——18.3.6游北京火扇胡同、耀武胡同和延寿街北段

鋪著木地板的大門道

北京扫街之17——18.3.6游北京火扇胡同、耀武胡同和延寿街北段

30號院的西跨院,因裡邊建有臨建,看不出院子的原貌

北京扫街之17——18.3.6游北京火扇胡同、耀武胡同和延寿街北段

東跨院裡也有很多臨建

北京扫街之17——18.3.6游北京火扇胡同、耀武胡同和延寿街北段

風化的外牆

北京扫街之17——18.3.6游北京火扇胡同、耀武胡同和延寿街北段
北京扫街之17——18.3.6游北京火扇胡同、耀武胡同和延寿街北段

與30號相鄰的32號院,也是二層的小洋樓

北京扫街之17——18.3.6游北京火扇胡同、耀武胡同和延寿街北段
北京扫街之17——18.3.6游北京火扇胡同、耀武胡同和延寿街北段

近衚衕西口的35號院

北京扫街之17——18.3.6游北京火扇胡同、耀武胡同和延寿街北段

耀武衚衕的西口處突然收窄, 寬僅2米,走出這個狹口就是延壽街,對面是一盲巷(即死衚衕)——泰山巷。

北京扫街之17——18.3.6游北京火扇胡同、耀武胡同和延寿街北段

現在我們看到的就是延壽街。斜對面那個二層小洋樓是大柵欄街道文體活動中心和老年活動中心,一個機構兩塊招牌。

延壽街地處北京前門外,,琉璃廠文化街和大柵欄商業區之間。街道南北走向.北起大耳衚衕西口,南至琉璃廠東街東口,長360米,均寬5米。延壽街街雖不大卻是由前門西大街、南新華街、燈市口西大街、煤市街四條大街圍成的長方形區域中心的南北向交通主構架,它的東側,由南向北與炭兒衚衕,笤帚衚衕,茶兒衚衕,耀武衚衕,三井衚衕、大耳衚衕相交,西側與與琉璃廠東街、東太平巷、百合園衚衕,泰山巷,劉家衚衕,佘家衚衕相連,是這一社區最主要的南北向道路。同時也是這一社區的小商業街,街上各種小店林立,行人絡繹不絕。

北京扫街之17——18.3.6游北京火扇胡同、耀武胡同和延寿街北段

延壽街成形成於明代,屬正西坊。因街北口有箸名的延壽寺而得名。延壽寺是舊北京有名的一座古廟,據《宸垣識略》一書所記,延壽寺建於遼代,曾是一座規模很大的寺院 ,其西南琉璃廠一帶皆為該寺轄地。

延壽寺後來被毀,明朝正統年間重建,此時的延壽寺比地原來已小了很多。清朝後期延壽寺再度冷清。解放前夕,寺院已破敗不堪,香客稀少。為了生計,寺中的方丈只好將房屋出租給附近的小生意人。解放後,寺院成了大雜院。那時大殿還在,綠琉璃瓦單簷歇山頂,而闊八間,殿前出廊,廊柱上端卷收.並問內傾斜、屋簷起翹平緩,是典型的明代官式建況。此大殿先是作為商店,後來又成了北京制筆廠的車間。延壽寺大殿文革前成危房,制筆廠拆了大殿建了一座三層樓房。現在那座樓房成為浙江某地駐京辦事處。

延壽寺大殿舊址上建起的三層樓

北京扫街之17——18.3.6游北京火扇胡同、耀武胡同和延寿街北段

延壽寺雖然消失了,延壽寺街名卻一直沿用至今.1965年整頓街巷名稱時,將南側的花枝衚衕,隆源興夾道併入,定為現名。

延壽街因延壽寺得名,但原來的延壽寺舊址即延壽街與佘家衚衕西北角的院落卻被定名為佘家衚衕1號。只是院裡的大樓上豎有延壽樓三個大字,另外大樓底層的臨街牆上鑲有延壽街的銘牌,似乎在提醒路過的遊人,這個院子就是原來的延壽寺遺址。

從大耳衚衕裡看延壽樓

北京扫街之17——18.3.6游北京火扇胡同、耀武胡同和延寿街北段

資料記載,延壽寺是遼、金時期有名的大寺,寺院地域寬廣,現在的西琉璃廠一帶都是延壽寺的轄地。遼代皇帝曾在寺中做過法事。北宋亡國前夕,宋朝軍隊短暫地“收復”燕京時,軍隊統帥童貫曾在寺中立碑紀念。靖康二年(公元1127年)金兵攻破北宋汴京,據《續資治通鑑》記載,北宋亡國時,金軍將宮廷收藏的儀仗、禮器、祭器、樂器、圖書、古董、金銀和綢緞盡數掠走,“府庫蓄積為之一空”。金軍將這些財物裝載了2000多車,押運到燕京,因延壽寺地域空曠,建築眾多,這些物資全部停放在延壽寺。皇宮的后妃們和宋徽宗等也被囚於延壽寺,只有宋欽宗被單獨囚禁於法源寺。由此可見那時的延壽寺規模有多宏大。

關於宋遼時的延壽寺的確切位置說法不一。有的說法就是現在延壽街,有人認為在棗林前街。

2014年9月26日中國藝術報《月斧修成五色泥—琉璃廠的文化與業態》(王彬)摘錄:琉璃廠歷史悠久,人文故跡眾多。經常被人們所提及的有:延壽寺、火神廟、文昌館、呂祖祠和土地祠。延壽寺,位於琉璃廠東街以北。靖康二年(1127年) ,宋徽宗被擄北來,羈囚於此,欽宗在閔忠寺(今法源寺) 。延壽寺原規模宏大,但後來僅存一隅於佘家衚衕東口,幾十年來,先是改為油鹽店,後又改為北京市制筆廠的毛筆車間,現在是浙江某市駐京辦事處。

2008年9月18日中國網《千年繁華琉璃廠 九市精華萃一衢》摘錄:遼金時代,延壽寺在海王村眾多的寺院中,是最為重要的寺院了。延壽寺始建於遼,寺院面積巨大,東起五斗齋,西至方壺齋,包括了整個琉璃廠的地域範圍。延壽寺不僅面積巨大,它還在曾經是金代的御用寺院。據記載,北宋靖康二年(1127年),北宋在與金人的戰鬥中大敗。宋徽宗和宋欽宗父子被金人所俘,押解到金中都後,宋徽宗被囚禁在延壽寺中。那時金人對待宋徽宗還不錯,不但好吃好喝地伺候著,還時常安排一些毬射的遊戲。可是面對"國破山河在"的景象,宋徽宗那裡還有心情娛樂。整日裡坐在延壽寺院內的古井上,唉聲嘆息。延壽寺不但囚禁著宋徽宗,金人還將從汴梁掠奪來的物品,存放在延壽寺中。延壽寺儼然成了金人的儲藏庫。此後,隨著朝代的變遷,延壽寺也失去了往日的輝煌,廟基也越來越小。到了明清時期,縮小了的延壽寺,早已包括不了日益發展的琉璃廠了。

網易網引2012年4月20日北京晚報《宋欽徽“二弟”都囚居在憫忠寺嗎》摘錄:宋徽宗和宋欽宗二帝在被擄北上的過程中,都曾被囚居於燕京,但並非都羈押在憫忠寺。先於兒子宋欽宗兩個月抵達燕京的宋徽宗被關押的寺廟叫延壽寺,相距憫忠寺大約有三四公里的路程;宋欽宗被關押的寺廟才是憫忠寺,亦即現在的法源寺。據記載,靖康二年二月(公元1127年1月9日),金軍在完顏宗望、完顏宗翰的率領下攻破了汴京城,俘虜了宋徽宗、宋欽宗二帝。金兵在對汴京城大肆搜掠後,分兩路北上。三月二十七日,完顏宗望押解著宋徽宗、鄭皇后及親王、皇孫、駙馬、公主、妃嬪等一千多人,沿滑州北行;四月一日,完顏宗翰則監押著宋欽宗、朱皇后、太子、宗室及秦檜等千餘人沿鄭州北去。被金人擄去的還有朝廷各種禮器、古董文物、圖籍、內侍、倡優、工匠等等,北宋王朝府庫被洗劫一空。靖康二年五月十八日,歷經三個多月的奔波,宋徽宗一行抵達燕京;七月十日,宋欽宗也被押解而來。九月,身心尚未得到休整的二帝被擄繼續前往上京。算起來,宋徽宗囚居於延壽寺的時間不過四個月;宋欽宗囚居於憫忠寺的時間只有兩個月。延壽寺也位於南城,在法源寺西北面約三四公里處的琉璃廠附近,現在的延壽街就是因延壽寺而得名的。延壽街呈南北走向,北起大耳衚衕,南至桐梓衚衕,西連佘家衚衕和琉璃廠東街,東有耀武衚衕和一尺大街等,延壽寺舊址坐落在延壽街北端和佘家衚衕東口。延壽寺始建於遼代,但舊址上如今只能看到一棟破舊的小樓,樓頂上掛著賓館的牌子,樓後面看上去像寺廟後罩房的一溜房子成了衚衕裡的公共浴池。

網易網引2012年5月11日北京晚報《宋徽宗曾囚居在哪座延壽寺》(王世仁)對《宋欽徽“二弟”都囚居在憫忠寺嗎》提出不同意見。摘錄:據考,老北京城曾有過三座延壽寺:一座位於今天的棗林前街;另一座位於米市衚衕和迎新街之間;第三座位於現在的延壽街北口。但此寺建於明英宗正統六年(1441年),那時宋徽宗已死了306年。宋徽宗囚居了四個月的地方,應為始建於東魏、重建於遼代、位置在棗林前街的延壽寺。明宣宗宣德八年(1433年),一位叫湛然的禪師發願重建延壽寺,“改其故址,鳩工命匠,始創建焉”。延壽寺於明英宗正統六年(1441年)建成,但規模已大大縮小,這就是位於今天延壽街北端路西的延壽寺。此寺至清末已殘頹,1958年拆除,改建為簡易工廠,亦即王致和腐乳廠。此後工廠遷出,又改成了旅館、浴池。

以上各種說法,孰是孰非無法定論,但不論怎麼說,延壽路上的延壽寺至遲興建於明代這點沒有異意。

延壽樓臨街牆上的延壽街銘牌及介紹欄

北京扫街之17——18.3.6游北京火扇胡同、耀武胡同和延寿街北段
北京扫街之17——18.3.6游北京火扇胡同、耀武胡同和延寿街北段

延壽街南北縱橫,街雖不長但前後與13條東西衚衕相通向,清朝實行“滿漢分居”,漢人只能住在北京外城(即南城),延壽街地處南城最北部,近鄰大前門、交通便利,出入方便,故當時的漢族官員多住在附近,這裡緊臨大柵欄、琉璃廠商業 區,自古就是繁華地帶。官員、趕考的舉子也常聚集於,後來延壽寺街也建了許多會館。例100號是江蘇吳縣會館、15號是廣西平樂會館,24號是安徽安吉會館,26號山西會館(原新華客店)都是來自各地的商賈開辦的會館,也是為了鄉里鄉親來京方便吧。當時這條街裡住了許多商賈大戶,梨園名伶,不過更多的還是那些平民百姓。全國箸名的老字號,王致和南醬園也在這條街上,老北京風味“王致和”臭豆腐即發源於此。

時代變遷,20世紀60年代,王致和店並廠遷走,舊址成為延壽寺糧店。這條街上的老字號只剩下一家“鴻通百貨店”,店雖不大貨品應有盡有,從針頭線腦到日用百貨樣樣俱全。

現在的延壽街也是社區的商業街,只是因街道狹窄擁擠,加上大量移民的湧入,亂搭亂建的違章建築比比皆是,改造過的小門臉雜亂無章,顯的有些散亂。因此我在延壽街上拍照不多。

近延壽路北頭的德魁社,最後一名天橋藝人

北京扫街之17——18.3.6游北京火扇胡同、耀武胡同和延寿街北段
北京扫街之17——18.3.6游北京火扇胡同、耀武胡同和延寿街北段北京扫街之17——18.3.6游北京火扇胡同、耀武胡同和延寿街北段
北京扫街之17——18.3.6游北京火扇胡同、耀武胡同和延寿街北段北京扫街之17——18.3.6游北京火扇胡同、耀武胡同和延寿街北段

延壽街菜店

北京扫街之17——18.3.6游北京火扇胡同、耀武胡同和延寿街北段

延壽街雖然不長,卻與炭兒衚衕,笤帚衚衕,茶兒衚衕,耀武衚衕,三井衚衕、排子衚衕、琉璃廠東街、東太平巷、百合園衚衕,泰山巷,劉家衚衕,佘家衚衕等13條衚衕相連,可謂四通八達。這是路西的一條支巷——劉家衚衕。劉家衚衕拐著兩道彎,是一條轆轤把衚衕,乍一看象是死衚衕。舊時衚衕內有劉家大院而得名。解放後,劉家大院成了新中國第一家新華書店建立的地方。新華書店搬走後成了職工宿舍,現在變成了大雜院。新華書店的大門正對衚衕口,從延壽街上就能看到大門上方的“新華書店”招牌。

北京扫街之17——18.3.6游北京火扇胡同、耀武胡同和延寿街北段北京扫街之17——18.3.6游北京火扇胡同、耀武胡同和延寿街北段
北京扫街之17——18.3.6游北京火扇胡同、耀武胡同和延寿街北段

三井衚衕位於延壽街東,衚衕東西走向。東起大宏巷,西至延壽街,長270米,寬4.5米。因巷內原有一口水井,井口石蓋上有3個孔,可以同時打水,明代時稱三眼井,清沿稱,65年更名三井衚衕。

明清兩代這裡是老北京普通市民居住的場所,這裡的建築規格多為小門小戶,建築風格古樸典雅,帶有濃郁的老北京市井風情。現在三井衚衕中多了一些為遊人服務的場所,如賓館、餐廳等, 遊歷其中能夠充分體驗老北京市民生活的情趣。

北京扫街之17——18.3.6游北京火扇胡同、耀武胡同和延寿街北段
北京扫街之17——18.3.6游北京火扇胡同、耀武胡同和延寿街北段北京扫街之17——18.3.6游北京火扇胡同、耀武胡同和延寿街北段

耀武衚衕口向北看延壽街

北京扫街之17——18.3.6游北京火扇胡同、耀武胡同和延寿街北段北京扫街之17——18.3.6游北京火扇胡同、耀武胡同和延寿街北段

5點趕到和平門,乘坐特2路公交,5點半到達北京西站,羊坊店路慶豐包子鋪用餐,然後取票、安撿、進站。8點多,我回到了石家莊。

北京扫街之17——18.3.6游北京火扇胡同、耀武胡同和延寿街北段北京扫街之17——18.3.6游北京火扇胡同、耀武胡同和延寿街北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