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父亲辞世20周年祭:父爱如山

我的父亲辞世20周年祭:父爱如山

父爱如山

这篇文章,是敬爱的爸爸离开我们整整20年之后,我第一次为他写的怀念文章。

现在还依稀记得,那时,我还在渭丰镇政府上班,那天是一个春寒料峭,雪花飞舞,杏花盛开的日子,是我来到世界最痛苦的一个日子。那天,摸着爸冰凉的手,望着爸最后的神情,想着爸的一生的不容易,耳旁回响着爸的教诲,眼前晃动着他往昔的瘦弱的身影,我除了嚎啕恸哭,就是无声的眼泪潸然淌下。那年,爸不到六十岁,我虚说刚刚三十岁,女儿只有三岁多。我知道,疼我爱我关心我的人,就这样忽然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爸再有十几天就过五十九周岁生日,但是,他没有挺过去,生命的脚步终于停留在农历二月最后一天。瞬间,我的心里,忽然感觉成了这个世界的流浪儿、短线的风筝、没有方向的水中孤舟。至今,每每回忆往事,眼泪都会止不住哗哗淌下。

父爱如山。爸爸李崇学,他说这个名字是三爷李逢春起的,意思是希望将来做一个有崇高理想、有渊博学问的人。五十年代末,爸爸从赵寿山将军创办的善慧小学毕业后考入西安电力学校,熟料世事无常,临毕业时突然被疾病击倒,浑身困乏无力,脱水严重。校长说:娃呀,你们毕业后就分配到汉中,搞社会主义建设就是栽电杆、爬杆架电线,你能适应吗?爸爸咬着牙说:我能。后来,因爷爷和奶奶疼爱爸爸,就没有到汉中去,回到了村里,开始了漫长的农民生涯。好在天无绝人之路,在村里,先后入党,当过团支部书记,食堂管理员,生产队长,会计、文书,调解组长等,工作上是兢兢业业,任劳任怨,无可挑剔。1980年春,爸虽然是一个农民,但是凭着良好的信誉,赢得村民信任,光荣当选县人大代表。我记事起,父亲虽然身材瘦小,但是性格刚强,有秦山一样的胸怀和毅力。每一天深夜都能看到熬到很晚,戴着眼镜,爬在炕桌上,两手把算盘珠子拨的叮叮当当。我问爸为什么不休息,他总是说:明天还有很多事情要做,今日事,今日清。几乎每天吃早饭时,村里闹矛盾的婆婆儿媳,或者两口子、父子俩,就会喊着闹着走进我家院子,请爸评理。爸总是二话不说,从木盘拿起一个蒸馍,递给来人说:天大的事,总要解决,吃个馍再说,末了,来人还会喝上我给舀上的一碗稀饭。就这样,边吃饭,边说话,一会儿疙疙瘩瘩就解决了。每当我工作生活遇到了困难,爸爸就说:娃呀,没有过不去的坎。我和哥哥。姐姐、弟弟的高中时代,在学校吃的粮食,都是爸爸骑着自行车几十里送去。在送粮食的风风雨雨里,爸爸从来没有一句怨言。

有一天,爸爸到周至县买粮食,市场上把几十元钱叫小偷溜走了。爸爸心里不爽,骑车回到家给妈妈一说,妈妈说:丢了,就丢了。爸爸此后出门常常把钱装在衣服最最里边,结果安全了许多。他常常告诫我们:要年年防旱,夜夜防贼,小心灯火,谨慎门户。那年村里很穷,为了改变村里村民困难,爸爸联系西安城里的好朋友老迟叔,给村里建起了手套加工厂,解决了许多劳动力,增收几十万元,开启了村里加工行业先河。

父爱如水。爸常常给我说:当干部就得能喝几桶泔水。有次,生产队里分麦秸,父亲揉了纸蛋,让大家抓,听天由命。结果有个二杆子小伙指着爸说:你肯定捣鬼了,我看你家的麦秸堆堆就是大!爸笑着说:你看大,就归你,你那个小的给我家。有人给爸说:你怎么能让碎娃欺负你呢?爸给我说:我们都是祖祖辈辈低头不见抬头见的乡党,为着小事不值得计较,娃还小着呢。爸爸的心似水,默默滋润着我的心灵,从他的身上,我学会了忍耐、承受。那年我上学一年级时,刚放学跑到家门口,就碰见几个平时都很熟悉,不问吃喝不不过的乡党跳着叫骂,说爸爸拿着笔头害人。此时,围观的群众近百,我背着书包,胆战心惊地从人群中溜进家里。奶奶冲着门外的叫骂,准备出去问个究竟。爸爸怕奶奶生气,就说:他们爱骂就骂吧,我们也不疼,反正工分的事情,原则是啥就是啥!夜很深了,叫骂和围观的人渐渐

散去。我感到屈辱,爸说:我们都是乡党,如果出去就会打起来,忍一忍就过去了,当干部就是这样,这个道理自古一个样。后来,这些乡党和我们和好如初,都说是受人教唆和冲动了。爸爸总是笑着说:没事的,当干部如果一碗水不能端平,怎么能让人服从自己。正因为爸爸有水一样的仁爱胸怀,村里许多工作都会迎刃而解。爸说,水有柔软的一面,上善若水就是这个道理。那年,与姐姐订婚的准女婿,随着高考制度恢复,通过考试走进了大学校门,不久提出退婚。爸爸慨然说:退婚就退婚,没有什么大不了的。既然人家成了大学生,条件也就高了,眼界也宽了,退婚是件好事情。爸爸的泰然处之,抹平了一段家庭淡淡的回忆。

后来,哥哥提出退婚不要准儿媳时,爸爸沉默了。经过多次劝解,最终还是顺从了儿子。当媒人提出准儿媳家还借了你家多少钱、盖房吃了几仓粮食时,爸爸苦笑一声说:咱娃不要人家娃了,咱还有脸提出要。每当我犯错误时,爸爸没有像村里的其他人教育孩子那样暴打一顿,而是讲道理,用爷爷、奶奶和家族的故事感染、启迪我。爸爸知道我喜爱文学,每次我们到马王镇卖白菜,都会主动提出给我买几本连环画和文学书籍。

父爱如月。爸爸小时候跟三爷学过中医,尤其对疑难杂症掌握了些偏方。三爷离开人世后,村里一些老人牙疼得睡不着觉,上门一说,爸爸再忙,都要放下手中的活儿,给来人号脉,望闻问切,开一剂中药方子,很快药到病除。村里有人身上出恶疮,爸爸也会开药方,帮助邻里除去病痛。据我所知,每年村里最少有八九十人来家里叫开方子。我开始一直感到奇怪,爸爸不是医生,也敢开药方,也能给人治病。爸爸说过:没有金刚转,甭揽瓷器活,开药方人命关天,我是有把握的。多少年过去,现在才领悟出,在那个年代的苦难岁月里,爸爸作为村干部、普通人,用自己的一技之长,确实为乡党帮了不少忙。月光是无私的,父爱是无私的。爸爸除了会中医,年轻时还在户县钟楼下跟鲁师傅学过裁缝手艺。那年家里买了缝纫机,爸爸妈妈利用晚上时间,给乡党加工衣服,记得做一身中山装3角钱。乡党买了布,到了家里,爸爸就给量体裁衣。夜深了,缝纫机的脚踏声,伴随着我的童年一次次如梦。许多人家过年要穿新衣服,爸爸妈妈就常常忙到天亮。常常遇到有的乡党说:年过了再给钱,爸爸笑着说:快拿走,啥时都行。年过后很长一段时间,很多都没有来送钱,爸爸妈妈从来不会要,不会问的。每年除夕下午,爸都会在我家院子里支起一张桌子,为邻里乡党义务书写春联,至今每逢除夕,脑海就会浮现出爸爸写春联的忙碌情景。当然,村里的红白喜事,也都由他写对联。我九岁时,爸爸就教我和弟弟写毛笔字。那年,写了一个“猴”,爸爸夸奖了我几次。爸爸从小临帖,一手漂漂亮亮的柳体字,深受父老乡亲们厚爱,在那个年代为左邻右舍和村里增添了不少欢乐气氛。那年,我在渭滨小学教书,身体不好,骑车不方便,爸爸就趁天麻麻亮,骑着三轮车把我送到离家七八里路的学校。下午放学后,又用三轮车把我接回家。我站在讲台上,为学生讲课时,爸爸已经骑着车子回家了。那几个月里,没有耽搁孩子们一节课。这一段历历在目的昔日往事,至今从来没有告诉任何人。现在忽然想起来,不由得令我滚下几滴热泪。

父爱如雪。爸爸作为人子,极尽孝道,心灵像雪一样纯洁。每每遇到一些棘手事情,他都是冷静地分析,从中权衡利弊,然后和母亲拿出合乎常理的办法加以解决。奶奶瘫痪在炕一年的日子里,爸爸和妈妈熬药,亲手端到奶奶身前,一勺子一勺子地喂药。每天帮着翻翻身子,过几天,还擦洗身子。每天除了喂饭,清理大小便,还与奶奶说着话,叉叉心慌。有时候,爸爸妈妈太忙,我们就会帮着他们照顾奶奶。为了治好奶奶的病,爸爸经常翻着药书,用笔抄抄写写,亲自到药铺抓回药,熬了,给奶奶喂药。那一年,家里弥漫着浓浓的中药味儿。奶奶去世后丧事从简,爸爸说了一句:厚养薄葬,我对得起妈。自那时起,我渐渐读懂了父亲的心思。每次要饭的人来了,家里都会给上一块蒸馍。爸爸说过,能讨饭,就说明不行,谁有一线希望,谁会跑出来要饭,你总不能说,没的,既然没的,你自己吃啥?爸爸常常说:为人要注意雪中送炭,做事要避免锦上添花。记得,我上初中时的夏天暑假,与爸爸到长安区卖瓜果,遇到了地痞,吃了瓜不给钱还嘴上骂瓜不甜。我很生气要上前论理时,爸爸挡住说:瓜果,就是人吃的,不给钱也没关系,就当是咱亲戚吃了。只几句话,我忽然不生气了。那年我和爸爸在蓝田县玉山镇买猪,刚准备骑车返回几百里路的家乡时,结果被几个戴着红袖章的市管会工作人员以投机倒把截住,说要扣押六头猪,还要罚款。情急之下,爸爸发火了,说是买猪自己养,跑几百里路来买投的是便宜,为啥要这样。一番论理之后,猪没有扣押,但是罚款几十元。回家的路上,爸爸说:本来为了便宜,现在倒还贵了,我们算是白跑了一趟。路上,他居然唱起了秦腔。我忽然感到,心灵只要清澈,就是污水也会流着流着清澈起来。

父爱如火。爸爸为人低调,热爱生活。村里过年耍社火时,爸爸就是鼓手,站在队伍里饱含激情,挥舞着鼓槌,那种风采神气,至今还记忆犹新,挥之不去。每年正月初一,都是他敲着鼓为军属拜年。爸爸是乡村文化人,用自己学到的点点滴滴的知识和手艺,用心中对乡亲们和故里的一团火焰温暖了那个时代,也温暖了我的记忆,温暖了我的父老乡亲们的那年那月。

我的父亲辞世20周年祭:父爱如山

我的父亲辞世20周年祭:父爱如山

我的父亲辞世20周年祭:父爱如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