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不简单,仪式感一定要有!

生活不简单,仪式感一定要有!

法国童话里《小王子》说:仪式感,就是使某一天与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刻与其他时刻不同。

黄磊曾经在《奇葩说》里说:如果有一天有个男人向他的女儿求婚,而对方说不办婚礼,那么他会跟女儿说不要嫁给他!连那样的仪式感都没有,我认为是不对的。

仪式,是很多人经常忽略的一个词。其实,在无聊的生活中,我们都需要一份恰如其分的仪式感,去度过平淡的日子。

只有仪式感,才能让你放大每一种情绪,让缱绻在岁月中的日常琐碎,变成充满感动的细水长流。

生活不简单,仪式感一定要有!

生活不简单,仪式感一定要有!

生活需要仪式感。

为什么生活需要仪式感?

一个很好的答案是:为了让生活成为生活,而不是生存。

闺蜜身穿一条深蓝色的连身开叉长包裙,脚踩尖头黑色小高跟,齐肩的卷发蓬松而又服帖,配着精致的妆容和大红唇,整个人职业感十足。

对比一下自己:短裤搭配白色的板鞋,度假般的休闲装。

闺蜜对我说:“你穿的那么休闲去上班,其实少了一种工作状态的仪式感。”

一个人上班的状态其实从穿着就能看出,如果穿得过于休闲,上班的状态也会比较轻松,可能会影响工作效率。

这种仪式感,意味着对自我的严格要求,对每一个场合的尊重。

那些在上班时间摸鱼刷手机玩游戏,在放假的时候又焦虑工作和学习的人,多半对生活缺少了必要的仪式感。

他们浑浑噩噩地过着每一天,忘了如何投入生活,如何为人生赋予价值。

生活不简单,仪式感一定要有!

生活不简单,仪式感一定要有!

亲子之间需要仪式感。

父母与孩子之间,需要仪式感吗?

我们身边有一些父母,经常会对孩子说这样的话。

“小孩子过什么生日?”

“奇奇怪怪的节日,瞎凑什么热闹?”

“上个学而已,衣服鞋子随便穿吧!”

可能对于父母而言,做不做这些事情,对孩子的爱都不会减少,但对于孩子而言,却是完全不一样的感受。

枯燥的生活中,偶尔的惊喜和仪式感,会给孩子足够的亲近感与信任感,让孩子感受到幸福和乐趣。

有心理专家认为:

正常的身心成长需要一定的仪式感,在这个小小的仪式中,其实就是一种强烈的自我暗示,让自己的注意力更集中、更认真、更用心。

爸爸妈妈给孩子的仪式,不仅仅是在特殊的日子,可以是每天出门前的拥抱;是临睡前的一句晚安、一个故事。

这些看似很小的事,都成了孩子最美好的记忆。

生活不简单,仪式感一定要有!

生活不简单,仪式感一定要有!

婚姻需要仪式感。

人生中最重要的时刻,仪式感能够赋予其持久的纪念意义。

电视剧《请回答1988》中,有一集让我哭红了眼睛。

在宝拉的婚礼上,宝拉的爸爸沉默不语,强忍着紧张和各种复杂的心绪,嘴角却不受控制地抽动。

他穿着宝拉送给他的皮鞋,尽管这双皮鞋比他的脚大了好几码,他仍固执地穿到婚礼现场。

小女儿德善看到了,贴心地往爸爸的皮鞋里塞了一叠纸进去,并刻意用裤腿盖住。

当宝拉和新郎向自己的父母鞠躬时,宝拉看到了爸爸脚后跟露出来的纸,瞬间泣不成声。

这一对父女,平常都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感情。直到女儿出嫁,父女之间都没有过真诚的对话。

性格太相似的两个人,反而最陌生。

这两个倔脾气的人,直到婚礼时刻,才默契地用写信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爱。

生活不简单,仪式感一定要有!

当萍水相逢的两个人因为爱走到一起,是婚礼见证了彼此的承诺,见证了家人朋友的祝福。

也许婚礼过后,婚姻生活只剩下柴米油盐的平淡。

可,正因为如此,我们才需要仪式感,让那一天与众不同,很多年以后仍能记起当初的美好情感。

其实偶尔的仪式,是表示对彼此的重视,它从来不是华而不实的东西。

就像电影《北京遇上西雅图》里台词所说:

“他也许不会带我去坐游艇吃法餐, 但是他可以每天早晨都为我跑几条街去买我最爱吃的豆浆油条。”

形式主义再怎么不好,都比懒得走过场要好太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