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這個模型,學語文事半功倍

教了多年語文,我一直在思考能不能建立一個語文學習的模型,把語文學習的要素和關鍵都安放在合適的位置上,好讓自己教起來輕鬆裕如,學生學起來也不致於迷茫而低效。受學習閉環原理的啟發,我嘗試著畫了一個模型,冠名為“五位一體學習法”,依照這種模型我進行了持續的教學實踐,有許多收穫、驚喜,感覺已經相對成熟,當然不乏缺憾,留待自己不斷總結完善,因為人的認識總是從實踐到理論再到實踐的不斷螺旋上升的過程啊。

從學習的整個過程來分析,所有學科的學習都是“輸入—處理—輸出”的完整過程。根據我的理解,“輸入”指學習方法,“處理”指聯繫自身,“輸出”指根本目的。以前,我過多地糾纏在輸入階段,在學習方法的傳授上花費了大量的時間,自以為比起只傳授固定知識的老師更能掌握學習的精髓,找到了最合適的路子。但學生學了許多方法,卻並沒有太明顯的成績提升,我還責怪學生是偷懶了,沒有堅持運用我教授的方法。這個模型畫出來後,我才知道其實是我錯怪了他們,因為我在後兩個階段上的投入過少,沒有處理就沒有轉化,沒有轉化就沒有“輸出”,這樣的學習自然是不完整的,沒有結果的,因而沒有意義。

孔子說:“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任何學習,如果脫離了思考的作用,那就是絕對的花架子,從無例外!所以,我一直以為,思考應當居於一切學習活動的中心。而眾所周知語文學習有四大要素聽、說、讀、寫,將之分列在思考的周圍,“聽說讀寫”以“思”為中心,與“思”一起共同構成語文學習的圓環。我把這五個要素與三個階段進行了組合,就繪出了下面這個模型。

掌握這個模型,學語文事半功倍

五位一體學語文模型(劍客瓦礫繪)

橫軸上的聽和讀是輸入的主要途徑,縱軸上的說和寫是輸出的主要方式,居於縱橫交叉點的正是思這個處理的樞紐。在輸入時,可側重聽學(向人學)或讀學(自學);在輸出時,可側重說出(口頭表達)或寫出(書面表達)。聽還可以分為主動和被動兩類,讀也可大致分為情感閱讀和理解閱讀兩類,至於說,方式很多,比如複述、回答、討論、提問、推薦、口頭分享都在此列;而寫這種最值得提倡的輸出方式,也具多種形式,比如記錄、覆盤、總結、筆記、心得和創作。

有思考的作用(評判、聯繫),聽說讀寫更準確更流暢更有用,有聽說讀寫的作用(豐富、表現),思考更嚴密更高效。所以,我覺得這個模型頗有妙用。

再作細分,還可將圓環分割成四部分,分別構成小的完整過程,聽—思—說;聽—思—寫;讀—思—說;讀—思—寫,這些過程各有側重,都可以拿來作些專項的訓練。比如我據此設計了一份“語文訓練五個一”清單,簡單易行,每日都做卻有顯效。與家長或同行們共享:

每天朗讀一篇文章,15-30分鐘

每天講一個故事/笑話

每天練字一張紙,10-15分鐘

每天寫一篇短文,評論、故事、日記都可

每天做一次聽說訓練,完整複述聽到的內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