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要加大知識產權保護執法力度,完善知識產權服務體系

习近平:要加大知识产权保护执法力度,完善知识产权服务体系

中國科學院第十九次院士大會、中國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會28日上午在人民大會堂隆重開幕。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出席會議並發表重要講話。他強調,中國要強盛、要復興,就一定要大力發展科學技術,努力成為世界主要科學中心和創新高地。形勢逼人,挑戰逼人,使命逼人。我國廣大科技工作者要把握大勢、搶佔先機,直面問題、迎難而上,瞄準世界科技前沿,引領科技發展方向,肩負起歷史賦予的重任,勇做新時代科技創新的排頭兵,努力建設世界科技強國。

習近平指出,

要加大知識產權保護執法力度,完善知識產權服務體系。

知識產權量質齊升

中國創新大潮澎湃

一杯滾燙的開水,倒進杯子不一會兒就是溫水,口感適宜。在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三院,一款快速調溫杯悄然走紅。別看只是一款小水杯,卻與我國發射的“快舟”火箭使用了同樣的航天相變材料技術。“高大上”的航天科技,就這樣走進“尋常百姓家”。

墨子傳信、神舟飛天、高鐵奔馳、天眼探空、北斗組網、超算髮威、大飛機首飛……從量的積累,到質的飛躍;從點的突破,到系統能力的提升。中國,日益崛起為世界創新版圖中的“重要一極”。在全球跨入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歷史節點,人們不禁要問:如何進一步激發創新活力,讓中國科技成果持續“井噴”?

“要增強‘四個自信’,以關鍵共性技術、前沿引領技術、現代工程技術、顛覆性技術創新為突破口,敢於走前人沒走過的路,努力實現關鍵核心技術自主可控,把創新主動權、發展主動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在5月28日開幕的中國科學院第十九次院士大會、中國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發表重要講話,鼓舞廣大科技工作者勇做新時代科技創新排頭兵,動員全黨全國全社會為實現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目標而努力奮鬥。

科技創新與知識產權“雙輪驅動”,引領著中國向創新型國家的目標邁進。“我們要搶抓先機,在未來的五到十年,至少在一些海洋的關鍵的共性技術,甚至一些顛覆性的技術上面,能夠進行自主創新。”中國科學院院士、海洋國家實驗室主任吳立新說,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而知識產權則是創新引擎的“點火器”。掌握更多自主知識產權核心技術,才能更好地認識海洋、研究海洋、利用海洋。

近年來,中國抓住科技革命的難得機遇乘勢而上,一批“叫得響、數得著”的科技成果不斷湧現。“‘復興號’標準動車組整體設計以及車體、牽引、制動、網絡等關鍵技術都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同時對必要的國際標準也具有良好的兼容性,在標準動車組採用的254項重要國際國內標準中,中國標準已佔84%。”中國鐵道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張波表示,我國高鐵用10年多的時間走完了國外高鐵技術數十年的發展道路,體現了自主創新的中國速度。

不僅要“加速度”,更要“含金量”。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發佈的《2017年全球創新指數》報告顯示,中國排名升至第22位,成為唯一進入前25名集團的中等收入經濟體。“中國的創新指數排名持續攀升,折射出中國創新‘含金量’的提升。”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研究員李順德指出,近年來,中國不斷完善政策環境,加大對技術研發的投入,將知識產權制度作為激勵創新的基本保障和重要支撐,促使知識產權量質齊升。

2017年,中國國內企業有效發明專利5年以上維持率達到70.9%,較2016年提升3.4個百分點;年度提交PCT國際專利申請100件以上的中國企業達到44家,較2016年增加18家;在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劃分的35個技術領域之中,國內發明專利擁有量高於國外來華髮明專利擁有量的達30個,僅在光學、醫學技術、發動機、音像技術、運輸等5個領域與國外存在微弱差距。

“面對世界新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日益興起的態勢,我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需要強大的科技創新力量。”中國科學院科技戰略諮詢研究院研究員劉海波表示,多年來,我國各地各部門做出了巨大努力,營造有利於創新人才成長、有利於科技創新和知識產權創造的土壤和環境,這是我國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重要支撐。

“要積極推動科研成果知識產權化和職務科技成果所有制改革;從科研經費使用、科研成果評價、項目評審等方面,提高科研人員科研成果轉化的積極性;積極推動重大科技成果的轉化運用,真正喚醒‘沉睡的知識產權’。”4月20日,在2018年全國知識產權宣傳週活動啟動儀式上,來自我國不同領域的17名兩院院士聯名向全社會發出倡議,加強知識產權創造、保護、運用,加快各領域自主創新,提高中國經濟競爭力。

發動知識產權的強大引擎,中國這艘創新巨輪正向著世界科技強國不斷前進。(王宇|中國知識產權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