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前的国际通用货币

千年前的国际通用货币

说起今时今日的国际通用货币大家都知道是美元,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支撑美国世界霸权的支柱之一。在美国崛起前的世界货币是英镑,那么再往前呢?千年前的国际通用货币是什么呢?有人可能会说那时有国际贸易吗?我可以很负责任地告诉大家:以哥伦布、麦哲伦的探险作为全球化开端是不折不扣的西方中心思想在作怪,其实在此之前通过丝绸之路中华文明早已和西方文明建立了广泛的联系,那时的中国没有闭关锁国这一说。

事实上丝绸之路分为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近年来的考古发现表明了一种迹象: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可能比有明确文字记载的时间更早——现代海洋漂流学说已经证明:用一个比较大的木筏装上足够的食品和淡水可以漂流一年以上,漂流的地区可以由中国东南沿海一直到达南美、北美。澳大利亚、非洲以及整个太平洋各群岛。菲律宾、北婆罗洲、夏威夷、新西兰、厄瓜多尔......世界各地陆陆续续有十三个地区发现了源自中国的有段石錛。部分史学家根据考古研究推测:先秦时期的岭南先民已经穿梭于南中国海乃至南太平洋沿岸及其岛屿,其文化间接影响到印度洋沿岸及其岛屿。也有学者推测春秋战国时期的齐国在胶东半岛也开辟了一条直通辽东半岛、朝鲜半岛、日本列岛直至东南亚的黄金通道。

公元前219年已成功灭亡六国从而一统中原的秦始皇嬴政派屠睢率领五十多万大军分五路南下攻击闽浙与岭南,出兵当年就攻下闽浙随即在此地设置了闽中郡,攻岭南遭到两广军袭击而大败。这次挫败并未阻止秦始皇将岭南纳入版图的决心,于是公元前214年秦军在任嚣和赵佗的率领下攻击岭南,这次秦军成功占据了岭南,随即再次设置南海郡,修筑番禺城(今广州城),此后广州就一直是岭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秦朝二世而亡,随即又经历了楚汉相争,赵佗趁中原战乱之机向南岭各关口的军队传达了据险防守的指令并借机杀了秦朝安置在南海郡的官吏们,换上自己的亲信。公元前204年赵佗起兵兼并桂林郡和象郡,在岭南建立南越国,号称“南越武王”。1974年底在今广州中山四路发现了南越国宫署遗址,在宫署遗址之下又发现了秦代造船遗址,从出土文物判断:这是秦始皇统一岭南时“一军处番禺之都”的造船工厂遗址。1983年在广州象岗发现的西汉南越文帝的墓葬品中可以看到产自非洲的大象牙、洪海沿岸的乳香、波斯风格的圆形银盒、创始于两河流域的金花泡饰以及燃烧东南亚龙脑香的熏炉,由此可见秦汉时期的广州已是国际贸易的重要港口。

汉武帝之后西汉的商人经常出海贸易,中国典籍中关于海上丝绸之路明确的文字记载日益清晰起来:西汉中晚期和东汉时期海上丝绸之路真正形成并开始发展。西汉时期南方的南越国与印度半岛之间海路已经开通。公元前112年夏季汉武帝刘彻出兵10万发动对南越国的战争,并于公元前112年冬季灭亡南越国。汉武帝灭南越国后凭借海路拓宽了海贸规模,这时“海上丝绸之路”兴起。《汉书·地理志》记载其航线为:从徐闻(今广东徐闻县境内)、合浦(今广西合浦县境内)出发,经南海进入马来半岛、暹罗湾、孟加拉湾,到达印度半岛南部的黄支国和已程不国(今斯里兰卡)。

汉唐时期中华文明和外界的交流渠道主要是通过西北的陆上丝绸之路,安史之乱后吐蕃逐渐占据了河西走廊和西域,陆上丝绸之路被拦腰斩断。唐末张议潮收复河西后陆上丝绸之路被重新打通,然而到了宋代随着西夏王朝的崛起,张议潮建立的归义军政权最终被西夏所灭,陆上丝绸之路再度中断。与此同时位于陆上丝绸之路西段的阿拉伯帝国也已名存实亡——尽管阿拔斯王朝的哈里发依然是伊斯兰世界名义上的共主,但其实早已被地方实力派架空。在这样的形势下东西方之间的贸易与文化交流开始主要通过海上丝绸之路来完成。

在今天的东非地区不止一次发现过来自中国的沉船,这些船只大多出自唐宋时期。1898年德国考古学家在非洲索马里的摩加迪沙挖掘到一些古铜钱,从钱币上的文字来看:这些古钱出自中国宋朝。事实上这已不是第一次在非洲发现宋钱了:1888年英国人在坦桑尼亚的桑给巴尔发现宋钱。进入20世纪后类似的发现进一步增加:1916年马菲亚岛出土3枚宋钱;1945年桑给巴尔一次性挖掘出176枚古钱币——其中北宋钱币108枚,南宋56枚;坦桑尼亚的基尔瓦港口与肯尼亚境内的哥迪遗址也先后发现“熙宁通宝”、“政和通宝”、“庆元通宝”等宋朝铜钱。相隔万里之遥的宋朝钱币是如何到了非洲呢?

宋代的对外贸易主要是通过海上丝绸之路来完成的。此时中国人早已在汉代丝绸之路的基础上进一步向西越过印度洋到达了东非海岸。宋人笔下已记载有今天的索马里、桑给巴尔、埃及、摩洛哥等地,宋朝海商至少已掌握了4条中国到非洲的航线。其实宋钱并不是只出现在非洲,在今天的新加坡、爪哇、波斯湾、印度、越南、日本、朝鲜半岛等地以及中国境内的辽、金、西夏统治区都曾出土过宋钱,可以说宋钱就是那个年代的国际通用货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