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傢俱樂部未申請中超中甲“牌照” 個別不職業俱樂部想走後門

多傢俱樂部未申請中超中甲“牌照” 個別不職業俱樂部想走後門

不是問題的問題,在中甲和中乙這裡突然成了問題。有些中甲和中乙隊伍成績不錯,存在衝超或衝甲可能,但是他們卻沒有按照規定“預申請”2019年中超和中甲牌照,即使拿了中甲和中乙冠軍,也不會出現在2019賽季的中甲和中乙賽場上。

原因何在?一是因為俱樂部的管理太不職業,過於隨意;二是可能自己沒有想到自己會取得好成績。出現這樣的情況,還可能引發一個“潛在”的問題,就是關鍵時刻可能出現假球,必須警惕這些隊伍的狀況。

1、5家中甲俱樂部和9家中乙俱樂部未按規定“預申請”2019中超和中甲牌照。

2018年初,中國足協推出了全新的職業俱樂部准入規程。過去,賽季結束之後,中國足協對成績上具備升超、升甲資格的隊伍進行核查,符合標準之後,允許進入下一個賽季的中超和中甲序列。從2018賽季開始,中國足協實施“預申請”牌照制度,要想獲得2019賽季的中超、中甲資格,必須在2018賽季申請中超和中甲牌照。

為了讓俱樂部按照新的准入規定操作,中國足協專門在年初舉辦了多期培訓班,詳細講解了准入規程中的各個要求,強調了必須按照規定的時間遞交“預申請”的資料。對於遞交材料的俱樂部,中國足協將嚴格按照準入規程去檢查,然後按照規定的時間外公示,切實做到公開、公平、公正。

在這樣的背景下,一旦有俱樂部不按照規定時間進行“預申請”,賽季結束之後,即使拿了中甲和中乙聯賽的冠軍,也不會獲得2019賽季中超和中甲資格。對於這一點,中國足協三令五申,以避免一些有條件的俱樂部錯失機會。

根據中國足協規定,中超俱樂部和中甲俱樂部可以預申請2019年中超牌照,中甲和中乙俱樂部可以預申請中甲牌照。中超和中甲牌照資格的截止時間為4月10日,也就是說,想要申請中超和中甲資格的中超、中甲、中乙俱樂部必須在4月10日之前將申請提交到地方協會。5月31日之前向地方協會提交准入材料,地方協會審核之後,6月30日之前向中國足協提交,中國足協在9月15日之前確定各傢俱樂部是否具備了資格,然後對外進行公佈。

有5家中甲俱樂部沒有申請中超牌照,有9家中乙俱樂部沒有申請中甲牌照。在沒有申請中超牌照的中甲俱樂部中有梅州客家和梅縣鐵漢的名字,前者目前排在中甲第二名,後者排在中甲第七名。9家中乙俱樂部中,鹽城鼎力目前排在北區的第三名,也具備衝甲的機會。非常遺憾的是,因為沒有遞交申請,他們即使拿了冠軍,也無法獲得2019賽季中超和中甲資格。

多傢俱樂部未申請中超中甲“牌照” 個別不職業俱樂部想走後門

2、中國足協該不該給沒有申請牌照的俱樂部補報機會?

答案肯定是否定的。

目前,確實有些俱樂部在極力想辦法能夠“補報”。在這個過程中,甚至會有“出現了問題”誰負責的糾結。實際上,中國足協作為管理者,在堅持准入規定的情況下,就不怕出問題。即使出了問題,因為中國足協堅持規則,管理規範,追求公平、公正,也不會是什麼大問題。相反,問題出來得越及時,越有利於中國職業聯賽的規範。

中國足協在賽季初花費力氣舉辦了培訓班,對準入問題進行了輔導,每個時間節點都強調得非常仔細。在下發的准入通知中,也明確了時間點。這種情況下,拋開實在不想衝超、中甲的俱樂部,以及那些各方面條件無法達到標準的俱樂部不說,那些想衝超、衝甲的俱樂部為什麼不按照規定去申請?為什麼非要中國足協單獨“開後門”補報?

這樣的特權絕對不能給。如果給開了口子,對那些堅持按規定做事的俱樂部就是最大的不公平。只有按規定辦事,才能做到一視同仁。俱樂部自己不管理不規範,欠缺職業素養付出的代價,自己去承擔。對於目前的中國足球而言,很多時候,必須經歷一定的痛苦,痛痛才能更加健康。

在這一點上,中國足協要堅持原則。

多傢俱樂部未申請中超中甲“牌照” 個別不職業俱樂部想走後門

3、警惕沒有申請牌照的俱樂部打假球、默契球。

因為沒有申請相關的牌照,即使成績上夠了條件,這些俱樂部就不可能參加2019賽季的中超和中甲聯賽。當保級絕對無憂之後,不排除有的俱樂部打假球或者默契球的可能。中國足協必須警惕此事,時刻注意賽場上的一些動向,避免因為假球和默契球擾亂職業聯賽的秩序。

為什麼要警惕?不管過去的情況如何,沒有申請牌照的這些俱樂部,無疑增加了假球、默契球的概率和複雜性。有實力的俱樂部,不僅可以左右相關的中超、衝甲局勢,還能影響中甲和中乙的保級形勢。不是說相關俱樂部就一定要去這樣做,而是在需要他們放水的俱樂部的滲透下,不一定能夠抵擋得住誘惑。

因此,中國足協要預防在先。從治理聯賽的角度講,僅僅憑藉規章制度不行,光靠查不出問題的調查也不靈,必要的時候,對於明顯不正常的比賽動刀,才能做到殺一儆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