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看稻菽千重浪——袁隆平院士的信陽情結

“袁隆平”,5月16日,在湖南長沙的寓所裡,88歲的中國工程院院士、“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在一張舊照上欣然寫下自己的名字。那張照片,正是82年前6歲的袁隆平與家人在信陽雞公山休假避暑時的合影。

當天,中國發明協會黨委書記、常務副理事長兼秘書長餘華榮向袁隆平送去了他在中國發明協會任名譽顧問的證書,並特意給袁老帶去了兩盒新茶——信陽毛尖。袁老睹物思情,愉快地回憶起他與信陽的歷歷往事,對信陽發展尤其是水稻生產給予很高評價,其言殷殷,其情切切。

1936年的那次結緣,為袁隆平與老區信陽的不解之緣埋下了濃重的伏筆。此後,耄耋高齡的袁隆平先後四次來到信陽,為信陽超級雜交稻的種植與推廣傾心盡力。大別山間一幢幢滿溢的糧倉,見證了這位著名科學家的信陽情結……

時間退回到十年前,2008年9月1日,袁隆平時隔72年後第一次重返信陽。

“真好啊!”在商城縣雙椿鋪鎮金寨村、鄢崗鎮肖寨村、金剛臺鄉朱裴店村等一個個“種三產四”示範區,看到一塊塊、一壟壟豐收在望的雜交水稻,沿著旋律般的梯田線條向一眼望不到邊的遠處鋪展延伸,袁隆平發出由衷的感慨。他興致勃勃地爬坡越嶺,穿行在山坳田埂之中,臉上始終掛著欣慰的笑容。

“經理論測產與實打驗收相結合,商城縣百畝示範片平均畝產為859.4公斤;千畝示範片平均畝產為758.2公斤。超級雜交稻‘y兩優1號’在信陽大面積示範獲得成功!”袁隆平清楚地記得,一年前,全國超級雜交稻“y兩優1號”示範片現場驗收正是在這裡進行。聽到全國著名水稻栽培專家、南京農業大學教授凌啟鴻從大別山深處傳來的這一喜訊時,遠在湖南稻田裡的他是怎樣的激動不已:“全國現在還沒有這麼高的產量,我很高興。這859公斤實在太令人鼓舞了,是超級雜交稻生產的重大突破。”

像父親撫愛自己的孩子一樣,袁隆平蹲下身,親暱地摟起一把沉甸甸、金燦燦的稻穗,又小心翼翼地把其中的一穗放在掌心,一絲不苟地數起稻粒來。“確實有200多粒,這麼大的穗子,只有幾粒是癟的,結實率達到98%啊,不錯不錯!”

我們這兒是商城縣的最北部,過去叫‘北大荒’。”身邊的一位稻農接過話茬。

袁隆平爽朗地笑了:“哦,北大荒?你們的北大荒變成北大倉了!哈哈……”

時任信陽市農業局局長齊城向袁隆平介紹:“今年,信陽共推廣超級雜交稻505萬畝,佔水稻總面積的75%,均產可達650公斤以上。經過多點取樣,26個百畝核心示範區單產均超過800公斤。”

“原來認為河南不是個水稻主產省,哪知道信陽有這麼大的面積,而且產量這麼高。‘種三產四’效果這麼好,我始料未及!”袁隆平高興地說,“從今年商城示範情況看,這個豐產工程是成功的,可以說提前實現了我的願望。”

“種三產四”,是袁隆平針對我國人增地減的嚴峻形勢和超級雜交稻取得的重大進展,於2006年提出的大幅度提高水稻產量的構想。就是用三畝地的面積生產出四畝地的產量,提高現有水稻的單產和總產水平,確保國家糧食安全。

始料未及的何止袁隆平?老區的廣大幹部和父老鄉親更是心緒難平,喜上眉梢。

“水稻好品種,富了老百姓。”商城縣農民在贈送給袁隆平的錦旗上以此表達喜悅之情。時任商城縣委書記李紹文在一首《超級水稻逾噸糧》中寫道:“營養模塊育壯秧,小苗移栽見尺方。施肥重底且重追,澆水宜漫也宜晾。叢叢分櫱掃帚粗,串串穗粒金珠黃。喜看田畈湧金波,滿懷歡欣收噸糧。”

那天,在海拔300米左右的金剛臺千畝示範區,袁隆平對時任信陽市市長郭瑞民說:湖南全省的超級稻是1000萬畝,你們一個市就有500萬畝,這是全國第一的,不是前列,而是NO.1。信陽水稻大有希望。明年把畝產900公斤的核心攻關區就放在這裡!

興奮之餘,袁隆平為信陽的水稻生產題詞:“金剛臺上擺擂臺,種三產四奪金牌!”

半個月後,在鄭州召開的“第十屆中國科協年會”上,袁隆平欣然應聘信陽市500萬畝雜交水稻暨“種三產四”豐產工程科技總顧問。

從此,信陽成為袁隆平在全國最大的一塊“高產示範田”。袁隆平將畝產800公斤和畝產900公斤的第二期、第三期超級雜交水稻攻關項目先後放在信陽試驗,給信陽水稻生產帶來了希望和動力,信陽也給袁隆平雜交水稻攻關增添了信心和激情。

“從2004年小面積種植超級雜交稻,到2012年全市穩定在550萬畝以上,8年間,信陽超級雜交稻示範推廣面積年際間倍數增長,糧食產量也從不足80億斤達到117億斤,成為全國產糧大市,這中間,袁隆平的雜交水稻功不可沒!”5月22日,信陽師範學院副院長齊城談起袁隆平對信陽水稻生產的巨大貢獻,由衷感慨。這位從2003年起,在信陽市農業局局長任上幹了近十年的“新中國成立60週年‘三農’模範人物”,經歷並見證了信陽水稻生產的第三次綠色革命。

糧食對於信陽人來說,總有揮之不去的陰影。20世紀五六十年代“三年自然災害”的陰霾,成為信陽人難以抹去的傷痛記憶。長期以來,信陽糧食生產總是在曲折中前進,始終沒有走出低速徘徊的境地。糧食產量從60億斤提高到70億斤,信陽整整用了10年。然而,2003年因災減產,全市糧食總產下滑至16年前的不足60億斤。

2003年9月,齊城就任信陽市農業局局長時,面臨的就是這樣嚴峻的形勢。在市委政研室工作多年的他經過一番調研,認定了袁隆平院士的超級雜交水稻品種。他暗下決心:與其在低位徘徊,不如向高端追求,嫁接到最新科技成果上。

“那是2004年春節剛過。經過多方努力,我打聽到袁院士就住在海南的試驗基地。沒有預約,無人介紹,我帶著專家急不可待直奔三亞。知道袁院士每天都要到試驗田轉轉,我們就等候在那裡。那天,我跟著袁院士在試驗田裡轉了三圈,才有機會和他搭上話。”齊城對第一次拜訪袁隆平的情景記憶猶新,“當得知我來自雞公山所在地的河南信陽時,袁院士很高興,答應讓我們試種他的新品種。”

在2010年10月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袁隆平口述自傳》一書中,“看圖憶事”的第一張照片,就是本文開頭的那張袁隆平跟隨在平漢鐵路局工作的父親到雞公山避暑,和父母以及哥哥袁隆津、四弟袁隆德在雞公山上的合影。圖片說明這樣寫道:“當時我的年齡大概就是五六歲的樣子,我們三兄弟在美妙的山水間遊玩,心裡十分高興。後來日本侵略者入侵中國,大好的河山遭受踐踏蹂躪,百姓因此失去平安寧靜的生活,激起了我無比的痛恨。”

無疑,兒時因戰爭顛沛流離的記憶在袁隆平幼小的心靈裡埋下了報國圖強的種子。而山清水秀能避暑的雞公山,則既是信陽留給袁隆平的童年記憶,也是祖國大好河山在年幼的袁隆平心中一個難以磨滅的印記。

翌年臘月,齊城再次帶領專家頂風冒雨來到湖南,第二次拜見袁隆平。共同的目標,一樣的責任,迅速拉近了兩人的距離。袁隆平贈送了他們最新選育的超級雜交水稻新品種Y兩優1號。

在此之前,河南省沒有這樣的品種。2006年、2007年,信陽市委、市政府連續兩年把超級雜交稻示範推廣列入“十件實事”,在全市連片推進。

2009年2月,全國超級稻總結表彰會在湖南召開,袁隆平特邀齊城到會,並安排他在大會上發言,介紹推廣信陽的經驗。

“袁院士親自將雜交稻育種新成果‘Y兩優1號、Y兩優7號、Y兩優302’等第一時間交給我們應用,無私援助我市‘百、千、萬’示範區超級雜交稻種子。他還多次聽取我市農技人員彙報,並派出栽培專家前來我市巡迴指導,現場解決各種技術難題,為我市水稻穩產高產提供了堅強保障。”齊城說,“我先後6次拜訪袁院士,把信陽水稻生產嫁接到當今中國的最高端,此生何其有幸!”

2011年8月26日至29日,袁隆平第二次到信陽考察指導。他不僅親赴平橋、息縣、羅山等縣區田間地頭看望“孩子”,還將“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信陽分中心”的牌子交到齊城手中。

超級雜交水稻在信陽的優異表現超出了袁隆平的預期。當得知羅山縣農場一分場示範點種植的“兩優1128”畝產量可能達到900公斤時,袁隆平激動不已:“這是我最近幾年來夢寐以求的!這也是超級雜交水稻第三期的攻關目標,原計劃在2015年實現,但是沒想到,這個目標這麼快就會在信陽實現。”

作為陪同袁隆平一行考察的東道主,齊城有感而發,口占一絕,《為袁隆平重返雞公山作》:“雞公一別七十五,勝地依然情依舊。雲中留下童年夢,天涯歸來告父母。”

一別三年,袁隆平再次把關注的目光投向信陽:光山縣成為全國僅有的兩個超級雜交稻“百千萬”高產攻關示範縣之一。

超級雜交稻“百千萬”高產攻關示範工程是2014年由袁隆平院士主持,集中全國優勢力量,組建協作團隊啟動實施,計劃三年時間實現“百畝片畝產1000公斤、千畝片畝產900公斤和萬畝片畝產800公斤”的高產攻關目標。

2014年9月3日,袁隆平親率科研團隊第三次踏訪信陽,對光山縣實施的超級雜交水稻“百千萬”高產攻關工程進行考察,查看Y兩優900、Y兩優2號、湘兩優2號超級雜交稻生長情況。

當天,經專家現場測產和實打驗收,該項目區百畝示範片平均畝產910.6公斤,千畝示範片平均畝產815.5公斤,萬畝示範片平均畝產733.8公斤,這組數字均創造了河南水稻產量的新高。

“這個成績在全國都是少見的,積累的經驗和技術對水稻大面積增產都具有很強的借鑑意義,取得這樣的成績很不簡單!”袁隆平說。

2015年8月28日,袁隆平第四次走進了大別山。已是85歲高齡的袁隆平行走在光山縣超級雜交稻萬畝示範片狹窄的田埂上,一邊聽取高產攻關的情況介紹,一邊親手“拿捏”稻穗的成色和分量。一連查看了四個試驗點後,袁隆平興奮地說:“我非常高興!百畝片過1000公斤有把握,千畝片過900公斤有希望!”

半個月後的9月15日,由中國科學院院士謝華安擔綱的專家組對光山縣超級雜交稻萬畝示範片中的三個千畝片進行現場考察和實割測產驗收,結果顯示,千畝片畝產突破900公斤,最高達913.9公斤,千畝連片大面積高產在全國尚屬首次。

信陽,再次提前完成了高產攻關的既定目標,再次走在了全國水稻生產的前列!

“吃水不忘挖井人,豐收不忘袁隆平”。在一個個示範點上,這樣的標語道出了信陽人質樸的心聲。

“袁隆平來了! ”袁隆平情繫信陽,八年間,四次信陽行,八縣兩區,他整整走過了一半。每一次,這消息都像一陣春風,迅即吹遍大別山的山山嶺嶺。每一次,樸實的老區人都潮水般地湧向示範點,爭相一睹“雜交水稻之父”的丰采。每一次,袁隆平都不顧年邁,不辭辛勞,不畏炎熱,深入田間地頭,送給信陽人民一份又一份厚禮。

“信陽不愧是‘魚米之鄉’,水稻生產水平在全國是名列前茅的。無論從耕地面積還是從產量質量來看,全國沒有一個地級市能超過信陽。這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袁隆平對信陽水稻生產的中肯評價,激勵並鼓舞著老區人民砥礪奮進,追夢前行。

在袁隆平親切關懷下,信陽的雜交水稻生產從一個高度走向另一個高度。從畝產700公斤、800公斤、900公斤到超千公斤,從“種三產四”示範項目到“百千萬”高產攻關工程,信陽糧食生產連創歷史新高,成為全國18個糧食生產超百億斤的省轄市之一,以全國3‰的耕地養活全國1%的人口,撐起了河南省建設國家糧食核心區的一片天,為國家糧食安全做出了巨大貢獻。

“山外青山樓外樓,科學探秘永無休。成功易使人陶醉,莫把竿頭當盡頭。”低調的袁隆平被譽為“當代神農氏”,他培育的雜交水稻被國際友人稱為中國繼指南針、火藥、造紙、活字印刷之後,對人類做出的“第五大貢獻”。

如今,88歲的袁隆平還在孜孜不倦地進行雜交水稻尖端性的科研工作,為實現他“禾下乘涼夢”而不懈努力。“畝產1149.02公斤!袁隆平又創世界新紀錄!”“‘海水稻’未來或可多養活約2億人!”

頻傳的捷報不斷刷新著人們的認知,正如“感動中國”人物頒獎詞所說的那樣:“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風流袁隆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