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上新台阶——余化霖教授在玉溪市人民医院完成首例帕金森病脑起搏器植入

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其症状表现为静止性震颤,肌肉僵直、运动迟缓以及姿势平衡障碍等。我国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中大约有1.75%的人患有帕金森病,世界卫生组织专家预测,中国2030年的帕金森病患者将达到500万,占全球帕金森患者1/2。

再上新台阶——余化霖教授在玉溪市人民医院完成首例帕金森病脑起搏器植入

不同于普通外科手术,DBS脑起搏器电极植入只是DBS脑起搏器手术一部分,电极植入后产生微毁损效应,并不能立即给脑起搏器开机。通常术后一个月左右,待电极植入微毁损效应消失,患者身体状态良好,医生会选择时间再为患者开机。首次开机,为患者设定初始参数,首次开机后随着患者症状控制变化,还需要进行随访、调成参数,即术后程控。

据了解,患者术前由于长期帕金森疾病折磨,四肢震颤、僵直严重,无法独立生活,长期需要家人照料,为自己和家人增添了巨大负担。开机当场,患者不停抖动的双手竟然恢复正常,竟能独立完成行走、下蹲、喝水等动作,让家人看到了未来生活的希望,惊叹“太神奇了”。

再上新台阶——余化霖教授在玉溪市人民医院完成首例帕金森病脑起搏器植入

患者脑起搏器开机

再上新台阶——余化霖教授在玉溪市人民医院完成首例帕金森病脑起搏器植入

程控专家团指导患者活动下肢

再上新台阶——余化霖教授在玉溪市人民医院完成首例帕金森病脑起搏器植入

开机后患者可自行完成下蹲动作

再上新台阶——余化霖教授在玉溪市人民医院完成首例帕金森病脑起搏器植入

开机后患者行走平稳

再上新台阶——余化霖教授在玉溪市人民医院完成首例帕金森病脑起搏器植入

开机后患者可独立完成喝水、剥瓜子等精细动作

再上新台阶——余化霖教授在玉溪市人民医院完成首例帕金森病脑起搏器植入

患者和医生合影留念

再上新台阶——余化霖教授在玉溪市人民医院完成首例帕金森病脑起搏器植入

患者儿子赠送锦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