熬夜:老痴呆和早死風險大大提高

熬夜不利於身體健康,這一觀點已經成為科學界的共識。大量研究已經從不同角度揭示了熬夜對身體造成的危害,熬夜傷神、傷身、傷大腦啊!

近期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的一項研究告訴我們,睡眠的重要性遠超我們的想象。在對20名健康人進行的試驗中,僅僅一晚不睡,大腦內β-澱粉樣蛋白沉澱的水平竟然會升高5%!β-澱粉樣蛋白沉澱是眾所周知的阿爾茨海默病的病理特徵之一,患者腦內β-澱粉樣蛋白的水平比正常同齡人高約43%。

熬夜:老痴呆和早死風險大大提高

本項研究的通訊作者Nora D. Volkow

其實關於睡眠與β-澱粉樣蛋白(Aβ),以前便有研究,科學家們一直認為,睡眠在清除Aβ這種代謝廢物過程中有關鍵作用。在動物模型中,慢性睡眠剝奪,也就是長期“睡不夠”讓小鼠和果蠅腦內Aβ水平升高,一些臨床研究也證實,健康人大腦內較高Aβ水平與較差的睡眠質量或者較短的睡眠時間是有關的。

不用多說,增加的Aβ水平已經和大腦功能喪失聯繫到一起,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睡眠障礙作為阿爾茨海默病的風險因素,部分原因可能就是因為促進了腦內Aβ的累積。

那麼缺覺的影響到底有多大呢?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研究者們進行了一項試驗,受試者包括20名認知正常的健康人,年齡從22歲至72歲。他們均在實驗室度過了兩個夜晚:第一次是足足地睡了一覺,第二次則是被迫通了個宵。兩次都是在次日的下午對Aβ水平進行檢測。

與以往研究不同的是,以前的研究都是對腦脊液中的Aβ水平進行監測,這次的試驗則利用PET,直接對大腦內的Aβ斑塊水平進行評估,可以說更準確更直接,更“直達根源”。

試驗結果顯示,大腦右側的部分區域,包括海馬體和丘腦,在通宵之後出現了更多的Aβ沉澱,與正常睡眠情況下相比增加了5%!這項數據與以前在小鼠中進行的結果也是一致的。

另一個有意思的結果是,那些因通宵情緒更差的人,Aβ斑塊水平增加得更多!嗯~是不是這些人的腦細胞天生比較敏感比較容易受影響呢?

利用PET檢測腦內Aβ斑塊水平是臨床上診斷阿爾茨海默病的方法之一,升高的Aβ斑塊水平也是輕度認知障礙(MCI)發展為阿爾茨海默的一個危險因素。

Aβ斑塊會隨著年齡增長和疾病進展增加。從年輕到衰老,我們腦內Aβ斑塊水平會增長約17%。而與健康的同齡人相比,MCI和AD患者的Aβ斑塊水平分別增長約21%和43%。

40 萬參與者揭示熬夜早死風險

這項研究發表在 4 月 12 日的Chronobiology International期刊,作者是美國西北大學的 Kristen Knuston 和英國薩里大學的 Malcolm von Schantz,這也是科學家首次關注熬夜的死亡風險。研究人員從英國生物樣本庫(UK Biobank)獲取了 43 萬名年齡在 38 歲至 73 歲的用戶的數據,並對這些人的健康狀況、是否死亡及死因進行了平均時間長達 6 年半的跟蹤。

在研究開始時,參與者需回答他們的睡眠類型,是“夜貓子”還是“早鳥”,或者是處於兩者之間。

研究發現,習慣熬夜的人患糖尿病、心理障礙、胃腸功能紊亂、神經系統疾病、呼吸系統疾病等一系列病症的風險都要高於早睡的人。由於這些疾病本身也增加了死亡風險,為了排除這些因素對早死率的影響,研究人員對此做了校正。結果顯示,經校正後,在六年半的研究時間內,晚睡者的早死風險仍然比早睡者高出了10%。

熬夜:老痴呆和早死風險大大提高

這樣的場景是否似曾相識

這項研究沒有解釋不同睡眠類型死亡率存在差異的原因,但一些行為可能與此相關。例如,一些研究揭示,晚睡的人飲食健康的比例較低,而且飲酒、使用非法藥物的比例更高。

熬夜的原因:基因還是環境

是哪些因素讓你變成一隻“夜貓子”?你可能會想起學生時期怎麼也做不完的作業,或者是大學時在宿舍熬夜打遊戲的場景。的確,這些環境因素對我們的睡眠習慣產生了很大的影響,但遺傳因素同樣不可忽略。根據作者此前的研究,遺傳與環境因素對睡眠類型有著同等重要的影響。

“這種現象出現的原因可能是身體內部的生物鐘和外部環境不匹配,”Knuston 說,“也可能與自身行為有關,包括心理壓力、進食時間不合適、鍛鍊不足、睡得不夠、獨自在晚上醒著,或者是藥物與酒精。”

研究者稱,如果你的睡眠習慣與你的生物鐘不相符,一系列生理後果將顯現出來。此前的研究也表明,晝夜節律失調會導致血糖代謝和情緒受損。

改變睡眠習慣,或是…改變工作時間?

“夜貓子並非命中註定就是夜貓子,”Knuston 說,“有些因素你改變不了,另一些因素則是你能夠控制的。”

為了改變晚睡的習慣,你可以做這些嘗試:儘量不要在深夜開燈,並讓陽光在清晨照進室內;努力保持規律的上床時間,防止越睡越晚;有意識地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重視睡眠時間;儘早完成一天的工作等事項。

對於遺傳因素導致的晚睡,研究人員也提出了他們的建議:“一旦我們意識到睡眠類型部分由基因決定,而不全是個人的過錯,那我們應該讓夜貓子的工作時間更靈活,”Knutson 說,“不應該強迫他們早起趕 8 點的班,而是要讓上下班時間符合人們的睡眠類型。有些人可能更適合較晚的上班時間。”

“我們不能再忽視這個公共衛生問題的重要性了,“Schantz 也表示,除了工作時間的調整,“晚睡者的生物鐘與太陽光照時間同步需要費更多功夫,我們需要研究如何幫助他們應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