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張垣」攻克崇禮縣城戰鬥(一)

「烽火张垣」攻克崇礼县城战斗(一)

烽 火 張 垣

張家口地處太行山、燕山和陰山山脈交匯處,是華北平原與蒙古高原交界之地,是連接蒙古高原地區與中原的唯一要塞,獨特的地理位置,決定了張家口這座城市重要的經濟、軍事、文化地位。翻開張家口這座城市的發展史,就是一部中華民族的戰爭史,一處處聲名遠揚的昔日戰場,一座座閱盡滄桑的要塞故壘,一段段氣若長虹的長城古垣,訴說著從上古民族融合到解放戰爭最後決戰期間50多場著名的戰事,承載著歷代前賢、愛國將領、仁人志士的豐功偉績。不忘記歷史才能開闢未來,張垣方誌按公元紀年梳理了曾在張家口地區發生的重要戰事以及相關內容,以饗讀者。1937年全面抗戰爆發後,在張家口這塊兵家必爭之地發生了許多重要戰役和事件。今天張垣方誌向大家推送攻克崇禮縣城戰鬥,歡迎您在文章後與我們互動留言。

「烽火张垣」攻克崇礼县城战斗(一)

攻克崇禮縣城戰鬥

1945年2月,中共中央晉察冀分局和軍區召開了各區黨委和二級軍區幹部會議。會議根據中共中央和毛澤東的戰略部署,在勝利進行1944年攻勢作戰的基礎上,討論並制定了《1945年擴大解放區方案》。冀察軍區於5月先後發起了察南戰役和平北戰役。在平北戰役中,八路軍平北軍分區部隊連續進攻作戰,至5月末,先後掃除了平北境內敵偽盤踞的近30個據點。除敵重兵把守的各縣城和部分主要據點外,中小據點幾乎全部被八路軍攻克或逼退。八路軍不僅使平北中心根據地與周圍原有小塊分散的遊擊根據地連成一片,也使北部赤源,崇禮與張北諸縣各小塊根據地連成了一片。這樣,拔掉崇禮縣城西灣子,這個距偽蒙疆首府張家口僅52公里的東大門前哨據點的問題,也就提到議事日程上來了。

「烽火张垣」攻克崇礼县城战斗(一)

攻克崇禮縣城戰鬥

1945年6月中旬,內線田芳、朱玉山轉來一份秘密情報,大意是:隨著整個戰局發展,城內空虛,人心驚慌,內線人員力量有所發展,新建的偽警3中隊基本為抗日政府控制。原駐縣城的日軍小分隊(30餘人)即將離城北去,執行押運任務,建議八路軍立即採取行動,解放崇禮縣城。縣公安科長劉勳接到情報,立即到地委和軍分區彙報。軍分區政委段蘇權、司令員詹大南、副司令鍾輝琨、政治部主任曾威一致認為,如果情況屬實,的確是一個好時機。大家作了認真的研究,考慮到崇禮縣城是張家口偽蒙疆首府的外圍據點和東部屏障,攻克並非輕而易舉之事,不能存有僥倖心理,必須設想到各種可能發生的情況,做好足夠準備,審慎從事。指派地方和部隊有關部門,再分頭設法瞭解崇禮縣城敵偽情況,同時組織部隊進行戰鬥準備。

「烽火张垣」攻克崇礼县城战斗(一)

攻克崇禮縣城戰鬥

經過十餘天的偵察瞭解,證明內線的情報屬實,下定了採取軍事行動收復崇禮縣城的決心。同時作出決定,將原來城內兩條內線關係統一起來,由田芳掌握。田芳通過暗語聯繫,與劉子明等接通關係,並由鍾輝琨率40團先行進抵大口子、小口子和磚樓一帶,進一步查明敵情,與崇禮黨政領導共同籌劃和準備攻城事宜。鍾輝琨率部抵達預定地點後,崇禮縣委書記王一心、縣長王育之、縣委組織部長鬍子奇再次通報掌握的敵情。認為:“時機大好,不能放過”。27日,鍾輝琨向軍分區發回電報,敵情、內線均無變化,建議按原計劃行動。軍分區敵工部門立即給內線佈置了接應任務,規定了接頭地點和方法,並讓他們提供了6月29日至7月1日三天敵人的口令。

6月29日,平北軍分區政委段蘇權與司令員詹大南率10團和軍分區特務連奔赴太子城、磚樓一帶與40團匯合。冀察軍區政委劉道生,參謀長易耀彩也親臨前線,參加戰鬥。部隊在大口子、小口子、磚樓、太子城一帶幾個較大的村莊集結。

(文章摘選自《張家口軍事志》《崇禮縣誌》《張家口地方史》資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