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亿收购981个公众号,这家农药兽药企业打的什么算盘?

38亿收购981个公众号,这家农药兽药企业打的什么算盘?

不知道是不是孤陋寡闻,笔者身边的朋友几乎都恰巧是剩下的三分之二,在笔者进行关注量子云旗下几个头部账号的过程中,系统显示没一个好友共同关注。

阿里高管和腾讯员工的致富之路

根据公开信息,量子云成立于 2014 年,注册资本为 500 万。创始人为李炯和其妻子郑红燕。

李炯是腾讯的前 400 号员工,算是腾讯前期的资深技术骨干,后来“曾在腾讯从事技术工作的李炯对产品运营产生了兴趣,与妻子创办了量子云科技有限公司。在 2016 年 9 月,李炯、郑红燕夫妇陆续将手中持有的共计85%量子云股份转让给浆果晨曦,根据当时的 3 亿元估值,夫妇二人持有的85%股份对价为2. 55 亿。

有意思的是,当年接盘李炯夫妇的浆果晨曦,其背后实际控制人喻策出身阿里系,曾是阿里OS事业群总载,花名为“一灯大师”。难能可贵的企鹅和阿里两家员工还有这么一段佳缘,共同奔向致富的道路。

38亿收购981个公众号,这家农药兽药企业打的什么算盘?

如果说 2016 年的李炯夫妇的套现属于正常的创业套现,那在今年的 4 月 13 日,李炯将其持有的量子云剩余15%股权再次以 3 亿元价格转让给浆果晨曦联合创始人纪卫宁,则是明摆着吃亏的交易。

这次交易发生在上市公司股权交易预案发布前的半个月,这个时间点瀚叶股份和量子云必定已经初步敲定了收购方案,但是李炯却宁愿以 20 亿的估值出售剩余15%的股份,再次套现 3 亿元离场。

这个不正常的交易,明显让人生疑,但是瀚叶股份在披露这次交易公告时声称:“李炯出于自身风险收益及职业发展的考虑,自愿放弃参与本次重组。”

而根据此次交易来看,可能的风险大抵是,瀚叶股份高价收购时所要求的业绩对赌:“上市公司拟向量子云全体股东发行股份购买量子云100%股权,并按照交易安排要求除财务投资者外所有交易对方参与业绩对赌”。

量子云 2018 年- 2022 年的预测净利润数分别为2. 66 亿元、4. 13 亿元、5. 19 亿元、6. 01 亿元和6. 59 亿元。但是最近两年未经审计的年报显示,量子云 2016 年、 2017 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 32 亿元、2. 35 亿元。

所以是不是李炯的这个行为可以理解为,创使人本身就对公司业绩增长不看好,所以提前套现离场?

981 个公号的猫腻

38亿收购981个公众号,这家农药兽药企业打的什么算盘?

38亿收购981个公众号,这家农药兽药企业打的什么算盘?

这说明在量子云的一系列账号数据中,许多账号的内容质量上水分很大。

38亿收购981个公众号,这家农药兽药企业打的什么算盘?

这种生产效率,除了大批量的自我复制和推送相同的内容几乎找不到每天更新的方法了。

在 2017 年 8 月,“量子云”用自己的百家号账号发布一篇文章:

这说明此时量子云的公号数量为 200 多个。而在 2017 年 10 月份,新榜发了一篇卡娃微卡的文章,里面也有一句描述:

从这些描述可以发现,从 2016 年 8 月李炯第一次出售股份,量子云账号数量为 155 个, 2017 年 10 月量子云账号增长到了 200 个左右。但是从 2017 年 8 月到 2018 年 4 月,量子云账号在半年的时间里疯狂扩张,增加了 700 多个。这是否与半年后量子云和瀚叶股份的交易有所相关?是否用账号数量快速撑起量子云的估值?不得而知。

但量子云宣称的2. 4 亿粉丝和 981 个账号,以及一个粉丝卖到了 16 块钱,其含金量只能见仁见智。

在整个交易中,除了卖家量子云,买家瀚叶股份也满是槽点。

瀚叶股份的业务可以说与新媒体原本风马牛不相及。其本是国内大型规模的新型农药、兽药生产企业。

38亿收购981个公众号,这家农药兽药企业打的什么算盘?

据说,因为近年来宏观经济不景气,以及一些行业竞争因素的影响,瀚叶股份业务受到重创。于是寻求转型,在 2013 年到 2018 年的 5 年时间,相继卖了锆谷科技、内蒙古拜克生物等一系列资产公司,存了一堆钱要买买买求新生。

在 2015 年瀚叶股份拟以 16 亿元收购成都炎龙科技有限公司,后者为一家游戏公司,但是第一次收购,却因为瀚叶股份实际控制人披露信息时不符合规定,而被发审委否了。 2016 年瀚叶股份进行第二次收购才最终将炎龙科技收入囊中。

而据瀚叶股份 2017 年的财务数据中,炎龙科技的净利润0. 86 亿,占上市公司总利润的32.3%。也就是说瀚叶股份 2017 年总利润才2. 7 亿,但是其要花 38 亿吞下量子云,而瀚叶股份董事长沈培今依旧认为这次交易“合理”。

此外,瀚叶股份还收购了北京八八空间舞蹈文化艺术有限公司(签署转让协议)、北京星路天下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进行中),互联网在线演艺经纪公司维鑫(上海)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这个曾经的制药公司已决心转型为文创公司。但是纵观此次交易,瀚叶股份看到的是量子云夸张的数据噱头,期望用高估值进行一场豪赌。但似乎却并未意识到量子云急速成长以及推广的过程中,这些数据、用户量、用户粘性的真实质量。

在瀚叶股份期望的高速业绩增长中,量子云本身主要的广告营收模式注定独木难支,而要寻求电商以及付费等拓展业务,这才是检验量子云数据质量的试金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