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研究外匯卷,看看最後的黑馬,淺論外匯兌換券的投資價值

研究研究外匯卷,看看最後的黑馬,淺論外匯兌換券的投資價值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個春天

有一位老人在中國的南海邊畫了一個圈……

外匯券突破了僑匯券在使用上(有使用時間和地域範圍)的諸多侷限性,並可在全國各地涉外服務的相關單位,購買當時屬於統購統銷的緊缺商品和進口免稅商品;衣食住行都會受到特殊的關照,大大方便來華工作、旅遊的外國人、華僑和港澳臺同胞在中國大陸的一切活動,因而深受廣大使用者的歡迎和接受。

許多海外人士在工作之餘,都喜歡到處旅遊,瞭解各地的風土人情、名勝古蹟,尋幽探秘。因此,外匯券在設計上別具匠心,把大陸的名山大川、名勝古蹟,搬上了券面,無形中,就成了一張張介紹風景旅遊區的精美名片。

所以,外匯券不僅在調劑外幣與人*民*幣之間起重要作用,還為中國的旅遊業持續發展,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

外匯券因為以風景名勝為正面主圖案,且印刷精美,從面世以來,一直深受收藏界的喜愛;從初時因受條件限制而難得一見,到現在擁有比較廣泛的愛好收藏群體,其影響力正在不斷的擴大;人們收藏的不僅是一個印刷精美的幣種,更是留住了一段歷史回憶。

關於外匯券的歸屬問題

外匯券的發行時間,在1980年至1992年之間,這段時間,也是第三、四版人*民*幣交替發行和使用的時段,現在許多人試圖將它歸納到第三版人*民*幣的範圍,也有人將它與第四版人*民*幣掛鉤,都有一定的道理;其主要依據有:

(1) 眾所周知,第三版人*民*幣伍角券是七四年才發行的,與外匯券只相差六年;第四版人*民*幣中的80版,雖印著1980年,卻是1987年4月至1988年9月之間才發行的,比79版外匯券遲了七年,比88版外匯券早三年,其後發行的第四版人*民*幣中的90、96版,時間更後一些。

(2) 第三版人*民*幣的最大幣值是拾圓,第四版人*民*幣的最大幣值是壹佰圓,而在三、四版之間發行的外匯券,就已經有壹佰圓的大值券了;可以這樣認為,外匯券為第四版人*民*幣的大幣值發行,提供了重要的參考數據和實用經驗(當然,經濟的快速發展是最重要的因素)。

(3) 為了與國際接軌,外匯券使用了雙英文字母作冠字,配合阿拉伯數字來統計發行量,第四版人*民*幣也與外匯券一樣,採用了雙英文字母作冠字,配合阿拉伯數字來統計的方法。

(4) 1990年發行的88版外匯券,也採用第四版人*民*幣80版伍拾圓、壹佰圓的冠號和8位阿拉伯數字的統計方法,連補號也都統一使用英文字母JZ。

研究研究外匯卷,看看最後的黑馬,淺論外匯兌換券的投資價值

外匯券投資價值的探討

外匯券歸納入人*民*幣系列的設想,如果得到廣大收藏界的認同,那麼,它巨大的升值潛力,就一定會更加顯現。

下面,就兩個方面探討一下外匯券的收藏與投資價值。

一.假設外匯券被歸納為第三版人*民*幣的範圍

(1) 從整體發行量來比較:

第三版人*民*幣從1962年4月開始發行,至2000年7月停止使用,歷時三十八年,大約發行了7231個冠號;其中二個羅馬數字的冠號(後面是八位阿拉伯數字,最大發行量是一億張),有400個,其中補號15個,(因補號發行量難以統計,本文就將補號的所有發行量減除),二羅馬的最大發行量是385億張;三個羅馬數字的冠號(後面是七位阿拉伯數字,最大發行量是一千萬張),有6831個,其中補號54個,三羅馬的最大發行量是677億張;第三版人*民*幣的發行量大約是1062億張。而外匯券總共有324個冠號,79版共有318個冠號,補號11個,因79版所有冠字後面都是六位阿拉伯數字,其最大發行量只有3.1億;88版共有6個冠號,其中補號2個,最大發行量只有4億;外匯券的發行量大約是7億左右。外匯券與第三版人*民*幣的對比是7:1000;這個0.7 %,如果是一百幾十萬,差距也就不算太大,但到了過億的量,差距也就有天壤之別了。

(2)從流通損耗率和回收率比較

第三版人*民*幣從發行到停用,使用了38年,因其在全國範圍使用,破爛損耗肯定較大,保守估計在30%左右,即殘鈔有320億張;但其停用後的回收率,可能比一、二版人*民*幣要低許多了,究其因由有二個:第一,當第三版人*民*幣停用時,全國人民的整體生活水平巳大大提高,很多人都無意中增強了收藏意識,許多來不及使用的,都放在家裡保存起來,留作紀念;第二,在三版人*民*幣停用前的1996年左右,專門經營郵票、錢幣的收藏市場,己在各地逐漸興起,並形成了一定的規模,北京、上海、廣州、成都等四地,是郵票、錢幣最大集散地,經過一番的宣傳、鼓動、炒作,收藏熱迅速升溫,賺錢效應急速傳播,差點就形成了全民炒郵的局勢,郵票價格的暴漲,也帶動了錢幣收藏熱的升溫,就拿第三版人*民*幣來說,貳元車工升上一百五十多元,五元鍊鋼上到八、九十元,其他幣種也有十到二十倍的升幅;雖然價格有起有落,但總比國家按面值回收要高許多,所以,第三版人*民*幣有相當大的數量,直接流入收藏領域,回收率相對就減少了,估計回收率在90%左右,減去殘鈔數量,大約回收了660億張;那麼,第三版人*民*幣的存世量應有80億左右。

再看外匯券方面,外匯券在公佈停止流通前,國家的整體經濟環境已得到極大的改善,外匯政策已經相當寬鬆,中國銀行也提前對外匯券的回收做準備,基本是隻收不兌(找零除外)。因為外匯券在使用上,可以享受到許多優惠的待遇,在一定的非正式範圍內,曾以1:1.3兌換人*民*幣,所以,當大家得知外匯券即將停止流通,都儘量把手上的外匯券使用出去,這樣一來,就造成了外匯券的高回收率。

外匯券的回收率與第一版人*民*幣的回收率差不多,大約在96—98%之間,即回收了6.7億張左右,減去部分殘鈔,外匯券的存世總量也就2——3千萬張了;與存世量80億張的第三版人*民*幣相比,外匯券的珍罕程度也就可想而知了。

二.外匯券被認為單列幣種

眾所周知,外匯券是專為使用外幣(含港、澳、臺幣)的海外人士來中國大陸消費而發行的有價證券,與人*民*幣等值使用;它不僅在維護人*民*幣是中國唯一合法貨幣,防止外幣在大陸非法變相流通,擾亂貨幣市場,提高人*民*幣在國際上的地位等方面起到極其重要作用,還在為國家收貯更多外幣,支援經濟建設,帶動社會和經濟發展,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

外匯券是改革開放的必然產物,是外國貨幣通向中國貨幣的一座必經橋樑;它理順了當時外幣與人*民*幣難以逾越的關係,使改革開放得以順利地、有序地進行,並深入和發展;成就了現今的盛世中華

外匯券除了肩負著兌換外幣的重責,還擔當著導遊者的角色;因為在當時,旅遊是一種奢侈的活動,普羅大眾正為一日三餐的溫飽問題而拼搏,沒有時間,也沒有過多的金錢去遊山玩水,去風景區旅遊的,多是一些趁單位的出差機會“到此一遊”的工作人員和一些在華學習、工作的外國人;現在改革開放了,來中國參加各種活動的海外人士肯定增加,為了向海外人士推廣旅遊,增加外匯收入,外匯券放棄了二、三版人*民*幣以工農業生產和民族團結等嚴肅話題的設計主圖案,採用獨特的、以風景名勝為主題的設計方法,給持有人一種輕鬆、明快、開放的感覺,大大抒緩了當時的政治氛圍;式微見漸,輕鬆的投資環境,持續的開放政策,吸引更多先進的技術和高科技人才進來,越來越多的外資隨即湧了進來;外匯券擔負起更大的責任,其作用也就越加顯著,影響力也就越來越大。因其以名山大川為券面主圖,且印刷精美,當時就被很多人當作藝術品珍藏起來,延續至今,它仍然是收藏界的一個珍貴藏品種類。

外匯券以其獨特的構思,精美的畫面,佈局合理的花飾,還有文學大家郭沫若先生超凡脫俗的行名題詞,本身就獨具藝術品的諸多屬性;即使將它當成單列幣種,也能在眾多幣種中破塵而出,獨樹一幟。

無論收藏錢幣,還是其他藝術品,一是注重其珍稀性,二是看重其觀賞性,三是留意其可比性。

1.珍稀性(存世量)比較:外匯券存世量最少的當屬79版伍拾圓,只發行一千一百多萬張,因其受偽造品的衝擊,只使用十年,就只收不付,另發行88版伍拾圓代替,當回收到一定數量後,即進行銷燬,經過六、七年的回收、銷燬,其存世量應不足千分之五,大約在四、五萬張左右,全新品已是少見(中國銀行裝配大約一萬冊,發給在本行工作十年左右的職員每人一冊,作為紀念,裡面的79版伍拾、壹佰圓的紙*幣,絕大多數都是經過流通的半新品),30張連號的,已屬難得;整刀的,當屬珍品了。這樣的存世量,雖然不能與二版的大拾圓的珍稀程度相比較,但估計與53年版的叄圓和伍圓的存世量不相伯仲,與62年版的壹角背綠水印的存世量相去不遠,肯定比60年版的壹角棗紅要少得多。

2.觀賞性比較:人*民*幣作為法定流通貨幣,多是以工農業生產和民族團結為主題圖案,印刷精細,人物設計得栩栩如生,但題材過於嚴肅;外匯券是專為持外幣的海外人士兌換、使用而發行的,把祖國的山水名勝搬上券面,希望藉此帶動旅遊業發展,帶來更多的消費,吸收更多外匯,起到一舉兩得的作用。這就使外匯券更具可觀性,手持一張張猶如山水畫卷的外匯券,彷彿帶你暢遊其中美景,更令你愛不釋手。

3.外匯券與同類型的人*民*幣比較:就拿79年版伍拾圓的外匯券來說,其全新品的市場價,也就四千元左右,而與其存世量差不多的53年版叄圓、伍圓和62年版的背水,價格都超過了參萬元,兩者相差十倍左右。

當然,有差距也屬正常,因為,與廣大人民群眾朝夕相處,苦甘與共的人*民*幣相比,人*民*幣是直屬關係,而外匯券只是人*民*幣的旁支;所以,外匯券的群眾基礎稍差一點,缺乏一些親切感,畢競外匯券在流通之時,只是少數人持有的“高級貨幣”,屬“貴族階層”的專用品,普通人“想說愛你不容易”,有些人甚至抗拒之;這就造成了“一技獨秀”的外匯券,存世量與價格不能同步的尷尬局面;然而,藝術收藏品的市場定位,都存在認知、比較、蘊釀、調整等一系列過程;外匯券現在處於比較、蘊釀階段。

但是,請大家相信,這種格局很快將會被打破。隨著改革開放的持續、深入的發展,作為改革開放的產物,併為改革開放作出應有貢獻的外匯券,將會得到越來越多收藏者的喜愛,與人*民*幣的市場價格,差距會越來越小,價值迴歸只是不久的事,是金子就總要發光;正如《春天的故事》的結束語唱到的“捧出萬紫千紅的春天”。

我預示:外匯兌換券的春天即將到來!

研究研究外匯卷,看看最後的黑馬,淺論外匯兌換券的投資價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