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兩度降清,還被乾隆蔑稱為“貳臣”,死後墳墓被後人賣到國外

明末是一個天下動盪的時代,湧現出了無數民族英雄,如孫承宗、熊廷弼、袁崇煥等,也出現了數不清的漢奸敗類,如吳三桂、洪承疇、李永芳等,還有一個是吳三桂的舅舅祖大壽。

他兩度降清,還被乾隆蔑稱為“貳臣”,死後墳墓被後人賣到國外

祖大壽,遼東寧遠(今遼寧興城)人,世襲武將,1620年入仕任靖東營遊擊。祖大壽和遼東總兵吳襄是老鄉兼世交,他的姐姐就是嫁給了吳襄,並生下了吳三桂。

1626年(天啟六年)正月,努爾哈赤率兵進攻寧遠,被守城的祖大壽用大炮炸傷,不久即傷重不治去世。次年祖大壽又在袁崇煥麾下,打敗了剛繼位、迫切需要立功鞏固地位的皇太極。1629年,皇太極入關兵圍京師,祖大壽跟隨袁崇煥千里馳援,並將皇太極擊退後,袁崇煥卻被崇禎皇帝以“叛國罪”凌遲處死,祖大壽寒心之下率部出走,後雖被勸回,卻須臾不離軍營,以免被皇帝派人所害。

他兩度降清,還被乾隆蔑稱為“貳臣”,死後墳墓被後人賣到國外

1631年(崇禎四年)七月,祖大壽築城大淩河尚未完工,遭到皇太極圍城,外地明軍四次救援均告失敗,祖大壽數次突圍也未成功,結果三個月後,城內糧盡殺人相食,無奈之下祖大壽獻城投降。投降後的祖大壽主動請求帶一部人馬去錦州充當內應,以助皇太極拿下錦州。

結果到了錦州後,祖大壽立即翻臉,和城內明軍一起組織防禦,抗擊清軍,崇禎贊其有功,升為左都督,領錦州,並命他進京覲見,祖大壽不敢入京,只得藉故推辭。

他兩度降清,還被乾隆蔑稱為“貳臣”,死後墳墓被後人賣到國外

之後的幾年中,祖大壽多次與清軍作戰,有勝有敗。1641年(明崇禎十四年)三月,皇太極再次發兵圍困錦州,薊遼總督洪承疇率吳三桂等總兵共十三萬人來援,結果被皇太極親率軍隊切斷糧道,圍困於松山城中,堅持到次年二月,松山城破,洪承疇被俘後降清,而吳三桂早已逃回關內。

松山陷落後,錦州成為孤城,同當年在大淩河一樣,被圍困了一年多後,錦州城內再次糧盡殺人相食,祖大壽突圍無望,第二次降清。這次祖大壽是徹底降了,不僅剃髮易服,被任命為漢軍正黃旗總兵,還親自寫信勸降外甥吳三桂。

他兩度降清,還被乾隆蔑稱為“貳臣”,死後墳墓被後人賣到國外

1644年(崇禎十七年),祖大壽隨剛登基的順治皇帝入關進京,1656年(順治十三年)病死於宅邸。祖大壽一生征戰沙場,兩度降清,但他絕對想不到自己死後一百多年,會被清朝皇帝乾隆編入了《貳臣傳》,更想不到死後二百多年(民國初年),自己的墳墓會被後人賣給外國人,被運到了加拿大的一座博物館裡,供人展覽參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