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死後為何要口含七粒米?只是為了嚇退司馬懿?

程序正在載入中

七粒米,那是三國演義裡面的,三國志裡面是沒有這樣記載。

“我死後不得大張旗鼓地馬上發喪,你們作一個大龕,讓我的屍體坐於其中,口中給我含米七粒,腳下點明燈一盞,軍中安靜如常,切勿舉哀:如此則將星不墜。我的陰魂自起鎮之。司馬懿見將星不墜,必然不敢輕舉妄動。

這句話就說明了諸葛亮這樣做的理由,就是防止司馬懿追擊,蜀漢軍大敗,為蜀漢軍安然撤退創造了條件。


七粒米里面有什麼講究嗎?這說明民間的祭祀對羅貫中產生的影響。在古代關於口含什麼很有講究,天子用珠,諸侯用玉,大夫用璣,士用貝,庶人用米,所以口含七粒米可能是錯的,諸葛亮最起碼是一個士,他嘴裡含的應該是貝或更高。

但是為什麼羅貫中採用了這一種說法,因為老百姓對七粒米熟悉,談其他的陌生,三國演義本來就是給老百姓看的。

諸葛亮口含七粒米就是用法術把自己的魂魄留住,在星盤上不露餡。從藝術形象上更加突出了諸葛亮的忠君愛國,死了的時候還是全心為蜀漢著想。同時也是為了安撫蜀漢軍,以免不戰而亂


知常容

諸葛亮口含七粒米,根據三國演義的描述,是為了嚇退司馬懿。

在三國演義第一百一十四回中是這樣描寫的,諸葛亮囑託楊儀,在他嘴裡放七粒米,腳下再點上一個明燈,這樣的話將星不會墜落,陰魂能夠保護蜀軍。

其實,這只是文學作品中的描寫,作者之所以這樣來安排,其實也是和古代的生死觀念有關係的。

古代對生死問題看的都是非常重要的,嘴裡含東西,根據古人樸素的思想,其目的是為了到冥界有錢花。

即便是現在,我國很多山村依舊有這樣的傳統習俗。

中國是一個講究禮儀的國家,各個級別的官員穿什麼衣服,穿什麼顏色的衣服都有明確的規定。

即便是死者口中所含的東西,也是有明顯的不同的。

根據周禮的記載,天子死後口中含珠,各大諸侯口中含玉,大夫口中含璣,士的口中含貝殼,庶人的口中含有稻穀。

而三國的作者之所以這樣說諸葛亮口中含有七粒米,很明顯是受到周禮以及其他文獻的影響。

那麼為什麼是七粒呢?其實這和古代的鬼神說是有很大關係的,古人推算月亮的週期七天是一個輪迴。

七粒米能夠鎮壓魂魄,在北斗七星的星盤上不移位。其實,這都是作者的藝術虛構,其目的就是為了說明諸葛亮的“智近乎妖。”

諸葛亮,劉伯溫這些人已經成為百姓心中智慧的象徵了,而這種說法能夠流傳下來,和古人對諸葛亮的崇拜是有很大關係的。

其實,說諸葛亮口中有七粒米能夠將司馬懿嚇怕,實際上也是民眾對諸葛亮智慧的一種崇拜!


史家吟唱

諸葛亮口含七粒米不是為了嚇司馬懿。口中含米七粒,足下點長明燈一盞,以保屍體不壞。但是讓姜維在陳倉道口設伏,還弄了一個諸葛亮自己的雕像,這是純粹為了嚇唬司馬懿,讓他不敢追擊蜀軍,以保蜀大軍安全退回漢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