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命好,要命硬

2018年1月23日晚上,王石现身“回归未来”2017-2018跨年之夜,活动在水立方举行,长达3个多小时,堪称王石的演讲“专场”。

场馆外是零下的气温,场馆内气候温熙,身着黑色高领毛衣和修身黑色西服的王石看上去放松、坦然。

演讲本身像是一次67岁的生日感言,过程之中王石一度泪流满面,而演讲背后所分享的传奇人生同样令人感慨……

不要命好,要命硬

同一天晚上,曾经的80后创业明星、万家电竞CEO茅侃侃,发出了他生命中的最后一条朋友圈:嗯,我爱你不后悔,也尊重故事的结尾。

这是电影《前任3》插曲《体面》里的一句歌词。

两天之后的1月25日,茅侃侃去世的消息传出。界面新闻称,茅侃侃是在家中开煤气自杀,家人发现时已去世,未留下遗书。

没人清楚茅侃侃在人生的最后时刻,到底经历了什么。

不要命好,要命硬

创业者也好,普通人也罢。谁没在年少时,想要改变世界、想要创造历史,觉得自己独一无二,未来尽在自己手中。

小的时候,谁都觉得自己的未来是闪闪发光的,摊开掌心,好奇命运的纹路指向何方,握起拳头,却发现人生到头,可能空空如也。

从前以为只要努力了就行,后来发现努力了反而更加绝望。从前以为所有失败都是未来成功的经验,后来发现或许自己早在成功之前就先放弃了。

现实是那样庞大,有时生不出与其对抗的勇气。就算有了勇气,可能也是一番孤勇。

刘邦起义时已46岁,而项羽24岁,后者得天独厚,却落得乌江自刎的结局。乌江亭长劝其渡江,以图东山再起、报仇雪恨,可项羽却笑着说:“天之亡我,我何渡为!”

1983年出生的茅侃侃曾打过一段形象的比喻:创业心态取决于你拿公司当什么:当父母,便要走到最后;当儿女,长大就放手;当情人,三五年一个,别纠结。

可见规劝自己的事他并非不擅长,然而他还是把自己的生命定格在了2018年,以一句“我爱你不后悔,也尊重故事的结尾”轻轻浅浅地结尾。

可见落在一个人一生中的雪并不清晰可见,人前人后是两个世界。那些人生中的“至暗时刻”很少会被暴露在阳光下,如果不是经由自己之口,多半会成为永远的秘密。

小说家波拉尼奥写过一句话,“不能因为你要早起,黎明就得为你提前。”熬过漫漫长夜,是幸存者的必由之路。

人生的痛苦,在于得不到。

我们很少因为得到什么而永远快乐,但会真的因为失去了什么而感到难过。

其实承认自己失败了,并不可耻。

听过这样一些人生的“至暗时刻”。

1940年的英国,纳粹阴云笼罩,66岁的丘吉尔临危受命接任首相揽下一副烂摊子。海对面的希特勒铁蹄踏破,欧洲几乎沦陷,而身边人都在与他作对。

国王与他握完手在背后擦了擦,妻子埋怨他花销过多,自己的党派还在挖墙脚,丘吉尔走投无路躲在厕所向美国总统罗斯福求助却遭冷言冷语。

电影《至暗时刻》有一段生动的刻画,一个孤独而恐惧的老人,在书房沉默地坐了一个晚上。

2008年,57岁的时任万科董事长王石因为一条言论,一夜之间,原来是站在巅峰傲视群雄的企业家和登上珠峰的英雄,突然就被打翻在地。

在23号晚上的那场十年后的演讲中,王石才坦言,那是他的“至暗时刻”。

你会发现,哪里有持金刚不坏之身的教科书式人物呢,都是跨上战马挺起长矛去挑战风车的堂吉诃德罢了。

人与人的精力智力差别并没有多大,唯一的区别大概就是“熬不下去”和“熬出头了”。

到了一定年岁,我开始不羡慕“命好”,而更喜欢“命硬”。 什么是命硬呢?是从高峰跌到低谷的反弹力。往下是极其容易的,逆行而上才是考验。

上去被打下来,上去再被打下来,你再上去,再上。张爱玲说那些历尽劫数、尝尽百味的人会更加生动干净。

所以对任何唾手可得的成功都没有信心,对一夜成名的人都怀有担心,不相信人不经过漫长的磨砺就可以一直稳坐高位不掉下来,我相信踏实、果敢、韧劲、滴水石穿的力量。

我想对那些身处崖边的人们说,要请相信,活下去的每一天,除了那些宏大的理想,灿烂的星辰,想要追逐的光明,还有为了等到夏天吃一口西瓜的小确幸,为了春天可以穿上那件未来得及穿的新衣服的小期待,以及在夜晚凛冽黑暗中微弱闪烁的萤火虫。

世界上分两种人,一种拿“黑暗”当补品,一种拿“黑暗”当瘟疫。总归是当补品的那批人更容易茁壮成长。

而我最终想成为的,是可以保持不被任何东西夺走力量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