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節做勞動,你可以這樣培養孩子做家務的能力!

今天五一國際勞動節,128年前的今天,歐美工人階級走上街頭,用遊行、示威的方式爭取自己的合法權益。後來,這天演變為全世界勞動者的節日,以表達人們對勞動者的尊重和對勞動意義的重視。

勞動不僅是成年人每天必做的事情,也是培養孩子社會能力的好方法。據哈佛大學的一項調查顯示:愛幹家務的孩子和不愛幹家務的孩子,成年之後就業率為15∶1,犯罪率是1∶10。

還有專家表示,孩子參與家務勞動對其動作技能、認知能力發展以及責任感的培養都非常有利。接下來我們看看,如何根據不同年齡階段,培養孩子動手做家務的能力。

勞動節做勞動,你可以這樣培養孩子做家務的能力!

9-24個月

家長可以給孩子一些簡單的指示,如讓寶寶把髒尿布扔進垃圾桶裡。

2-3歲

可以在家長指示下,把垃圾扔進垃圾桶,或幫家長拿取東西;刷牙;使用馬桶;澆花;整理玩具。

勞動節做勞動,你可以這樣培養孩子做家務的能力!

3-4歲

喂寵物;擺放碗筷;睡前幫忙鋪床,如拿枕頭、被子等;將疊好的衣服放進衣櫃;把髒衣服扔進髒衣籃中。

4-5歲

飯前準備餐桌,如拿餐具及擺餐具;飯後收拾餐桌,將髒的盤子放進廚房;準備自己第二天要穿的衣服;將自己的毛巾、牙刷等擺放整齊。

5-6歲

掃地;自己鋪床;獨自整理自己第二天去幼兒園要用的書包和要穿的衣物;收拾房間,把亂的東西撿起來放回原位。

6-7歲

將食物放進微波爐加熱;獨自整理自己的房間;將髒衣服放進洗衣機清洗;與家長一起晾曬及疊衣物。

勞動節做勞動,你可以這樣培養孩子做家務的能力!

7-12歲

洗菜、擇菜、淘米,會做簡單的飯菜;使用洗碗機;清理洗手間;幫助家人打掃室內衛生;能夠獨自去樓下倒垃圾。

13歲以上

清理冰箱、灶臺等;列出要買東西清單;做一些簡單的修理工作,如更換螺絲,和家長一起組裝傢俱等。

幫助孩子養成做家務的習慣,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家長要做好長期準備,充分信任孩子,讓孩子感覺到自己是被需要的,並對做家務產生樂趣。

首先,家長不要急躁,要給孩子做示範,分步驟地教會孩子做事情的方法,少批評、多鼓勵,經常誇獎。

勞動節做勞動,你可以這樣培養孩子做家務的能力!

其次,家長要給孩子提供適合的工具,讓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在孩子掌握了之前交辦的工作後,再對他提出更高的要求,擴大他的工作範圍。

此外,總是重複同樣的家務勞動,孩子難免失去興趣,這時家長不要強迫孩子,而應該變換孩子的工作任務,讓孩子嘗試新的工作內容。

最後,家長要讓孩子明白,家務是每一個家庭成員都必須要做的事情,讓孩子充分感受到他作為家庭的一份子,也要承擔起相應的責任,從而提升孩子的責任感。

劃重點:世界上最美好的東西,都是由勞動、人的聰明的手創造出來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