債券違約事件頻發,暴露什麼問題?

債券違約事件頻發,暴露什麼問題?

債券違約事件頻發,暴露什麼問題?

短短的不到5個月時間,就有20家企業出現債券違約,對債券市場來說,無疑是一次沉重打擊,對今後企業債券發行,也會產生極為不利的影響。在企業融資難度加大,直接融資比例又太低的情況下,如何降低企業債券違約率,提高企業債券的誠信度,確實需要引起高度的重視與警覺。

事實也是,企業債券作為重要的融資手段,在經濟發展、特別是解決企業融資難問題方面,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相當一部分企業,通過發行企業債券,緩解了資金緊張的矛盾,也降低了融資成本,繼而讓企業有了更好的發展環境,取得了更好的發展。然而,由於種種因素的影響,一些企業卻出現了債券違約現象,不僅讓投資者備感恐慌,也讓企業形象受到了極大影響。尤其是那些連續出現債券違約的企業,更是讓市場產生了恐慌情緒,投資者認購債券的熱情也出現了減弱現象。

客觀地講,站在企業的角度考慮,可能沒有一家企業願意出現債券違約的問題,也沒有一家企業不想兌現到期債務。然而,現實又似乎十分殘酷,承諾的事,卻無法在規定期限內兌現,而是出現了違約。縱然有再充足的理由,違約產生的影響都不可能是正面的,都會對市場和投資者帶來心理衝擊和影響,對企業的市場形象產生傷害。

那麼,如何才能有效地防範企業債券違約呢?對已經出現的債券違約問題,又將如何解決才能把負面影響降到最低點呢?筆者認為,構架良好的誠信體系,是解決債券違約問題最重要面緊迫的課題。

債券違約事件頻發,暴露什麼問題?

毫無疑問,嚴守發行環節的誠信,是保證債券不發生違約現象的首道防線。從已經發生違約現象的企業來看,相當一部分企業在債券發行時,就已經埋下了違約的種子。因為,一些企業在制定債券發行方案時,明顯存在著裝扮數據的現象,如將非優質資產當作優質資產處理、將沒有產權的資產以虛假或做假的方式作為企業資產、利潤造假、放大預期收益等。也就是說,這些現象,只要存在一個方面,就會給債券違約留下風險隱患,就有可能在未來出現違約現象。恰恰是,不少企業都存在類似問題。

也許有人會說,企業債券發行需要經歷多道程序,經過多方的審核審查,怎麼還會出現裝扮數據現象呢?問題就出在這裡。包括中介機構、承銷機構在內,為了一時的利益需要,往往都會配合企業對數據進行一定幅度的裝扮,以達到發行成功的目的。也正是因為這種裝扮,會讓企業債券從發行之日起,就躺在了違約的風險之中。除非債券發行以後有利好出現,不然,早晚會發生違約風險。所以,必須嚴守債券發行環節的誠信堡壘,確保不出現諸如裝扮數據這樣的現象發生。一旦發生,就嚴厲追究相關企業、機構、承銷商等方面的責任。

債券發行以後,相關的中介機構和承銷機構,要建立債券資金使用效率和風險評估機制,對發行債券所獲得的資金使用情況和效益進行分析評估,發現問題及時提醒,出現風險及時採取措施化解。而不是發行結束,中介機構、承銷商等的任務就完成了,就萬事大吉了。沒有這樣的好事,也不能有這樣的好事。如果不履行跟蹤評估的責任和義務,一旦出現債券違約現象,一樣要承擔責任,並取消其承銷債券發行和評估等的權利。只有把債券違約的責任傳遞到中介機構、承銷商等身上,諸如業績裝扮等方面的問題才不會發生。

在此基礎上,建立企業信用評價機制,實行滾動式信用評價體系,而不是評定一次,享受很長時間。因為,市場競爭加劇了,企業信用變化也會越來越大。原來信用很好的企業,會因為市場競爭激烈,資金週轉壓力加大,融資困難增多,出現信用受傷現象。那麼,就要立即下調其信用等級。達不到相應信用等級的,就禁止其發行企業債券。即便發行,也要減少發行規模,以降低和控制風險。

債券違約事件頻發,暴露什麼問題?

債券違約對市場、對企業、對投資者的影響正在擴大,也在升級。如何讓債券違約的問題少發生,需要多方共同配合。尤其是債券發行機構和地方政府,切不要把債券發行規模做為政績來考量。能夠多為企業發行些債券,對企業走出困境是有好處的。但是,過度發行,也是會帶來風險的。債券發行的好事,只有辦好,才能效益和效率最大化。

更多精彩文章,

tanhaojun196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