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如願以償不用工作,才發現這時的我最不快樂


當我如願以償不用工作,才發現這時的我最不快樂

1

叔本華說:人生實如鐘擺,在痛苦和倦怠中搖擺。要麼痛苦,要麼倦怠,其實用來形容大部分人在工作中的態度也同樣貼切。

前段時間,因為某些原因我終於如願以償可以不用工作,直到現在,但過去一個月我發現自己並不快樂。在此之前,不得不工作時我好想給自己放假,但真的徹底放假了,我卻時常感到枯萎和荒蕪。

有人說,所有的倦怠都是因為沒有成長。這話適用於職場,也適用於生活。


當我如願以償不用工作,才發現這時的我最不快樂

2

劉瑜在《送你一顆子彈》中寫道:“每當我一天什麼也沒幹的時候,我就開始焦慮。每當我兩天什麼都沒幹的時候,我就開始煩躁。每當我三天什麼也沒幹的時候,我就開始抓狂。”我覺得這段話簡直就是我的心聲。

不過這裡的什麼也沒幹,不是真的啥也沒幹。只是吃飯睡覺買日用品不能算“幹了點什麼”。“幹了點什麼”應當真的是幹了點什麼。

劉瑜的比喻很是恰當:馬克思說了,生產分為“簡單再生產”和“擴大再生產”。那麼生活,是不是也可以分為“簡單再生活”和“擴大再生活”呢。吃飯睡覺買日用品,那都是為了維持生命的“簡單再生活”。

讓人嚮往的是“擴大再生活”:看一本好書,看一部好電影,寫一篇飽滿的文章,進行一場會心的對話,跟好朋友們吃一場歡聲笑語的飯,這才是“擴大再生活”。

於我,一份自己喜歡且能帶來成就感的工作,讓你每天接觸新鮮事物和各種可能性,也是“擴大再生活”極為重要的一部分。

3

當我如願以償不用工作,才發現這時的我最不快樂

“未經審視的人生不值得一過。”也就是說,沒有無聊的人生,只有無聊的人生態度。無所事事其實是讓人最不快樂、也最容易感到人生虛無的狀態。

一個人的滿足感究竟來自於哪裡?並不來自目標的實現,而是來自努力奮鬥。

想要理解這句話的意思並不難,想象一下你最大的目標,不管是什麼,比如賺多少錢、去國外旅行、經營一家公司、或者成為某個人物。

再想象一下你的目標突然實現了,一開始你會感到快樂,但不會很久,你將很快發現,你需要為另一些東西而奮鬥。因為原來的成功不可能讓你永遠快樂,那個快樂甚至比你想象的還要短暫。

看看那些很早就實現了夢想的人,假如他們沒有對另一些更大的、更值得追求的東西產生熱情的話,他們通常最終不會快樂。

4

當我如願以償不用工作,才發現這時的我最不快樂

持續地追求學習和改進的動力,讓人類天生對進步感到快樂,對快速進步感到興奮。儘管大多數人覺得在追求房子、車子、金錢、地位、榮譽這些才是能讓自己快樂的東西,但這些只能帶來短期的小的滿足。

而進步或者說成長卻能給大多數人帶去長期的滿足感。

一旦得到我們追求的東西,我們的滿足感通常不會延續。這些東西只是誘餌。追逐誘餌要求我們必須進化,而且對所有人來說重要的是進化,而不是回報本身。

工作、學習、擴大再生活,才是進化。無所事事、無聊、什麼也沒幹(簡單再生活)讓人不快樂不滿足,甚至討厭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