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眼菩提的價值,如何鑑別和把玩時的注意事項

鳳眼菩提的價值,如何鑑別和把玩時的注意事項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鳳眼菩提是最近幾年興起的用於手串上的佛珠。原產地為尼泊爾,因芽眼如目,故稱“鳳眼菩提”。

鳳眼菩提佛珠是藏傳佛教極為推崇的佛珠品類之一,一般認為這種菩提子的能量要高過其他籽實。它的黃褐色讓每一顆鳳眼菩提看起來古樸精緻,而且每一粒珠子上的鳳眼象徵著除去一個煩惱,使人深思與覺悟。

鳳眼菩提的價值,如何鑑別和把玩時的注意事項

▲ 價值

菩提手串雖不屬於名貴的品種,但也有價值的高低。鳳眼菩提手串中,菩提子越小越昂貴。因為菩提屬於植物,而植物是長熟了之後才能把玩的,因此成熟的小的菩提子的產量比較低,隨之價格也會升高。目前市場上,小的菩提子大多是嫁接在其他植物上生長的,外殼較軟,堅硬度不夠。只有真正成熟的小的鳳眼菩提子才值得收藏。鳳眼菩提有大有小,籽實直徑為1.1cm、1.2cm、1.3cm的比較普遍。鳳眼菩提子以長相飽滿、眼線無缺陷、無殘次或傷痕為最佳。

▲ 鑑別

108顆的長串手串中,經常會見到用酸棗仁代替鳳眼菩提子的。棗核鳳眼的形狀多是橢圓,有點類似鳥蛋的形狀,近似正圓的很少。而真正的鳳眼菩提子的外皮有溝回,但不是深長,菩提子的中央(類似地球赤道的位置)有一狹長的眼狀突起,“眼”的長度近似於珠子的橫向直徑。這條直徑的長度是區分它與酸棗核的重要特點。

我們知道植物的纖維很不光滑,不同的菩提子的表皮有不同的手感。但是相同的是,在經過長時間的把玩後,它們都會變得光滑、圓潤,且被上色。顏色變化由淡黃、薑黃、深黃至暗紅,最後,最好的顏色則是紫黑油亮。面對一串乾澀未上手的鳳眼菩提,可能你很難想象它某一天會變得光滑明亮。菩提子的盤玩就是如此,它是一種心血,只要用心把玩,它就會展現不同的美。如果一串鳳眼菩提的每一顆菩提子的鳳眼均在正中間,且經過盤玩後達到紫、深、暗的顏色,那麼其升值空間就很大,日後,其價值將會增長几十倍。

鳳眼菩提的價值,如何鑑別和把玩時的注意事項

▲ 注意事項

鳳眼菩提子(0.9mm)鳳眼菩提既然屬於植物,把玩時就應禁止直接接觸水,避免油泡、油浸。菩提子的把玩一般都是先用硬毛巾搓擦四五天,再用溫軟的物質(棉質毛巾等)搓擦、盤玩。之所以這樣做,是因為硬毛巾可以對手串進行拋光,使手串看著有光澤,還可以保持植物的生性,而軟的物質會瓷化菩提子。如果用手直接盤玩手串,手的汗水會影響菩提子的生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