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丁村訪古

山西丁村訪古

(我最鍾情的17號院,氣勢宏大而又雕飾細膩。牌坊上可愛的象鼻群起,寓意萬象更新。)

丁村位於今襄汾縣城以南不遠,汾河谷地東岸的臺地之上。地勢坦蕩,東靠群山,西臨河床,黃土高坡的鬱郁叢林之中,掩蓋著一座座村落民居,貌似樸實無華,細看則規模整齊,佈局完善。汾河中游谷地一帶,自古是唐堯舊地,文化積累豐厚,但歷經幾千年滄桑往復,其歷史遺存早已如黃土高原般支離破碎,舊影飄零。今日所存丁村一處,卻是少有的精品,不僅有舊石器時代的遺址,還有大片明清民居群,形成了一村同時擁有兩處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的少見情況。作為旅遊品牌或許丁村並不成功,但作為文物古蹟卻價值不凡。

山西丁村訪古

(半畝方塘一丈開,樓臺倒影水清淺。。。)

村東口連接公路,因此往往作為遊人的入口。首先出現在眼前的是一處方形水塘,背後建一樓閣,二層突出一座平臺,可憑欄觀景,故曰觀景樓。這是村頭不大的一塊公共場地,村民們推著載滿水果和蔬菜的板車做著買賣。記得江南徽州古村落入口處每有水塘,說是聚集全村的財氣和運氣。而在缺水的北方,能挖出這半畝方塘,岸邊綠樹掩映著高聳的觀景樓臺,不啻也為一道風景。而且作為丁村的序幕,給來訪者以親近感。

山西丁村訪古

丁村有成片保存完整的民居院落,多為窄院四合院,是山陝一代常有的民居格局。村內按照丁字街基本可分為北、南、西三片民居群,其中北路設有丁村遺址博物館,南路開闢為丁村民俗博物館,西路則多為有住戶的民居,各司其職,功能鮮明。其中列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有40多座院落。雖然每個院落都有明顯的中軸線,遵循左右對稱佈局,但連接成群后,從佈局圖上看層層疊疊,宛若迷宮。這裡歷來為丁氏家族所居,但並無晉商大院那樣的商業文化氣息(未發現有經商的歷史痕跡),也無韓城黨家村那樣重視儒家教化的傳統(沒有魁星樓、貞節牌坊,也沒有家訓題字),所以更像一座典型的中國古代農村,與世無爭地過著耕織生活,繁衍後代,積累財富便蓋起豪宅。

山西丁村訪古

正因為人丁的興旺,宗系日益複雜化,宅子也不斷擴大,形成了這樣的連片迷宮。今存建築主要為明清時代所建,但有的宅子前後跨數十年才完工,或許是因為資金不足的問題,或許是因為宗族分家析產的紛爭,今天已經不得而知。氣派雄偉卻默默無語的丁村民宅,留給我們今天的歷史信息太少,無法再現丁家時代延續發展的故事細節,只能憑空感嘆幾百年世事的盛衰無常。

山西丁村訪古

(窄院四合院之一:丁村民俗博物館)

山西丁村訪古

(窄院四合院之二:丁村民俗博物館)

山西丁村訪古

(窄院四合院之三:丁村民俗博物館)

具體史實雖語焉不詳,細心的遊客仍然可從民宅的格局、細節的裝飾等方面讀出一些信息,特別是古代農村的社會結構和村民們的精神世界。窄院四合院像一條狹長的小巷,倒座房間多為雜物間和廚房,空間狹小;兩側廂房較為低矮,多為晚輩寢室,內有火炕,炕頭設一鍋,可以燒柴燒水;中間正廳則佔據高度優勢,內部空間寬敞,木構用材碩大,應當是作為家族聚會的中心,兩側也可能為長輩起居之所。規整和等級森嚴,是這些四合院的特點,也是傳統等級社會的反映,長幼尊卑,每個人都在家族的等級結構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喪失個性的存在。窄窄的院子,透出頭頂一絲並不開闊的天空,說明古代村民生存狹窄,只能在既有的社會制度夾縫中求生存,少有變化和開闊的視野。

山西丁村訪古

(丁村民俗博物館內不常見的題字,偶爾能看見儒學教化的影子)

山西丁村訪古

(雨後春意盎然)

就在這樣貌似停滯不前的社會中,村民們的精神生活雖樸實卻豐富。丁村民俗博物館集合了幾套前後院落的四合院住宅,在大廳和廂房都安置了不少圖片資料,藉以說明古代傳統民俗——這恰好是應了丁村的主題,在日常生活的舊影中體會古代農村的精神世界。博物館的內容包括婚喪嫁娶、耕讀育人、節日風俗、民間禁忌,帶有濃郁的北方鄉土氣息和民俗特點,展示了村民安居樂業、其樂融融的生活狀態。穿梭於民俗博物館的幾間大院內,時而亮敞的院落,時而狹小的走道,空間體驗的變化讓人感覺趣味無窮。想象當年在期間來回穿梭的主僕、男女,卻又不知今夕是何年。

山西丁村訪古

(臘八粥的八種原料)

山西丁村訪古

(製作月餅的模板,可以看見月宮、嫦娥、玉兔搗藥的形象。這類月餅在二十年前還是家常便飯。)

山西丁村訪古

(端午佳節,正好是我拜訪丁村的時節。這是民俗博物館最為天倫之樂的一副畫面:一家老少圍坐桌前,妻子給丈夫端倒雄黃酒;老夫婦用雄黃酒給孫子額頭上畫上“王”字,為了辟邪和祝福孩子健康成長;桌上熱騰騰的雞鴨魚肉還有捏成虎頭形狀的麵塑;旁邊的丫鬟端上一大盤粽子。全家洋溢在幸福之中——或許幸福的生活就這麼簡單。雖然端午節起源於憂國憂民的士大夫情懷,卻在民間以這種方式紮下根來......)

山西丁村訪古

(民間禁忌)

山西丁村訪古

(鄉土神)

山西丁村訪古

(皮影戲,北方民俗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既富有童趣又構思精巧)

值得一提的還有丁村民宅的磚雕、木雕,由於建築規格有嚴格的等級限制,只能在細節上顯富,這幾乎是古代民居特別是山西民居的一大特點。木雕上主要是富貴牡丹、游龍戲鳳,生動活潑又於木構本身融為一體。磚雕則做採取淺浮雕形式,畫上象徵吉利的動物形象,如得鹿(祿)封(蜂)侯(猴),又如耄(貓)耋(蝶)之年。巧妙地利用諧音,含蓄地表達一種美好的祝福和祈願。

山西丁村訪古

(精美的瓦雕)

山西丁村訪古

(正廳前廊的木雕)

山西丁村訪古

【耄(貓)耋(蝶)之年,寓意長壽:17號院】

走出民俗博物館,想去尋訪其他可圈可點的民宅大院。街巷拐角,不遠處一座氣派的門樓吸引了眼球,料想其中必有珍寶。這就是著名的丁村第17號院,進入門內果然氣勢不凡,首先一座牌坊雕飾繁縟,特別是兩側作斗拱狀的無數象頭象鼻,甚是可愛,據說這寓意著萬象更新。院內正廳高大,貌似兩層,雖人去樓空,其精美的窗飾仍讓人讚歎不已。面對的小姐秀樓已年久失修,真是人面不知何處去,此時的情景顯得有些寥落。

山西丁村訪古

(17號院的門樓,真有點深藏不露啊。)

山西丁村訪古

(17號院:琳琅滿目的敕建大牌坊)

山西丁村訪古

(17號院的主廳,足足有兩層高)

很多民宅還有人居住,不對外開放。有些較為破舊,僅剩斷土殘垣。村西口有一座三義廟戲臺,單簷宣山頂,結構簡樸。正面木版尚未消失的墨跡寫著“義重桃園”,左右兩側磚砌屏風,分別上書“精忠貫日月”、“豪氣凌雲霄”。當年肯定在此地上演了不少戲曲,給村民單調的生活增添一絲樂趣。如今村子裡的兒童還時而在這座戲臺間爬上爬下,玩耍嬉戲。滄桑的木構,斑駁的磚石,都忍辱負重地承載了一代又一代村民的生活和夢想。汾河谷地的這片村落,是古時人們生存空間的一個縮影。

山西丁村訪古

(村西口孤零零的三義廟戲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