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軍勸降史可法,他只說11個字便慷慨就義,乾隆感嘆:乃大明英雄

提起抗清名將史可法,大家都耳熟能詳,無一不被他忠貞不屈的愛國情操所感動。

史可法時任武英殿大學士和兵部尚書,早年間鎮壓過李自成的農民起義軍。當清軍入關後,滿漢民族矛盾激化,他便參加了朱由崧的南明政權。

清軍勸降史可法,他只說11個字便慷慨就義,乾隆感嘆:乃大明英雄

他因受到南明政權馬士英等人的排擠,而在揚州督師。他積極主張抗清,以恢復北京城為宗旨,被當時的百姓比作南宋的李綱。

清廷對他特別重視,特別是攝政王多爾袞多次派人送書信到揚州城,進行各種勸降活動,甚至以高官厚祿誘降,他都不為所動。

清軍勸降史可法,他只說11個字便慷慨就義,乾隆感嘆:乃大明英雄

為了抗清,他重兵防守江北四鎮,為了節省軍費開支,他夏天不用扇子,冬天不穿毛裘,伙食方面也不開小灶,與軍中將士同甘共苦,深得部將的愛戴。

揚州城被圍的時候,清軍統帥多鐸派人寫了五次勸降書信,史可法看都不看全部付之一炬。在史可法的率領下,明軍士氣大振,清軍在揚州城外的屍體堆積如山。

但是清軍的援兵卻越來越多,揚州城已被圍多日,幾乎成了死城。史可法準備突擊東門,去搬救兵,不幸被清軍所俘虜。

清軍勸降史可法,他只說11個字便慷慨就義,乾隆感嘆:乃大明英雄

清軍把他押往城樓見多鐸,多鐸說:“先生若為我收拾江南,一定不惜封你高官!”沒想到史可法斷然拒絕,憤然說道:“頭可斷,身不可屈,城滅我亡!”

多鐸又勸:“先生可知洪承疇乎?降則大富大貴!”史可法輕蔑地說:“休提此人,他不配與我相提並論,豈能效仿他的無恥所為,我的決心已定,休再勸我,唯有一死而已!”

史可法被關押了三天,來做說客的是來了一批又一批,終無所獲,無奈之下清軍只能殘忍殺害了史可法。

清軍勸降史可法,他只說11個字便慷慨就義,乾隆感嘆:乃大明英雄

當時天氣太熱,清軍破城後又屠城幾十萬人,家裡人來收斂屍體時,已經無法辨認史可法的遺體,只能將他之前的襟袍埋葬在揚州的梅花嶺上。

史可法死後,許多抗清的隊伍都打著史可法的名號繼續抗清,甚至有人傳言史公沒死,因為有人曾在閩粵一帶看到過他。

這梅花嶺上的衣冠冢,更是後世人們弔唁他的唯一場所。乾隆時代的詩人蔣士銓曾寫詩這樣評價他:“碧血自封心更赤,梅花人拜土俱香。”蔣士銓寫這句詩後,差點丟了官。

蔣士銓這句詩也讓乾隆皇帝回憶起當年的戰火硝煙,更對當年那位英勇不屈的史可法心生無盡崇敬之情。

清軍勸降史可法,他只說11個字便慷慨就義,乾隆感嘆:乃大明英雄

乾隆感慨道:“史公乃大明真正的英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