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委省政府召開長江經濟帶發展工作推進會

飲用水安全事關民生幸福和社會穩定,水源地的保護至關重要。長江沿線超過一半以上的城市,需要從長江取飲用水。近年來,常州全面執行飲用水保護法律法規、“水十條”和水源地達標建設的各項要求,以高質量的標準,全力做好水源地保護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在昨天召開的全省長江經濟帶發展工作推進會上,常州介紹了水源地保護的具體舉措和成功經驗,來看現場連線視頻:

常州地處長江經濟帶江蘇段中部,在沿江八市中,自然岸線最短,總長度只有18公里,其中,沿江岸線僅僅8公里,所以對我們來說,長江資源格外寶貴,水源地只有保護,不能開發,沒有退路,重在長效管控。

近年來,常州市把水源地安全保障作為長江經濟帶生態保護的重中之重,一方面,強化規劃引領。按照《全國城市飲用水水源地環境保護規劃》,編制落實了《常州市行動方案》《水源地保護區劃分方案》《飲用水源安全保障規劃》。另一方面,注重整治推動。以個性化生態建設助推環境質量提升,實施七大工程,確保水源地水質優良、水量充足、水生態良好。

魏村水源地整治曾經面臨巨大的困難,近年來快速發展起來的水上過駁區,離常州水源地比較近,一定程度上有水質安全隱患。

為消除環境隱患,確保水質穩定達標,常州以“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決心,重點整治違法建設項目和其它可能影響水源地安全的活動。2017年7月28日,根據省政府的統一部署,常州聯合鎮江、泰州兩市開展了“零點執法行動”,在全省率先打響了長江江蘇段水上過駁專項整治第一槍,通過艱苦卓絕的攻堅戰,終於將長江孢子洲水上過駁區成功取締,順利完成國家環保部的檢查驗收,贏得了省政府的高度認可和評價。

目前,在魏村水源地一級保護區,與供水和保護水源無關的建設項目已經不存在,二級保護區也沒有對水源產生影響的汙染源。為了長遠考慮,在二級保護區以外的邊緣,有兩家產值上億的企業,在去年8月主動配合政府搬遷。現在,這裡正在建設佔地近七十畝的生態溼地。

常州還創新技術監管模式,堅持常態監測和動態監測相結合,對飲用水質進行全方位監控。20檯球形鷹眼監控設備,覆蓋了水源地一二級保護區並向上遊延伸上千米;長江魏村水源地自動監測站,則採用國內首創的組合式生物在線預警系統,每2-4小時採樣監測一次,有效預測和預警飲用水源的環境風險。

常州還全方位構建從“源頭”到“龍頭”的供水安全保障體系,魏村和西石橋兩大水廠啟動深度處理改造工程,確保市民飲用水水質優質穩定。

常州大學環境學院副院長馮勝說:“在長江灘塗區域大面積種植蘆葦、菖蒲等挺水植物,可以吸收水體營養鹽,抑制藻類生長,達到淨化環境、涵養水源的作用,還可以提高生物多樣性,美化環境。”

“政府主導、部門聯合、社會參與”,除了政府部門的長效管理,在民間,越來越多的環保志願者也主動參與到常州長江水源地保護工作中來。

用高質量發展守護一江春水,常州將努力交好綠色發展答卷、轉型發展答卷、協同發展答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