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評論贈書|被歷史誤讀的“廣場行動”

最佳评论赠书|被历史误读的“广场行动”

這是“最佳評論計劃”的第1次評選

本期支持方:中信出版社

供書:《管理美元:廣場協議和人民幣的天命》

往期入選留言中的5名獲選者及評論

最佳評論

卡梅拿·周:

李老師的困惑是給我們提了醒,應該讓高層看到現實的困境。扶貧中央從來也沒說過要致富,一再強調“既不降低標準,也不弔高胃口”,可能是疲軟的基層幹部執行簡單化了,唸錯經、布錯道了,以致村民異想天開的從“要我脫貧”跳過“我要脫貧”而直奔“我要致富”。不可忽視擺脫貧困是走向富裕的“原始積累”這條法則,更不能跳躍“我要脫貧”的能力獲得。《決定》開頭的“消除貧困、改善民生、逐步實現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我們黨的重要使命”的表述,富裕顯然是個長期的願景而已。——《李小云: “扶貧=致富”是個不負責任的承諾|文化縱橫》

小毛同學:

關鍵看對於高水平勞動者看來是學習機會的東西,是不是真的可以帶來勞動者生產率的提高?大家都不是傻子。一時的加班如果真的可以提升自己的勞動生產率,我確實願意加班。因為畢竟現在只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如果真的只是雞湯,好走不送。就像一個重視業績的企業,員工會願意精研工作技能以得到升職加薪,雖然有剝削,但這是大家都可以接受的。而一個以裙帶關係為基礎的企業,以技能為主的高薪高位很少,你再天天忽悠人家提升自我技能,沒有人會認真做的。誰會自己花時間精力去為有關係的人做嫁衣裳呢!——《隱秘馴化: "被加班"為何變成"求加班"?|文化縱橫》

GEZ-Юрий:

不妨設想數百年之後,人類文明如果發展到更高階段,必然進行星際採礦、建立外星殖民地等活動,美國這樣的“帝國”體系對於這樣的“天下”而言實在過於狹隘。向外星移民達到一定規模,就必然需要一個新的體系來處理全人類的問題,因為持續的外星開發活動必然需要全人類的共同智慧和力量,以及對地球、外星資源更合理的分配,而且“星際戰爭”比“國際戰爭”更具毀滅性。“天下”概念為處理未來全球乃至全星系的資源分配、文明存續問題提供了很好的思路。對於關乎全人類命運的概念,美國學者的理解卻仍然停留在“歷史終結”的階段,可見“美式天下”體系的包容性與開放性只是徒有其表。——《趙汀陽: “天下”新辯——回應美式與中式天下之爭 | 文化縱橫》

李立亮:

這個世界從來就沒有真相,也永遠都不會有。就像歷史一樣,永遠都能找到你想要的,但是你就是永遠也不會看到一個真實的。因為作為經歷者觀察者評判者和書寫者的我們永遠都是真相里面的一部分,無法跳出立場觀點的侷限性。但是如果真的有人沒有了觀點做到了無相,那他還會再說話嗎,他感覺到的世界你已不懂也無法交流。所以世俗的我們只能有世俗的眼光用世俗的辦法解決世俗的問題。好在思想一直前行,人類越來越能正視自己的問題,理解自己能力的侷限性。相信一切都會越來越好的,信息時代是我大中華的時代!——《“後真相時代”的社交媒體恐懼|文化縱橫》

非老&費腦:

商榷商榷。中國人以歷史為本形成精神世界,西方人或多數國家以宗教為本形成精神世界,所以中國人是以歷史為信仰。 首先以"歷史為本"如何就能"形成精神世界",這個前提大可質疑,先就假定成立,而推論出"中國以歷史為信仰"的邏輯也是明顯有疑問的。 因為精神世界≠信仰,這是兩個不同的概念,此處疑似有混淆替代,推論不邏輯。 以歷史為本可以形成對過去(曾經的現實)的記憶,但它並沒有脫離現實,而精神世界則是超越現實,脫離現實的思維活動。例如幾何學中用純理性的點線面圓來思考建立幾何科學。 至於文中還提到"歷史不僅僅是歷史,同時也是哲學和信仰",這就更奇怪了,歷史=哲學=信仰,這這這,混淆概念無疑。——《趙汀陽:中國人的信仰為什麼是歷史而非宗教? | 文化縱橫》

《管理美元:廣場協議和人民幣的天命》

最佳评论赠书|被历史误读的“广场行动”

內容簡介

1985 年的廣場協議是“二戰”以來國際貨幣合作方面最重要的範例,其直接目的是扭轉美元匯率大幅上升的局面。美元匯率在此前的五年間升值了一倍,美國的貿易逆差也因此被推到了前所未有的高點。美國商品價格的競爭力下降在國會中引發了規模空前的保護主義,全球貿易體系面臨崩潰的威脅。因此,廣場協議的最終目的,是避免一場可能對世界經濟造成毀滅性影響的貿易戰。

“廣場行動”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當時主要的經濟體,包括法國、聯邦德國、日本、美國和英國在內的五國集團很快達成共識:全球貿易體系處於風險之中,唯一可行的應對策略就是大幅調整匯率。在接下來的兩年裡,美元下跌了30%以上,而日元和馬克的升值幅度超過了50%。經過兩年的常規時滯後,美國貿易逆差(以及關鍵的日本貿易盈餘)在20 世紀80 年代末收窄了一半。美國國會的保護主義壓力因此消退,沒有推行任何重大的貿易壁壘政策,開放的世界貿易體系得以維繫。

中國是廣場協議的主要受益者,其經濟改革始於20 世紀70年代末,並自80 年代非常成功地融入世界經濟。五國集團國家間失衡的加劇,尤其是其他四國對美國貿易保護主義的反彈,原本可能會擾亂世界貿易體系,從而限制甚至破壞中國對世界的開放,而開放在中國飛速發展中扮演了關鍵角色。此外,日元的大幅升值,以及作為匯率調整一部分的韓元及新臺幣的後續升值,都有助於中國相對一些主要競爭對手提升競爭地位。因此,廣場協議糾正的這些失衡,尤其是成功遏制貿易保護主義,對中國而言至關重要。

《管理美元》是對廣場協議的起因、談判、實施和早期結果的權威分析。英文原版圖書出版於廣場協議簽署三年後,《朝日新聞》前總編船橋洋一先生,基於對112位廣場會議參與者的直接採訪,分析展示了參與廣場會議各方的實力、決策者間的意見分歧以及促進協作式的經濟一體化的實踐,對各個方面給出了詳細且權威的記錄。

這本書曾獲得1988年吉野作造獎,對於中國應對當下複雜的國際經濟形勢有重要的現實和參考意義。

最佳评论赠书|被历史误读的“广场行动”

船橋洋一

譯者:于傑

專家推薦

船橋洋一採訪相關五國100多名參與決策的代表人物後寫出的《管理美元》,詳細描述了從廣場協議到盧浮宮協議這一震撼國際金融市場和秩序的全部過程,精闢分析了這些協議的現實和歷史意義。時下,與當時的日本一樣,中國面臨著巨大對外貿易順差和匯率的壓力。通過這本書,瞭解在廣場協議前後主要五國,尤其是日、美、德三國的歷史背景、決策過程和決策結果,我認為,對於中國應對目前複雜的國際經濟形勢有現實意義。它將為我們提供寶貴的經驗和教訓,而這個教訓告訴我們,國際協調是解決國際經濟關係的唯一出路。

——德地立人 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產業發展和環境治理中心執行理事、研究員

《管理美元》在中國的出版非常及時。我希望我的觀點以及令人尊敬的該書作者船橋洋一的觀點,將有助於引導讀者思考30多年前的事件對當下的啟示,尤其希望有助於中國讀者,因為中國對國際貨幣體系及更寬泛的世界經濟的穩定承擔著越來越大的責任。

——弗雷德·伯格斯滕 美國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高級研究員、榮譽所長

文化縱橫

最佳评论赠书|被历史误读的“广场行动”

打賞不設上限, 支持文化重建

最佳评论赠书|被历史误读的“广场行动”

(長按識別二維碼打賞)

進入微店

[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