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醫生與大牛之間究竟差了什麼

導讀:經常有人說脊柱大牛(大腕)這樣一個詞,但脊柱大牛是一個沒有標準的虛指,每個人心裡的標準不一樣,心裡的大牛也不相同。我把它量化為top 5%的脊柱醫生,下面我也試著量化一下普通醫生與大牛之間到底差了什麼。

經常有人說脊柱大牛(大腕)這樣一個詞,但脊柱大牛是一個沒有標準的虛指,每個人心裡的標準不一樣,心裡的大牛也不相同。我把它量化為top 5%的脊柱醫生,下面我也試著量化一下普通醫生與大牛之間到底差了什麼。

1、差5000臺手術,其中亞專業專病手術1000臺。

這是我臆想的數字,比如,亞專業專病手術如果是常見病多發病,這個數字應該更多;如果是少見病並或難度大的手術,這個數字應該更少。可以想象,沒有手術量的大牛講得再怎麼天花亂墜,也只能算口(chui)腔(niu)科(pi)醫生。

2. 差1萬小時的閱讀量。

這裡引用格拉德威爾的“一萬小時定律”:“1萬小時的錘鍊是任何人從平凡變成世界級大師的必要條件”。但這裡的一萬小時是指脊柱專業的閱讀時間,按每天2小時,每週5天,每年50周,一萬小時需要20年的時間完成。這是一個不短的時間,希望對一些託大或狂妄的年輕人有點警示。

閱讀的書籍最低也應該包括權威的《The Spine》(Rothman Simeone)、《The Textbook of Spinal Surgery》(Birdwell)和一本你的亞專業權威書。至少需要瀏覽脊柱外科最出名的5個專業性雜誌Spine、Eur Spine J、Spine J、J Neurosurg Spine、Clin Spine Sur(JSDT)的每期文章,儘量收集和精讀自己亞專業所有的雜誌文章。

3. 差一個獨門絕技。

這個獨門絕技是指:人無我有、人有我精,可以在難度上不同凡響,也可以是在質量上取勝(有效率高、併發症低等)。

4. 差4篇(類)文章。

這4篇(類)文章是指1篇(類)循徵創新、1篇(類)技術創新、1篇(類)理論創新、1篇(類)器械創新。這裡說的文章肯定是指第一作者兼通訊作者的文章,國內一批沒有英文寫作能力而有大量通訊作者文章的大牛此處只有呵呵了。這裡說的文章肯定不包括那些灌水、作假、垃圾論文。如果說降低一下這個標準,至少應該有2篇(類)吧。

不差的是,那些學術任職、會議坐第一排之類的榮譽。對這類榮譽的心態應該是:你若盛開清風自來。這些人當中當然不乏真正的大牛和一些濫竽充數。中國人儒家講究立言、立德、立功,這個境界在醫生這個行業的體現,我想應該是:沒有過度醫療、top 5%的醫療質量、傳世的論文。傳世論文才是百年以後會被記起的原因,那些所謂的任職不過過眼雲煙。

如果我們做不到 top 5%,我們至少應該做到 top 50%。如果連top 50%都做不到,就將病人轉到能做到的醫生那裡,也是立德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