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德綱說相聲的時會經常把桌子上的扇子移動一下,這只是習慣性動作,還是有什麼別的意思?

曉窗教育

對於郭德綱說相聲時經常把弄桌子上的扇子,我覺得這是他的習慣性的動作。



我先來普及一下相聲桌子上擺放的一些物件,有什麼作用吧。相聲桌子上一般來說依次擺放的是扇子、手絹、醒目,每個物件都是有講究的,來說下扇子吧。相聲演員在表演時,如果要拿起扇子,那麼拿起扇子三句話內必須要用,絕對不允許拿起扇子半天不動彈的,更不允許用扇子扇風降溫之類的。


細心的人在觀看郭德綱在表演相聲時,應該都會發現,當郭德綱要開始唱曲的時候,一般都會拿起扇子,作為一種工具;而如果他只是移動扇子,那麼就是一種習慣了。

就像我們在說話的時候,需要思考的時候就會身體不自覺的亂動或者撫摸,拿捏身邊的東西,為了給自己一個緩衝的、思考的時間。郭德綱也不例外,要知道他和于謙合作的相聲,有很多都是即興的,也就是臨時現編的,所以有時候忘詞或者要想詞的時候,會下意識的摸摸扇子,一來緩解一下尷尬,二來也有利於打開自己的思路,以便接下來的表演。


汪小喵545

能夠提出這樣的問題說明有心了,觀察還是非常仔細的,那就得先說說關於相聲有哪些道具。都是做什麼用的。

一般觀眾都能說出來的大概有這麼幾樣,醒木:通常是在單口相聲的時候用的,提醒觀眾相聲表演開始了,結束的時候也拍一下。不過也許有人不知道醒木其實有13種之多。古代衙門那叫“驚堂”,郎中用叫“慎沉”,私塾老師用叫“醒悟”,而相聲評書用叫“醒木”。



手絹:觀眾經常看見演員用來包頭巾扮女人,展開當書信,還有《賣布頭》就用,另外有人說熱了還可以擦汗,這個不對,手絹是堅決不能用來擦汗,擦汗有格外的毛巾。


扇子:說明一下,不用的時候千萬不能拿,熱了扇風更不行。扇子功能就太多了,當作各種兵器,也可以當書信,最多的就是當筆,當然有時候還可以用來打捧哏,最有名的《口吐蓮花》。郭德綱把扇子用絕了,誇于謙老師的時候立腦袋上,當避雷針。

還有一個道具忘說了,那就是桌子,沒有桌子這些個放哪兒,是吧。當然桌子絕不是隻是為了放小道具的,它的作用大了,對口相聲兩人一個桌子外一個桌子裡。必要時還可以區分上下場門或前後臺。



很多觀眾可能不太瞭解的還有一個道具就是御子板,德雲社應該必備,唱太平歌詞的伴奏樂器。


那麼至於說到郭德綱為什麼擺一下道具,應該沒有什麼實質性意義,也不是什麼行規。大概就是一種習慣,檢查一下道具有沒有壞的,萬一當避雷針時散架了就麻煩了。

另外應該是藉著手上的動作一方面是緩衝一下情緒,也給觀眾一點喘息時間,不然站在臺上大眼瞪小眼也不合適啊,或者衝著臺下大喊:我老郭要說相聲了,安靜啊!那有失風度不是。


蝸牛悟語

細節 、老一輩的藝人,不管是說書的、還是說相聲的,都有文武雙德,手中有物無物都能做槍做刀,生本、基本都有段提,以免串段影響表演效果,因為說書的見過,郭老闆昇華的老段、你看過摸扇子嗎 ?個人見解、請見諒 !。


手機用戶70964791485

有目的的習慣動作。稍後表演要用到扇子,事先檢查一下道具有沒有問題,比如上一場是《拉洋片》,扇子打壞了,本場用的時候一拿起來,觀眾的思路會被破扇子帶走,影響本場舞臺效果。所以要檢查一下。


工正噴繪技術負責人

是有這個動作,不必過多的解讀,也許是擺的不好看,也許是郭德綱覺得擺的不好看,所以挪動一下。感覺就像強迫症,不動一下心裡就不舒服吧。😄😄

還有就是在琢磨什麼詞兒,用挪動扇子掩飾一下,也許是下意識的動作。說不解讀卻說了好幾樣,不管啥原因郭德綱在臺上都是瀟灑自如的。

相聲好聽就行了唄,不用管他在臺上有啥小動作了。


退休老頭兒2

你好,我是慶字輩兒。

我覺得這個應該是習慣性的動作,老郭說過站在說書,扇子如果不是當道具用就不要隨便拿起來用,但是說話手閒著的時候也會有點尷尬,就像我講課的時候,手裡無意識的會拿著筆或者教具,會感覺好一點。

老郭不經意間挪動一下扇子也是無意識的動作罷了。


慶字輩兒

這個真沒注意,也不知道答案。我光注意於老師的習慣性表情了:一臉懵逼的看著郭老師(“懵逼”是東北方言,指一時懵住了的意思)。郭老師有兩大習慣性用語我倒是注意到了。一個是被於老師懟的沒詞了就會說“你最好照詞兒說”,另一個是拋包袱給於老師挖坑時會反問“你以為呢?”有這兩句時往往都是包袱效果特別好的時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