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會與自己的這一面相處,你怎麼能過的好?

在後臺,我們經常能收到各種各樣的問題,比如:

“我脾氣不好,總是容易衝動,尤其是心情不好時經常衝孩子發火,事後也感到很內疚,但就是控制不住自己。”

“我總是是很敏感,別人一句話或一個眼神我就會想很多,而且多是從負面的角度想,感覺自己充滿了負能量。”

“我感覺自己沒有主見,當自己的想法和別人不一樣的時候,很容易放棄自己的想法,沒有自我。”

不會與自己的這一面相處,你怎麼能過的好?

我們經常說,做自己,可假如自己身上有那麼多的缺點和不足,又該怎麼做自己呢?

其實,做自己有兩層含義:

一是自己好的一面,要堅持,要勇於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實踐。這是最淺顯,也最容易理解和認同的一點。

二是自己不好的一面,要學會理解和接納。

或許你可能要問:為什麼不是改掉,有問題不是就要及時的改掉嗎?原因就是,假如你不能夠先學會理解和接納自己不好的一面,你的問題是很難改掉的。

不會與自己的這一面相處,你怎麼能過的好?

比如我們都知道,吵架是不好的。尤其是夫妻之間,大吵大鬧不僅會傷害彼此之間的感情,假如有孩子的話,還會影響到孩子的心理健康。所以,假如我們只是看到吵架本身是不好的,要改掉,那麼很可能造成兩種結果:

一是告訴自己要忍,拼命的忍。忍多了發現事情還是沒有改變,就會很失望,然後把所有的怒火一股腦的爆發出來,吵一場驚天動地的架。

另一種是冷戰。吵架的時候大吵大鬧,歇斯底里是不對的,我不能這麼做,但是心裡又有很多的不滿和怒氣,怎麼辦?唯一的辦法就是冷戰。

冷戰是一種被動攻擊,通過不回應的方式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來懲罰對方。本來吵架只是十分鐘的時,用冷戰的方式可能要持續十天半個月。尖酸刻薄的話如果是刀,能殺人的話,拒絕任何回應的冷漠就是一把劍,會誅心。

所以,如果只是簡單的解決症狀,很多時候不但不能解決問題,還可能帶來很多新的問題。

不會與自己的這一面相處,你怎麼能過的好?

面對自己身上的各種缺點和問題,我們先不要急著去消除它,而是要面對它,瞭解清楚為什麼自己會有這樣的問題,它的背後隱藏了自己內心什麼樣的需求,等等。

問題是不好的,但不代表有問題就不可以,更不代表因為某個問題就要來否定自己。

西方有句諺語:人的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魔鬼。這聽起來有點嚇人,但如果我們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的話,它其實代表著人性的兩面:

正常面和陰影面。這個陰影面,就是我們身上的各種不足。

比如有的人喜歡指責別人,在家的時候抱怨愛人或者孩子,在工作的時候埋怨同事,這樣的人往往不被喜歡。很多喜歡指責別人的人自己也知道這樣不招喜歡,可發現遇到事情的時候想要閉住自己的嘴實在太難了。

不會與自己的這一面相處,你怎麼能過的好?

要解決這個問題,僅僅靠閉嘴是治標不治本的。重要是靜下心來,瞭解一下指責背後的心理因素。

為什麼我們會忍不住的指責別人呢?

指責是在說,我不需要為眼前的事情和問題擔負責任,所以我不需要花費時間和精力去解決它,被指責的那個人才是罪魁禍首。問題雖然痛苦,但是讓別人來解決的話自己就是輕鬆很多,這就是一種很大的誘惑。

當我們瞭解了這一點,下次再想指責別人時可以問問自己:這都是別人的問題嗎?難道我真的一點責任都沒有?顯然在關係當中,很多問題都是相互作用,導致惡性循環的結果。

當我們這樣去思考問題的時候,想再痛痛快快的指責別人就沒那麼容易了。

當然,也有很多情況下,我們指責別人並不一定是因為別人做錯了什麼,而只是別人做的和我們期望的不一樣。當對方的實際表現沒有滿足我們內心理想化的想象時,我們就會把自己內心的失落和憤怒都歸罪於對方——如果你表現得再好一點,我就不會這麼不爽了!

這個時候,我們可能把期望和現實有點混淆了,需要進行區分。

不會與自己的這一面相處,你怎麼能過的好?

所以我們可以看到,那些所謂的問題也好,缺點也好,背後都是有非常豐富的含義的,只有深入的理解和品味,你才可能找到問題的根源,也才能真正有的放矢的調整自己,提升自己。

我們經常說一個人要具有成長的力量,那麼怎麼樣才能具有成長的力量呢?其實很關鍵的一點就是,能從各種事情當中找到養分,包括自己的陰影面,自己的身上的那些缺點和不足。

探索自己的陰影面不會給我們帶來危害,真正給我們帶來危害的是迴避它。這就像恐懼一樣,越逃避越恐懼,等有一天你不逃了,敢於面對了,才發現原來事情並沒有多恐懼。

接納自己不好的一面,試著去理解它,是從化解它的最好方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