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讀課文的“四個層次”,這樣讀課文語文成績不會差(薦讀)

對於語文學習而言,聽說讀寫,一樣不能少,而在聽說讀寫中,“讀”又是很重要的一環,關於讀,就有很多種說法,比如:粗讀、略讀、精讀、細讀、默讀、自讀、泛讀等。

可見,讀是一門學問,那麼在學習語文課文的時候,如何讀出課文的精髓呢?

今天給大家分享讀課文的四個層次,孩子如果可以這樣讀課文,那麼,每一篇課文都會有大收穫,語文成績一定不會差。

語文讀課文的“四個層次”,這樣讀課文語文成績不會差(薦讀)

初讀,重全貌

每學習一篇新的課文,孩子們總是充滿了好奇,同時也充滿了期待。孩子們總是懷著虔誠的心去讀一篇新的課文,在孩子第一遍讀課文的時候,不要對孩子提出太多的要求,只需要讓他對課文有一個初步印象,整體認知就可以。比如說:能讀出是什麼文體就可以。記敘文?說明文?散文?議論文?小說?寓言?

就如同你初次見一個人,會有一個第一印象,會從頭到腳打量一番,然後有一個整體的認知。但具體他是個什麼樣的人,是不清楚的。

再讀,細端詳

當孩子第二遍讀課文的時候,要對孩子提前提出一些具體的要求,讓孩子帶著相關的問題或者說任務去讀課文,要求越具體,目標越明確。

比如說:1、不認識的字劃出來;2、成語劃出來;3、把喜歡的詞劃出來;4、把喜歡的句子劃出來;5、把表情感的或中心句劃出來。

這樣具體地仔細端詳課文,就如同對一個人進行全面的分析,通過深入分析,不僅看清一個人的面貌、身形,更瞭解了一個人的性格、品質、興趣、愛好、情感傾向等。

語文讀課文的“四個層次”,這樣讀課文語文成績不會差(薦讀)

三讀,品情感

第三次讀課文,我們要在理解文意的基礎上,品味課文的情感,讀出情感來,找到可以和作者共鳴的連接點,體會課文的意義和作者的初衷,讓我們從中體會到一種情感或受到某種啟發。

品讀情感如同你對一個人有了具體分析之後,你現在可以下結論,你第一次見到的那個人,他之所以能夠吸引你,到底是他的外表還是他的內涵了。

四讀,昇華美

第四次讀課文,我們要在體會情感的基礎上,昇華我們的情感,想一想我們個人有沒有類似的情感或體驗,我們是不是可以試著創作出一篇與之類似的文章,如果我們可以把作者的情感感同身受,那麼,無疑是一種情感的昇華,屬於我們的再創造,對孩子的閱讀能力、審美能力、再創作能力,都是一種鍛鍊和提高。

語文讀課文的“四個層次”,這樣讀課文語文成績不會差(薦讀)

這種讀課文的昇華如同你喜歡的那個有內涵的人,他是有獨特的內涵還是普遍的內涵呢?他是獨一無二的美嗎?你判斷一個人的能力會越來越強。

讀課文的這四個層次,要求孩子每一遍讀都有不同的目標,都會有不同的收穫,平時語文老師要求孩子讀課文至少讀三遍,甚至有的語文老師要求讀五遍,可是,讀課文不是簡單的重複,一味地簡單重複即便讀十遍也沒有太大收穫,如果家長能夠讓孩子讀課文讀出這四個層次,孩子的語文成績會提高很快的。

試試吧,也許你會有新收穫,新感覺!

和孩子一起成長,是最快樂的事。你說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