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國電子商務發展指數報告

前言

電子商務繼續快速發展,與經濟社會各領域融合的廣度和深度不斷拓展,不僅在激發消費需求,拉動投資熱潮、創造就業渠道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也正在催生、聚合各類創新要素,為實體經濟注入新動能。

2017 年,各地積極發展電子商務,電子商務市場規模持續增長,電子商務服務業保持良好勢頭,各行業領域電子商務應用愈發廣泛,電子商務創新模式不斷湧現。

自 2016 年以來,電子商務交易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聯合有關單位,編制並定期發佈《中國電子商務發展指數報告》。希望可以準確、客觀地反映我國各省市電子商務發展的現狀與水平、 比較優勢及發展潛力, 為各省市政府相關部門有效推進電子商務健康快速發展提供決策參考。

2017年中國電子商務發展指數報告

2017年中國電子商務發展指數報告

2017年中國電子商務發展指數報告

| 全國省級行政區域電子商務發展指數

2017 年全國省級行政區域電子商務發展指數測評結果如表 1-1 所示:

2017年中國電子商務發展指數報告

2017年中國電子商務發展指數報告

(一)梯度劃分: 2017 年,廣東、浙江、北京、上海、江蘇等五個省份電子商務發展優勢明顯,組成了第一梯隊,屬於我國電子商務發展的先導省份。甘肅、吉林、廣西、黑龍江等四個省份電子商務仍有較大發展空間,成為我國電子商務發展的潛力省份。其餘省份的電子商務發展水平處於中等水平,是我國電子商務發展的中堅省份。

(二) 名次變化:廣東、浙江、北京、上海、江蘇五省綜合排名長期處於前五位,說明這五省在電子商務發展方面已經形成了較為穩定的優勢。(三)均衡水平:圖 1-1 反映了各省電子商務發展與平均水平的對比情況。2017 年共有 9 個省份的電子商務發展指數位於平均值之上,省份數量與 2016年持平。此外,陝西、重慶兩省電子商務發展指數與平均值極為接近,從這個角度看, 2017 年有更多的省份具有良好的電子商務發展勢頭。

2017年中國電子商務發展指數報告

| 全國省級行政區域電子商務分項指數

規模指數

規模指數反映各省電子商務的發展規模,主要考察各省電子商務交易額、網絡零售額、有電子商務活動的企業數等指標。各省規模指數測評結果如表 2-1所示。

2017年中國電子商務發展指數報告

2017年中國電子商務發展指數報告

各省電子商務的規模指數呈現如下特徵:

首先,廣東、浙江、江蘇、 北京、上海等省份排名領先。說明上述這些省份已經找到了適合本地電子商務發展的合適路徑,形成了持續的電子商務發展動力與穩定的優勢。

其次,規模指數排名相較 2016 年變動不大,全國各省排名變動均不超過五位。

| 中國電子商務發展區域結構分析

全國各省按電子商務發展水平可以分為先導省份、中堅省份、潛力省份三

大類。

區域結構概況

中國電子商務發展區域結構概況如表 3-1 所示。

2017年中國電子商務發展指數報告

從整體上看, 2017 年各省份電子商務發展結構層次沒有明顯變化。廣東、浙江、北京、上海、江蘇繼續保持領先,是我國電子商務發展的先導省份。甘肅、吉林、廣西、黑龍江電子商務具有較大發展空間,為我國電子商務發展的潛力省份。其餘省份排名居中,屬於我國電子商務發展中的中堅力量。

先導省份

2017 年, 我國電子商務發展排名先導省份為廣東、浙江、北京、上海、江蘇、等五省。 圖 3-1 反映了先導省份各類指數平均值與全國平均值的關係。

2017年中國電子商務發展指數報告

從圖 3-1 可以看出,與 2016 年類似,先導省份的規模指數、滲透指數及支撐指數明顯高於全國平均值。其中,規模指數差異最明顯,是先導省份優勢的集中體現;滲透指數高於平均值,表明在這些省份電子商務與傳統經濟融合程度較高並已取得了良好成效,支撐指數高於平均值反映了先導省份基礎設施的良好保障能力。

| 電子商務銷售品類地圖

排名情況

本部分整理了十四個商品分類1中排名前五的省份, 總體排名情況如表 4-1所示。

2017年中國電子商務發展指數報告

分佈情況

各品類排名前五的省份分佈如圖 4-1—圖 4-14 所示:

2017年中國電子商務發展指數報告

2017年中國電子商務發展指數報告

2017年中國電子商務發展指數報告

2017年中國電子商務發展指數報告

2017年中國電子商務發展指數報告

| 結 語

《中國電子商務發展指數報告(2017)》從電子商務發展的自身水平與環境因素兩個方面,對電子商務發展水平進行測評,給出了各省份電子商務發展指數與排名,同時給出了按商品品類劃分的電子商務產業數據地圖。根據測算結果,本報告得出以下主要結論:

1. 按照各省份電子商務發展水平,分為三大類。 第一類, 先導省份, 包括廣東、浙江、 北京、上海、江蘇等五省份。 第二類,中堅省份, 包括四川、福建、山東、安徽、陝西、重慶、貴州、青海、湖南、河南、內蒙古、湖北、山西、天津、雲南、河北、江西、海南、寧夏、西藏、新疆、遼寧等二十二個省份, 這些省份在電子商務發展中呈現出多樣化特徵。 第三類, 潛力省份, 包括甘肅、吉林、廣西、黑龍江等四個省份。

2. 在四個分項指數排名中,廣東、浙江、江蘇等省份的電子商務發展規模優勢明顯, 青海、貴州、內蒙古等省份具有較高的電子商務發展潛力,北京、浙江、廣東等省份的電子商務對實體經濟的影響較大,廣東、浙江、北京等省份的電子商務支撐環境較好。

3. 電子商務發展較好的省份具有良好的電商發展環境,不僅在規模、滲透率方面展現出優勢,在跨境電商、農村電商等方面也形成了較為成熟的發展模式,並積極探索人工智能、大數據產業等發展新模式和新業態,以創新促發展,力爭保持高速增長。

4. 電子商務發展相對落後省份的主要問題在於電子商務起步較晚,電子商務發展的思想認識及基礎環境建設有待提高。 這些省份需探索本地化的電子商務發展路徑和方向, 推動電子商務人才體系建設, 培育一批本地電子商務龍頭企業,加快電子商務與三次產業融合發展,擴大電子商務在傳統產業的應用和發展規模。

5.報告按十四個商品品類給出了 2017年銷售量排名前五的省份。結果顯示,大部分品類網上銷售額的前五名集中在廣東、江蘇、上海、浙江、北京等五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