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聲之形》這部動漫電影?

滿臉絡腮鬍的小怪獸

《聲之形》的校園欺凌又或是殘障人物遭遇等,都是背景的框架,核心建構的主題是青春黑洞。

用簡單一些的角度切入,大家不妨先喚起村上春樹的《沒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禮之年》的印象,也正好相同範疇下的前置作品,也是我們所共知認識的。 村上在小說中借三十來歲的主角多崎作,在女友沙羅的鼓動下,於是重新去面對及正視青春成長期的黑洞,就是忽然被最珍重的友伴團體遺棄,完全被無視疏遠的歷史。

過去他一直不敢去查問追溯,現在終於踏上重訪舊友,正視黑洞,希望可走出陰影,從而去繼續未來的人生。

在《聲之形》中,將也其實是多崎作的變奏,同樣希望可以一改逃避的心態,從而去填補過去的黑洞──多崎作不知自己過去犯了甚麼罪,而將也則明顯從贖罪的角度出發。 雖然表面上好像對黑洞的認知有所不同,但過程上的成長啟廸其實無大差異,就是要擺脫自己的習尚成見,代入他人的角度,從而去理解事情的可能變化。

此所以《聲之形》的情節,其實也頗為程序化的,也即是說在填補黑洞的過程中,發現自以為是的方法(尋找小學舊友希望重構友誼,結果反而對硝子造成更大的二次傷害,也可說間接促成她認為自己是不祥人的想法,導致她去自殺), 只會陷入不斷互相傷害的循環。 而最終明白到聆聽別人的心聲,掌握與他人可以溝通的「波段」,才可以正式走出陰霾,樂觀地面對未來的人生。

所以此乃典型的類型作,恪守規條,表現稱職。


湯禎兆

主人公將也想要一死了之,原因是自己受到了來自同學們的孤立以及內心那份揮之不去的罪惡感。整部電影都圍繞著校園欺凌這個線索進行的,每個人物無一不是校園欺凌中或扮演受欺凌者或扮演欺凌者,一些沒有參與欺凌的人也因為冷眼旁觀或膽小而成為了更令人討厭的存在。

我們每個人好像都能在這部電影裡找到一個和自己多多少少相似的角色。人類好像就是這個樣子,喜歡美麗的東西,對於醜惡的恨不得立刻摧毀。於是在我們年幼時,這點就以最直接的方式呈現了出來。對於班裡長得漂亮的同學我們都喜歡他願意和他玩,對於外貌有缺陷或醜或胖或者是家庭狀況不好這類的同學,我們就會疏遠他們。一些調皮搗蛋的孩子通過欺負這些沒朋友的孩子來宣示自己找到存在感,一些蠻橫霸道的孩子通過欺負這些沒朋友的孩子告訴別人誰是這個土地上的王者,一些默默不語孩子覺得自己沒參與獨善其身,一些有同情心的孩子因為膽小選擇逃避。

將也就是調皮搗蛋的孩子,為了在班級中找到自己存在的意義去欺負西宮,在他看來每次欺負西宮後其他孩子的笑聲就是他那一刻存在的意義吧。

直野就是那個霸道的孩子,面對西宮自顧自的入侵自己的生活,直野選擇回擊,告訴西宮退回自己那一畝三分地,我討厭你。



井川就是那個默默的孩子,選擇獨善其身,認為自己沒有做錯什麼。


唯一和西宮做了朋友的佐原也因為自己的膽小而選擇看著這一切不出手甚至不為西宮說一句話,最後還自責沒有盡到朋友的責任。



但是,孩子還是孩子啊,最後在老師露出生氣的面龐時,孩子們果然顯出了孩子的一面,互相推託責任互相揭露對方撇清自己。人性如此。我其實一直都不是很贊成人之初性本善的,看到了校園中存在的種種欺凌、我更願意相信性本惡的說法。或許我們無意去毀滅一個人,但也正是我們無心的種種行為傷害了一個人的心靈,給他的人生帶去了陰霾,讓他在接下來的日子裡每一天都不得安寧……

關於這部電影我想說的遠不止這一點點,立個flag,哪天寫一篇這部電影的影評,把想說的都說出來。


俊閔有戲



《聲之形》是一部反映了校園欺凌的動漫。女主西宮硝子因為耳朵先天殘疾而被身邊的同學孤立,又因為自身的缺陷,而討厭自己,很自卑。即使是別人欺負她,她也不停的道歉,但是這樣不僅沒有換來同情,反而是變本加厲的欺負和嘲笑。




《聲之形》中刻畫了幾個在校園欺凌事件中典型的人物形象。男主石田將也可以算是“首要戰犯”,在五個月的時間裡將硝子的八個助聽器弄壞;故意惡作劇在她的本子上寫帶有歧視性的話;朝她身上澆水;在硝子向他道歉並希望能夠成為朋友時,男主卻嫌她噁心,變本加厲的欺負她。男主將也的一系列行為使硝子越發被孤立,他的行為也帶動了更多的同學欺負弱小無助的她,在男主的眼裡可能只是有趣,欺負別人能滿足他無恥的虛榮心,能引起別人的關注,可這對女主的內心和人生卻造成了無法補救的創傷。




女二植野同樣是一個令人極度反感的校園欺凌的實行者。她在劇中是一個蠻橫霸道,尖酸刻薄,毫無同情心的形象。她總是把女主的缺陷作為找茬的藉口,還帶動周圍的女生一起孤立硝子。表面上總是對女主硝子微笑以對,但總會以各種雞毛蒜皮的小事找硝子的麻煩。




另一個十分常見的欺凌者形象就是川井,她屬於那種性格很溫順,不太有主見,別人做什麼自己就做什麼,生怕自己被大家孤立的人。因為身邊的人都不和硝子做朋友,並欺負她。於是她為了所謂的合群便也在背後說女主硝子的壞話。用女二植野的話說就是在背後偷偷使壞。現實生活中也有很多這種不明是非,隨意跟風的人,也因此釀成了許多悲劇。



佐原是班裡唯一一個同情並願意和女主硝子做朋友的人,但她過於膽小,在面對其他同學的非議和擠兌時,她也漸漸選擇了逃避。在其他人欺負硝子時她也不敢站出來為硝子說話。但她內心有是非之分,她也為自己的無能為力而愧疚自責,但也僅此而已,對女主的可悲處境毫無幫助和緩解。





劇情之所以會反轉是因為男主後來也成了校園欺凌的受害者,他也因此深深體會到了硝子當年的孤獨和無助,於是開始反思小學六年級自己對硝子犯下的錯,也想試圖做些彌補。但現實生活中又有多少實行過校園暴力的人能意識到自己犯過得錯並自我贖罪吶?或許更多的人傷害別人後依舊心安理得的生活,殊不知那些受傷的人心理遭受的扭曲。




《聲之形》中出現了兩次自殺的場景,第一次是男主從橋上跳下去,第二次是女主跳樓。共同點是他們都是校園暴力的受害者,因為忍受不了巨大的壓力,也不想再給自己愛的人帶來麻煩,於是選擇了輕生,但這才是對親人最大的傷害。我們看了這部動漫後也該深深反思,或許自己不經意的一言一行就可能會影響到別人的人生,甚至影響到一個家庭的幸福。


216252880

個人感覺《聲之形》並不是在講述以校園欺凌與聾啞人為主的故事,它講的是一個傷害後救贖成長與原諒的故事,而校園霸陵只是恰好被選擇成傷害的原因,換成其他的也完全成立,但很多人噴的點是遭受校園霸陵後能否原諒,你們這麼不審題是要扣分的喂。

退一步講,就算真的探討是否要原諒,有什麼值得噴的?不原諒是本分,原諒是寬容,和聖母不聖母有個叼毛關係??說現實中不可能有這種事的,請不要拿你醜陋的價值觀去衡量別人的善良好嗎?

整部片子雖然看似現實細膩,但卻又過於童話,相比現實要更加讓人體會到感情的流露。所以我覺得整部片子只不是是以校園欺凌、聾啞人為貫穿全片的線索,真正在講述的是救贖與被救贖之間的種種因果,校園欺凌與聾啞人都只是為訴說救贖時的一種表現手法,而不是本部片的主題。看完之後我比起同情殘疾人更加覺得放下的錯都應該通過自己的努力獲得救贖,勇於面對自己的過往,這樣我們的人生才會完美。

至於國內引入刪了20分鐘的事,對主題影響倒是不大,有網上說的那麼誇張,但轉折就略突兀,有種我還沒入戲你就高潮了的感覺…

可以肯定的是,這番不存在三觀正不正的問題,女主硝子(小天使)怎麼選擇都不存在錯誤,所謂三觀全是所謂專業人士yy出來的。

文:萌妹騎士


橙心社

這部動漫反應校園欺凌的嚴重性,將也也在開始的時候就想要自殺,說明在他受到了欺凌之後他深刻的體會到了被欺凌者的感受。感覺自己之前的做法是錯誤的,他開始反省了。

然後他想要去接近硝子去彌補自己之前的過錯,當然他成功了,也獲得了硝子的原諒。最後在他捨命就硝子之後,他們兩個之間的恩怨看似全部解決了。但是事實真的是這樣的嗎?

我認為,這個事情也只有在動漫中才會見到。試想一下,如果我是女主角,對於一個曾經那樣子欺負自己的人,而且在心裡留下來了那麼大的心理創傷,我是不可能原諒他的。


這部動漫確實有愛情的元素,在最後,不難看出來,硝子和將也確實有那種感覺,但是,這也是我最不能理解的事情,如果說原諒他是因為他的作為確實可以感動硝子,但是愛情,我覺得不應該存在於他們倆之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