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红城市表象下的“西安温度”

网红城市表象下的“西安温度”

“城墙厚重,护得了西安的过去,也撑得起西安的未来;一墙之隔,西安人守得了城内的一方归宿,也博得出城外的一片天地。西安的故事远不止眼前,待看盛世长安午夜梦回的盈盈诗意,且听西安将其精彩慢慢道来。”

网红城市表象下的“西安温度”

「 长相思,在长安 」

网红城市表象下的

“西安温度”

陈忠实曾于《辩证关中》一文中写到:“多年以来,在涉及关中人乃至陕西人现状特质的讨论中,零零散散却不绝于耳的一种说法,是封闭。标志封闭的象征物,不约而同指向了西安保存完好的古城墙。”其实历史延伸至今,城墙早已不单单是作为历史遗迹呈现。

西安明城墙以唐长安城墙为基础扩建,最早用于防御,后发展为传统,再浓缩成文化,最后演变成为一种意象,刻入秦人骨血,形成无坚不摧的“长安精神”内核。

网红城市表象下的“西安温度”

历史上的长安作为都城曾极尽荣耀辉煌。后逐渐显现颓势,光芒趋于暗淡。最终失去了政治和经济中心地位的长安沦为西北一隅,寂寂地守着城墙圈起的这四四方方的城,显露出疲态。

近些年,西安全面崛起,大有“跳出城墙”、“重现大唐盛世”的雄心和姿态。

网红城市表象下的“西安温度”

然而“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人们对西安保守、封闭的刻板印象由来已久,对西安环境、民风的误解也非一朝一夕可“解冻”。曾遭遇过从未来过西安的外省朋友的扎心三连问:西安是不是风沙特别大?西安是不是黄土特别厚?西安人是不是真的住在窑洞里?西安的历史形象如此,不禁令人哑然。

但这一切却并不妨碍西安对自身的重塑,冰凉的城墙青砖已悄然透出西安的灼灼温度,而这温度正缓缓渗入每一个平凡的日常。

sdfd

点 亮藏不住的西安光芒

我曾关注过一组有趣的数据,反映的是中国城市化进程与夜间灯光数据的密切联系。繁琐的公式和复杂的理论通常无法激起大众的兴趣,让我们切实感受到灯光为西安带来改变的是生活中那些直观的视觉体验,是科技与艺术相映成趣的城市设计。

网红城市表象下的“西安温度”

中国赏灯习俗由来已久,李商隐曾作诗“月色灯光满帝城,香车宝辇溢通衢”来描述唐长安城上元节灯会的盛景。城市灯光景观发展至今,已形成集美学、城市学、符号学等为一体的成熟体系,并催生了“夜游经济”的新概念。

西安正凭借其得天独厚的人文底蕴和迅速升温的创新科技为我们提供着愈发丰富的精神盛宴。

网红城市表象下的“西安温度”

大明宫新年灯光展、城墙千架无人机灯光秀、大雁塔光影盛典 ……一系列的城市灯光活动声势浩大,反响热烈。但若往寻常处走,看到的未尝不是美景。

缓步走在西安的大街小巷,满目的斑斓霓虹、灿烂灯火,蜿蜒连绵成星河,这是西安褪去日间繁华后的别样柔情。城市灯光下,城墙显得温柔沉默,钟楼变得时尚摩登,女孩们三三两两去逛街,情侣们牵着手散步,跳广场舞的阿姨们脚步轻快,年轻妈妈推着孩子在玩耍……

西安的夜色出现在无数人的相机里、手机里,被总结提炼成最美的词句,在社交平台上引来许多个赞。

网红城市表象下的“西安温度”

也许,人们终将忘记那些只有昏黄路灯作陪的夜晚,开始依赖由现代科技和美学设计所带来的幸福感。

这是西安突破禁锢、走向开放的一步,正如城墙,高大坚固,却挡不住光。

sdfd

守 护磨不掉的古都气质

工作以来,有很长一段时间都有一个简单而又麻烦的问题困扰着我,那就是回家。最近的地铁站距家四站路,平日乘坐公交车倒也方便。但随着加班成为常态,晚间回家就开始令人头疼,因为从地铁口到家的所有公交车都是晚上八点便停止运营。这尴尬的1.4公里成为了劳心又伤财的所在。

然而事情在不知不觉间发生变化。

网红城市表象下的“西安温度”

原有的一条末班发车时间为夜间11点的公交线路改变了路线,增设了大明宫遗址公园、大明宫含元殿等9个站点,其中便囊括了我回家必经的四站路。

此外,西安公交进入扫码时代,除了关注到西安市民接受新事物能力和适应能力之强外,我还有感于公交车司机的耐心与细心,目睹他们不厌其烦地帮助、指导首次使用手机支付的乘客乘车,受益于部分司机在车上装饰花卉所营造出的舒适环境。

乘坐公交车从每一天仿佛例行公事般的机械行为,逐步转变成日常出行最安心、便捷的必选项目。

网红城市表象下的“西安温度”

道路是城市的血脉,公交车犹如血红蛋白,为整座城输送新鲜氧气。公交车所象征的微型移动空间是都市面貌的一个缩影,联通城内城外,加速城市生活。

对居住在这里的人来说,每一个晚归的夜晚都将是一次暖心之旅,每一次顺心的出行都应心怀感激。

sdfd

诗 意道不尽的长安故事

作为一个地道的“西安土著”,我越来越能够在西安蓬勃跳动的脉络之下把握到一些温情脉脉的细节。它们仿佛一根根红线,关联起我关于西安记忆的万千思绪,牢牢地将我与这座城缠绕在一起。

网红城市表象下的“西安温度”

我曾坐车从西安出发去往杭州,从北到南,将这两座历史古城细细读了一遍。王小波在其长篇小说《万寿寺》里写下过这样一句话:“一个人只拥有此生此世是不够的,他还应该拥有诗意的世界。对我来说,这个世界在长安城里。”在无数拥趸去探究作者笔下“诗意的世界”的深层含义时,有人却跳脱故事本身架构,去思考何为“长安的诗意”。

同为历史古都,西安具帝王气质,杭州有文人风骨。杭州实现了从“历史文化名城”向“创新活力之城”的华丽转身,西安却在之前的发展过程中陷入尴尬境地。

然而,城墙厚重,护得了西安的过去,也撑得起西安的未来;一墙之隔,西安人守得了城内的一方归宿,也博得出城外的一片天地。

网红城市表象下的“西安温度”

西安的故事远不止眼前,待看盛世长安午夜梦回的盈盈诗意,且听西安将其精彩慢慢道来。

网红城市表象下的“西安温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