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年公务员考试真题解析系列——第一卷:言语理解与表达(三)

历年公务员考试真题解析系列——第一卷:言语理解与表达(三)

先做题,再看解析呦!


41( 单选题 )

风吹弯了路旁的树木,撕碎了店户的布幌,揭净了墙上的报单,遮昏了太阳,唱着,叫着,吼着,回荡着;忽然直弛,像惊狂了的大精灵,扯天扯地的疾走;忽然慌乱,四面八方地乱卷,像不知怎样好而决定乱撞的恶魔;忽然横扫,乘其不备地袭击着地上的一切,扭折了树枝,吹掀了屋瓦,撞断了电线;可是,祥子在那里看着,他刚从风里出来,风并没能把他怎样了!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 A.环境之恶劣

  • B.生活之困苦

  • C.祥子之坚强

  • D.谋生之艰辛

解析

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先用四个分句描述了大风吹乱周围事物的景象,之后写主人公祥子在这种恶劣环境下,风并没能把他怎么样。

第二步,分析文重点在最后一个分句“可是”之后,意在强调祥子的坚强。因此,选择C选项。

42( 单选题 )

“商业信誉”无疑指向的就是“信用”和“名誉”。它是指社会公众对具体商业主体的经济能力、信用状况等所给予的社会评价。在刑法上,并不是所有“损害”商业信誉的行为都将构成犯罪。如该商业主体自身存在问题,经媒体曝光后信用大跌、名誉扫地,这种损害实则是由主体自身的问题所带来的。而媒体行使舆论监督权并无违法,反而应该得到法律的保护。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 A.媒体曝光商家不守商业信誉的行为不违法

  • B.商家自身问题造成信誉损害不受法律保护

  • C.法律对损害商业信誉行为的认定十分审慎

  • D.应出台法律保护媒体对商家进行舆论监督

解析

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首先解释“商业信誉”的含义,由此引出话题“在刑法上,并不是所有‘损害’商业信誉的行为都将构成犯罪”,因商家自身问题被媒体曝光导致名誉扫地是商家自身带来的,随后通过“媒体行使舆论监督权并无违法,反而应该得到法律的保护”进一步强调,商家自身问题造成信誉受损只能自己负责。

第二步,文段为“分-总-分”的结构,第四句是重点句。B项“商家自身问题造成信誉损害不受法律保护”正是对重点句的同义替换。因此,选择B选项。

43( 单选题 )

关于演员认证,大家最为熟悉的莫过于“一级演员”这个称谓,而“一级演员”的评选,有一个主要考量标准是,“为繁荣中国的文艺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这样的考量标准本身也是含糊的。另据相关资料显示,把“一级演员”称为“国家一级演员”只是习惯使然,在职称前面冠以“国家”二字,更多是出于对荣耀的显示。也可以这么理解,一个演员的知名度和受欢迎程度,主要来自他的作品,和他的职称并无关系。

这段文字主要强调:

  • A.评价演员的标准应明确、可行

  • B.演员认证不是衡量能力的标尺

  • C.评价演员应看重作品而非职称

  • D.当前演员认证存在的现实问题

解析

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第一句话说存在演员认证考量标准含糊问题。第二句话用“另”引出演员认证的另一个问题:更多是出于对荣耀的显示。第三句话对第二句补充说明,演员的知名度和受欢迎程度(荣耀)与职称(演员认证)无关。

第二步,文段是“分—分”结构,概括起来就是“演员认证”存在的问题。

第三步,对比选项,“当前演员认证存在的现实问题”符合主旨。因此,选择D选项。

44( 单选题 )

目前,各城市的城管机构设置不尽相同,一般分为城建监察大队、城市管理局、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城市管理委员会四种。由于城管工作实际是各自为政,没有一部专门的全国性法律来指导,各地方政府根据立法权限制定了一些地方性条例,但差异很大,难以系统化,并由此导致近年来各地不断出现一些“城管暴力执法”事件,影响到社会安定。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 A.当前我国城市多头管理之“乱”

  • B.城管执法问题是社会关注的焦点

  • C.城管纳入法制轨道是当务之急

  • D.有必要制定全国性的城管法规

解析

第一步,分析文段。第一句说的是城管机构的设置,第二句通过“由于……导致……”论述了“由于城管工作缺少一部专门的全国性法律来指导,导致了一系列问题”。

第二步,文段重点是因果关系,“果”是城管工作各自为政的问题,原因是缺乏全国性的法律来指导,文段的意图是呼吁解决这一问题。

第三步,对比选项,D项是针对问题的原因所提出的对策。因此,选择D选项。

45( 单选题 )

在不同的时期,约有7000种植物和几百种动物被人类当作食物。物种的丧失将使食物的多样性减少,使人类仅仅依赖个别几种主要的食物,从而打破人们均衡的饮食结构。此外,随着森林、田野中物种的丧失可能导致某些病原体的增加,而这些病原体是有机体感染疾病的元凶。一些最有可能灭绝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实际上是传染病传播的“缓冲区”,它们在人类受到感染之前,代人类承担了许多疾病的侵袭。

下列说法与原文不符的是:

  • A.特有物种能够缓冲传染病的传播

  • B.生物多种性的丧失影响人类健康

  • C.物种的丧失危及人类食品的安全

  • D.物种多样性与疾病感染关系微妙

解析

第一步,观察选项,对应原文。

第二步,A项对应“一些最有可能灭绝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实际上是传染病传播的‘缓冲区’”可知,A项中的“特有物种”是“一些最有可能灭绝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的同义替换,符合文意。

B项对应“随着森林……而这些病原体是有机体感染疾病的元凶”可知,物种的丧失会导致有机体感染疾病的元凶增加,即会影响人类健康,符合文意。

C项“人类食品的安全”原文中没有提到,属于无中生有。

D项对应最后两句可知,物种丧失会导致病原体增加,而且一些最有可能灭绝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是传染病传播的“缓冲区”,由此可知物种多样性与疾病感染关系微妙,D项符合文意。

因此,选择C选项。

46( 单选题 )

当我们在承受某些心理痛苦——比如孤独、社会孤立、自我怀疑、负面情绪,觉得人生无意义时,怀旧可以起到应对机制的作用。这些烦恼使大脑开始筛选自己的记忆库,总结出一些有特定叙事特色的片段。我们通过怀旧,让过去的成功经历和亲密的人际关系重新浮出水面,那些时候我们的生活有安全感也有秩序。心理学家解释道:“你在向自己重申‘我做过很棒的事情’,也希望这句话能预测未来的发展。‘虽然我现在不甚确定,但看看我的过去,就知道我是个可爱的人。我命中注定要成就大事。’”

下列说法与原文不符的是:

  • A.怀旧会让我们逃避现实

  • B.怀旧是我们前进的动力

  • C.怀旧有情感缓冲的作用

  • D.怀旧能使我们变得乐观

解析

第一步,观察选项,对应原文。

第二步,A项“逃避现实”原文中没有提及,不符合文意。

B项对应“我命中注定要成就大事”,可体现“前进的动力”,符合文意。

C项对应“我们的生活有安全感也有秩序”,可体现“情感缓冲”,符合文意。

D项对应“当我们在承受某些心理痛苦……怀旧可以起到应对机制的作用”,可知“怀旧可以应对一些消极的心理,从而使我们变得乐观”,符合文意。

因此,选择A选项。

47( 单选题 )

唐卡是极富藏族文化特色的一种绘画形式,自吐蕃王朝兴起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是雪域高原的文化瑰宝。它的题材除宗教外,还有历史和民俗内容,故又被称为了解西藏的“百科全书”。所以,想要了解西藏的历史,除了正襟危坐地阅读严谨但略显呆板的史书外,你还可以选择一种惬意和愉悦的方式——欣赏唐卡,与众多的古人对话,想象曾经的历史事件,体味藏族人丰富的精神世界,了解独特的藏族民俗,这是一个让历史变得立体可感的过程。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 A.唐卡可以给大家提供一种惬意轻松的了解西藏的方式

  • B.唐卡中记录了独特的藏族民俗和曾经的历史事件

  • C.唐卡是了解西藏文化和历史的“百科全书”式的绘画形式

  • D.唐卡是极富藏族文化特色且历史悠久的一种绘画形式

解析

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首先介绍唐卡的价值、题材及重要性,接着以表示结论的引导词“所以”引出文段的重点,即“要想了解西藏的历史……你还可以选择一种惬意和愉悦的方式——欣赏唐卡”。

第二步,文段重点在“因此”之后的递进关联词之后,即唐卡为了解西藏历史提供了一种惬意和愉悦的方式。因此,选择A选项。

48( 单选题 )

科学家最近成功破译白鳍豚全基因组图谱。科学家的努力当然是可贵的,30多年前中国科学家就开始了对白鳍豚的研究,其成果当然不止一张“全基因组图谱”。但其对于保护这些可怜的物种究竟起到了多大的作用,恐怕还不敢断言,而且我们更多的是从白鳍豚身上找到可以“利用”的特点。如果科学家的研究不能成为保护这些生命的力量,如果有朝一日我们只能对着一个个浸泡在福尔马林里的标本来谈论它的习性,用基因图谱来证明它们的存在,这不是科学的善意,而是人类的罪恶。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 A.白鳍豚全基因组图谱得以成功地破译

  • B.白鳍豚全基因组图谱解开生命的密码

  • C.应该反思人类活动对物种犯下的罪恶

  • D.科学研究应对保护物种负起应有责任

解析

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首先提出“科学家的最新研究——白鳍豚全基因图谱”这一话题。接着肯定了“白鳍豚研究的成果很多,不止一张全基因图谱”。之后通过转折词“但”话锋一转,指出“对白鳍豚的研究对保护物种起到的作用还不敢断言”,也就是说“这种科学研究对物种没有起到很大的保护作用”。最后通过“如果……,那么这是人类的罪恶”进行反面论证,论述了“科学研究不注重物种保护的危害”。

第二步,文段重点在“转折”之后,即“科学研究没有起到物种保护的作用”这一问题。因此作者的意图即是对这一问题给出建议。对比选项,D项符合文段话题,且针对这一话题的问题给出建议。因此,选择D选项。

49( 单选题 )

研究表明,进入雷云的宇宙射线,使得雷云中的空气产生电离,进而在周围产生出许多悬浮的自由电子,已在云层中的电场,则使自由电子带有更高的能量。当空气中的现有电子和水分子碰撞时,释放出更多的电子,研究者将其称之为高能量微粒的雪暴,最终产生一次“逃逸崩溃”,这种放电过程就是人们所认为的闪电。

下列说法与原文不符的是:

  • A.闪电因宇宙射线而产生

  • B.雪暴放电过程产生闪电

  • C.闪电因云朵碰撞而产生

  • D.电子与水分子碰撞引起闪电

解析

第一步,观察选项,对应原文。

第二步,A项对应“进入雷云的宇宙射线,使得……,进而……”可知,闪电的产生从宇宙射线开始的,A项符合文意。B项对应“……研究者将其称之为高能量微粒的雪暴……,这种放电过程就是人们所认为的闪电”可知,闪电的产生与“雪暴”有一定关系,符合文意。C项“云朵碰撞”在文段中没有出现,不符合文意。D项对应“当空气中的现有电子和水分子碰撞时,……,这种放电过程就是人们所认为的闪电”可知,闪电的产生与“电子和水分子碰撞”有一定关系,D项符合文意。因此,选择C选项。

50( 单选题 )

WiFi依赖看不见的无线电波传输,设备功率越来越大,局部电磁辐射势必增强;无线信号穿墙而过,网络信息不安全。这些安全隐患,在LiFi中“一扫而光”。光谱比无线电频谱大10000倍,意味着更大的带宽和更高的速度,网络设置又几乎不需要任何新的基础设施。LiFi技术本身也有其局限性,若灯光被阻挡,网络信号将被切断。目前的一系列关键技术产品都是研究人员“动手做”,还没有商用的芯片组,要像WiFi那样走进千家万户,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下列说法与原文不符的是:

  • A.LiFi技术致力于借助灯光传输信号

  • B.WiFi技术在信息安全方面存在隐患

  • C.WiFi目前已经得到大规模的普遍应用

  • D.LiFi完成网络设置无需任何基础设施

解析

第一步,观察选项,对应原文。

第二步,A项对应“LiFi技术本身也有其局限性,若灯光被阻挡,网络信号将被切断”,可知LiFi是借助灯光来传输信号的,符合文意。

B项对应“WiFi依赖看不见的无线电波传输……,无线信号穿墙而过,网络信息不安全”,可知WiFi技术存在安全隐患,符合文意。

C项对应“像WiFi那样走进千家万户”,可知WiFi已得到大规模的普遍应用,符合文意。

D项对应“网络设置又几乎不需要任何新的基础设施”,强调的是“几乎不需要”,而不是“无需”,属于语气偷换。且原文“不需新的基础设施”,而不是“任何基础设施”,属于扩大概念,D项不符合文意。

因此,选择D选项。

历年公务员考试真题解析系列——第一卷:言语理解与表达(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