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才是真正的“新四軍之父”

說起“新四軍”,好像大家的第一印象都是葉挺,一是因為葉挺是新四軍的第一任軍長,二是當年北伐的第四軍被譽為“鐵軍”,葉挺就是第四軍的獨立團團長,因此,葉挺一度有“新四軍之父”的美譽。

但實際上,真正的“新四軍之父”另有其人,就是項英。

他才是真正的“新四軍之父”

因歷史的原因,項英這個名字在我軍中一直都不大顯眼,但其實他在早期的地位非常高,無論是黨內還是軍內。

1928年7月19日,在中共六屆一中全會上,項英當選為政治局常委。跟他同時當選常委的還有四個人:周恩來、向忠發、蘇兆徵、蔡和森,政治局委員還有張國燾、瞿秋白。

要知道,這個級別是非常高的,可以參考中共七屆一中全會,當選政治局常委的五人分別為:毛澤東、朱德、劉少奇、周恩來、任弼時,也就是名揚天下的“五大書記”。

但對項英來說,政治局常委還不算最高的,兩年半後,即1931年1月,中共蘇區中央局成立,周恩來任中央局書記,但因周恩來當時在上海,書記一職由項英代理。而中央局委員中,有毛澤東、朱德、任弼時,都是項英的下屬。

而且,項英還擔任軍委主席,副主席中也包括毛澤東、朱德。

這樣看來,不管是在黨內,還是軍內,項英都曾是毛澤東和朱德的頂頭上司。

他才是真正的“新四軍之父”

(圖:前排左起:康生、毛澤東、王稼祥、朱德、項英、王明;後排左起:陳雲、博古、彭德懷、劉少奇、周恩來、張聞天)

當然,毛主席和朱總司令的光芒是誰都覆蓋不了的,在1931年11月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成立後,毛澤東成為政府主席,項英與張國燾是副主席;中央軍委主席也換成了朱德,副主席是彭德懷和王稼祥。但在朱德帶兵出征時,仍然由項英代理軍委主席。

在擔任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副主席期間,項英充分發揮出了傑出的才能,尤其在經濟建設和法制建設上出力甚多,而且將“八一”南昌起義作為我軍的建軍節,也是他主導確定的。

1934年10月,中央紅軍開始長征,而項英,則被安排留下來,掩護紅軍主力撤離。當時,留給項英的部隊只有3萬人,其中1萬多是傷病員,剩下的1萬多人中,還有一半的武器都是大刀。這樣的一支隊伍,來抵禦國民黨的50萬大軍,其難度可想而知。

他才是真正的“新四軍之父”

項英率軍抵抗了半年後,不得不做出決定,將部隊化整為零,分散到各地打游擊。那段時間,是部隊最艱苦的時候,有陳毅的《贛南遊擊詞》為證:

天將午,飢腸響如鼓,糧食封鎖已三月,囊中存米清可數,野菜和水煮。

嘆缺糧,三月肉不嘗,夏吃楊梅冬剝筍,獵取野豬遍山忙,捉蛇二更長。

直到全面抗戰爆發後,這支部隊才重新迎來了生機,被改編成新四軍,長期奔波在外的葉挺被請回來擔任軍長,而項英則是政委兼副軍長。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當時這支部隊已經分散到了南方八個省,其複雜程度讓人難以想象,但因項英無與倫比的威望和號召力,在短短的三個月內,就將八個省的全部游擊隊都重新集合了起來,這確實是非常難得的。陳毅後來也說:“項副軍長以其歷史地位在全黨的威信,使南方八省游擊隊造成鐵的力量。以後跟葉軍長合作,使改編成功,這是本軍成立的關鍵。

因此,說到“新四軍之父”,應該首選項英,居功至偉!

他才是真正的“新四軍之父”

然而,皖南事變的爆發,讓項英遺憾地死於叛徒之手,年僅43歲,正是大展宏圖的最好年齡。

殺害他的叛徒,名叫劉厚總,是他的副官。1941年3月14日凌晨,項英和新四軍副參謀長周子昆正在熟睡,被劉厚總開槍打死,然後劉厚總投奔了國民黨。

然而,劉厚總並沒有得到夢想中的升官發財,而是被押送到重慶,關在了渣滓洞監獄。確實,這樣殺主求榮的小人,在任何時候、任何陣營都是被唾棄的。

直到1948年,劉厚總才被放了出來,結果他還不知悔改,竟然給蔣介石寫信,說:“以項英之才能,設令尚生存於今日,其影響之所及,不難設想!而厚總之所貢獻於政府者,其價值如何,當亦不難估計。”要求國民政府給他重賞。

真是可笑到了極點!無恥到了極點!

關於劉厚總的結局,有兩個版本,一個是在1949年11月,解放軍打進重慶時,在亂軍中被踩死;第二個是1952年8月,劉厚總在江西南昌被揪出來,當眾槍決。總之,不得好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