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巴在“更新”中改變

古巴在“更新”中改变

10月8日紀念格瓦拉集會現場。

古巴在“更新”中改变

古巴領導人勞爾·卡斯特羅堅持繼續“更新”社會經濟模式。

提起古巴(Cuba),浮現在你腦海裡的會是什麼?色彩繽紛的老殖民地建築?莫吉托(Mojito)?朗姆酒(Rum)?雪茄?古董老爺車?細沙銀灘?還是,切·格瓦拉(Che Guevara)?

儘管逝世至今已50年,切·格瓦拉的名字仍然出現在古巴的每個角落。在這儼然“切的國度”裡,你看到最多的“人物”是他——從街頭的雕塑到錢幣上的頭像,都是格瓦拉那張著名的,戴著貝雷帽、留著小鬍子、緊鎖堅毅雙眉、剪影般的臉。作為拉丁美洲最廣為人知的符號,格瓦拉甚至已成為國際之間廣為流行的一個文化象徵——格瓦拉的肖像不僅出現在壁畫、遊行、音樂會、海報等各種公共場合,也被印在了T恤衫、郵票、杯子、鑰匙鏈、皮帶、棒球帽等許多商品上。對於很多人而言,他已經超越了為窮人謀利益的革命英雄範疇,成為當代的一個神話和偶像。

位於古巴中部的聖克拉拉市(Santa Clara),更是被人們親切地稱之為“切的城市”。城裡矗立著一座巨大的切·格瓦拉紀念碑和大型銅像,紀念他在“聖克拉拉戰役”中取得的決定性勝利,他的遺體也安放在這裡。10月8日紀念格瓦拉的集會正是在此地舉行。古巴領導人勞爾·莫德斯托·卡斯特羅·魯斯(Raúl Modesto Castro Ruz)、國務委員會第一副主席兼部長會議第一副主席米格爾·迪亞斯-卡內爾(Miguel Díaz-Canel)等黨政軍領導人和約6萬名民眾一起參加。當1967年古巴前領導人菲德爾·卡斯特羅宣佈格瓦拉死訊的講話錄音再次響起時,在場的人無不動容。在這段講話中,老卡斯特羅呼籲古巴的孩子們“像切一樣”,而這一口號至今仍然在古巴流行。

“切沒有如他的敵人希望的那樣死去,新的一代將他視為真正的革命者。”迪亞斯-卡內爾在集會上說。如同古巴首都哈瓦那(La Habana)的街頭,時光彷彿凝固了一般,永恆地凍結在了革命之前的往昔歲月中——經典的美式轎車還停在路邊,酒店內依然在夜間舉辦著在上個世紀30年代開始流行的卡巴萊歌舞表演,海明威的粉絲仍在他最愛的酒吧La Bodeguita del Medio前駐足徘徊彷彿在等待一場偶遇……但與此同時,如今的古巴的確有些“不一樣”了:青年男女穿著靚麗,發沾啫喱,朝氣蓬勃地出門打拼;孩子們身著統一校服,繫著領巾,在老師的帶領下排隊過街;來自邁阿密的豪華郵輪入港了,北美航班降落了,還有香奈兒(Chanel)的時裝秀,《速度與激情8》的瘋狂追車,教皇、美國總統的造訪……彷彿努力昭示天下,一切都在悄無聲息地鉅變著。

不同於以往,現在作為遊客的你既可以選擇花幾美元在老城區家庭作坊式咖啡廳來個麵包夾煎蛋,再來杯鮮榨番石榴汁,也可以預定富人區高檔酒店的燭光晚餐。就個人消費而言,在這兩個地方用餐消費差價可達30倍之多。雖然,當地的餐廳老闆們仍面臨一些實際困難,比如個人還不能向銀行申請貸款,無法順利從正規批發市場進購原材料等,也經常會聽見有人抱怨說,店面越來越多,競爭異常激烈。不過越來越放寬的政策和大量遊客的湧入,依然可以讓人看到希望。

“2011年古共六大之後,古巴社會確實發生了很多變化。世界都在關注。在全社會‘更新’過程中,將助推經濟發展。”拉美問題專家徐世澄分析道。

這也許不一定是格瓦拉本人最願意看到的,但想必會是古巴人民所樂意期盼。

古巴在“更新”中改变

鎳是古巴出口的第一個出口產品,然而前景不甚樂觀。

古巴在“更新”中改变

古巴重點投資的石油領域近年“性價比”不甚高。

快樂與哀愁

其實,古巴也曾“輝煌”過。革命前的古巴,很長一段時間是屬於殖民權貴的樂園,他們住在豪宅裡,推開窗便能看見綠樹成蔭的種植園。當時的哈瓦那就如同現今的拉斯維加斯一樣。陽光、海灘、舞廳、賭場、賽馬、鄉村俱樂部,有喝不完的莫吉托,看不厭的帥氣小夥子和迷人姑娘。艾娃·加德納、弗蘭克·辛納屈、歐內斯特·海明威等美國名流都是古巴的常客。然而,聲色犬馬也難以掩蓋殘酷的現實——單一的製糖業持續衰退,沒有任何可替代支柱,貧窮在紙醉金迷的掩蓋下滋生;腐敗、犯罪、娼妓和黑手黨橫行;抗議引發的暴力流血事件,使得每個古巴人都感到害怕。直至菲德爾·卡斯特羅的出現,人們似乎才看到了希望。也因如此,社會主義能夠為古巴帶來民主和改變成為了當時人們的普遍看法。

有時候很難說到底哪種選擇才是正確的。多年來,古巴面臨不利的國際環境。上世紀80年代後期,蘇聯解體、東歐劇變,古巴遭受政治、軍事、經濟的三重打擊,失去幾乎是唯一的依靠;與此同時,美國的政治排斥與經濟封鎖不見減輕,甚至對其他向古巴投資的國家實施制裁性措施。

對遊客而言,殖民風格的建築和老式轎車是一種浪漫的情懷,但對生活在這裡的人來說,只是一種無法言語的無奈。這裡沒有可口可樂,沒有“大富翁遊戲”,甚至沒有私家車。但滿大街的老式轎車卻令人眼花繚亂,這些收歸國有的老爺車,完全符合新三年舊三年修修補補又三年的標準,在經濟封鎖後連更換的零部件都買不到了。但令人意外的是,和古巴的貧困一樣,古巴人的快樂也是實實在在的。傍晚時分,經常可以見到古巴人聚集在昏暗的路燈下,彈著吉它唱著歌;在酒吧、餐廳、沙灘甚至街角,都有古巴人無憂無慮地唱著跳著。作為局外人,似乎很難想象生活如此拮据的古巴人,能夠如此悠然自得。恐怕也很難理解,為什麼古巴的犯罪率很低。同時也難以解釋,為什麼古巴的一些競技體育項目水平位列世界前沿,古巴人的平均壽命高達78.3歲。

古巴人的豪爽快樂、怡然自得,除了有天生的樂天本性和陽光性格之外,社會安定和基本生活有保障,顯然也是個重要因素。古巴公民從出生到死亡,所有衣食住行、生老病死都由國家來包辦。在古巴,幾乎人人都有工作;住房按需分配,人人都有地方住;全國不分城鄉,人人享受公費醫療,而且連美容、植牙和住院伙食也包括在內;所有的孩子都能夠而且必須上學,因為古巴實行的是全民義務教育,不僅學雜費全免,連校服也不用家長掏錢。還免費提供早、午兩餐。“我愛這個國家,我不想離開它,”古巴人瓊·佩雷茲-加西亞說,“但經濟需要改變,讓我們拭目以待。”

古巴在“更新”中改变

古巴旅遊業發展勢頭強勁。

“既不快走也不停頓”

在用詞上,無論是普通民眾如加西亞,還是古巴領導層都顯得小心翼翼,儘量避免使用中國使用的“改革開放”和越南使用的“革新開放”,而是提出了“更新”的主張。“對於我們來說,改革已經完成50多年了,古巴現行的社會主義模式不需要改革,但要更新。”古巴國際新聞中心通常會這樣糾正外國媒體的政治語彙。

關於古巴經濟改革的時間,專家們有不同說法。上海大學特聘教授、拉美研究中心主任江時學認為,古巴經濟改革始於20世紀90年代。在勞爾· 卡斯特羅上臺後,改革的動作大一點。中國社會科學院榮譽學部委員徐世澄同意這一說法。他認為,嚴格來講,古巴改革在蘇東劇變之後,菲爾德·卡斯特羅在世時就已經開始。只不過,勞爾· 卡斯特羅上臺後,古巴經濟模式更新有所加快。但無論如何,古巴共產黨第六次全國代表大會都算得上是古巴社會主義建設歷程中一次劃時代的大會。這次會議,涉及經濟體制和思想觀念的較為全面的模式更新。允許、承認並鼓勵外資企業、合資企業、個體勞動者等其他所有制形式是古共六大的最大成就。

2010年,古巴改革新政公佈第一個月,發放的首批個體營業執照中,就有將近1/4涉及餐飲業。上世紀90年代,法律還規定,私人開設的飯店不能超過6張餐桌,服務員不能超過五名。自政府為私營經濟“鬆綁”以來,餐飲業呈現的繁榮景象簡直讓人耳目一新。如今,哈瓦那街頭各種各樣的時髦快餐店、豪華咖啡館、高檔西餐廳不斷增加,相較於過去數目有限的幾家國營餐廳,產品種類和服務態度簡直是天壤之別。餐飲業的改革也帶動了古巴旅遊業的蓬勃發展。古巴旅遊部報告顯示,今年上半年,古巴接待外國遊客266萬人次,創匯15億美元,與去年同期相比分別增加了23.2%和9%。旅遊部預計,今年古巴接待外國遊客人數有望達到破紀錄的470萬人次,再創歷史新高。

與此同時,一系列鼓勵私營經濟的政策也在不斷推進,古巴私營、外資、合資、聯營等所有制形式越來越多樣。2017年,古巴個體戶達56萬餘人,佔全國勞動力的12%,而在6年前,這一數字僅有15萬。個體戶活躍在旅遊、餐飲、房屋租賃、交通、銷售等行業,成為近年來經濟改革的積極分子。加西亞也與時俱進地開了一家修理電視、手機、電腦的小店,他沒透露如今能掙多少錢,只是笑著說“多了很多”。英國《經濟學人》雜誌指出,古巴許多私人餐廳、賓館和商店發展迅速,已成為真正的小型企業。健身房、水療館、電影院等新興商業機構也如雨後春筍般湧現。這些都促使中產階級緩慢地重生。

事實上,經過6年的探索和努力,古巴政府交出了一份亮麗的改革成績單。從2011年到2016年,古巴經濟年均增速達2.8%,超過了同期拉美經濟平均增速。在政策指引下,古巴對外貿易也呈現穩步增長的局面。今年上半年,古巴對外貿易實現了19.8億美元的順差。在此基礎上,外匯收入的穩定同時增強了古巴的金融實力。今年1月至6月,古巴如期償還了23億美元的到期債務,繼續在國際金融市場上保持良好信譽。分析認為,在全球經濟復甦乏力的大背景下,古巴取得這樣的經濟增長來之不易。不過,在外界看來,古共六大時提出的取消“貨幣雙軌制”和“購貨本”計劃,直到現在仍未完成。繼續推進經濟改革,古巴還有取消憑本供應、貨幣雙軌制、國有企業改革等一系列“硬骨頭”要啃。

今天的古巴,與改革開放初期的中國頗為相似,中國走上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之路經歷了一個艱難的過程,古巴同樣需要時間去探索。或許正如古巴領導人勞爾· 卡斯特羅所言,古巴更新模式既不能著急又不能停頓。

陰霾不定

儘管古巴經濟重現增長,但改革仍面臨不少挑戰,特別是在美國政府“收緊”對古巴政策的壓力之下,要實現全年2%的經濟增長目標任務艱鉅。

根據特朗普新政,美國政府將禁止美國企業與古巴軍方控制的企業有生意上的往來,同時將限制以“人員交流”和“文化交流”為名的自由行。美國遊客必須跟隨旅行團,接受嚴格審查後,方能獲批赴古旅行。這無異於給欣欣向榮的古巴旅遊業踩了一腳“急剎車”—2016年,美國赴古遊客人數達28.5萬人,同比增長74%。2017年上半年,美國赴古遊客再創新高,幾乎追平2016年全年水平。但有跡象顯示,隨著貿易和旅遊上往來的收緊,雖然官方和民間交流依然存在,數量上已有所減少。

“我們現在已經達到這樣一個階段,我們有了大使館,我們的商業航班正在開通,美國企業(在古巴)管理著酒店。放棄這一切,回到冷戰狀態,會令人感到惋惜。”曾經擔任美國商務部長的家樂氏(Kellogg's)首席執行官卡洛斯·古鐵雷斯(Carlos Gutierrez)告訴英國《金融時報》。就連一些美國媒體也表示:“對古巴重新發動‘半生不熟’的冷戰是最糟糕之舉!”

不過,這對於天生樂天、自力更生的古巴人民,並不算是什麼天大的壞消息。當地學者對此也大多持謹慎樂觀的態度。因為相較而言,他們更迫切的需求是,從住房、個體戶、通訊等變化的細節中窺見端倪,展望“更新”的未來。

古巴經濟

古巴在“更新”中改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