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下的爱丽舍宫之争

阴影下的爱丽舍宫之争

当地时间4月20日,包括勒庞和菲永在内的11名法国总统候选人参加了大选前的最后一次电视辩论。

4月23日法国举行总统选举,根据最后一周的民调,第一轮获胜者会在左派“前进!”党候选人马克隆、极右国民阵线候选人勒庞以及中右共和党候选人菲永中选出。4月20日晚上,巴黎市中心香榭丽舍大道刚刚发生恐怖主义枪击,导致一名警察死亡,数人受伤,这一事件,事实上遏制了之前上升很快的极左“不屈的法国”候选人梅朗雄吸引更高票数、冲进第二轮的可能性。

在经过恐怖主义枪击案之后,法国大选的可能脚本是,4月23日的第一轮,勒庞或者马克隆、勒庞或者菲永获得胜利,然后5月7日进行第二轮,根据法国政治传统的团结效应,除非司法事件干预,勒庞会输给目前任何一个上述候选人:从马克隆、菲永甚至到极左的梅朗雄,其中勒庞若与菲永对阵,得票数差距会最小。

因此,虽然巴黎恐袭实际上大大提高了勒庞的优势,但依然还没有让她获得大位。任何一次恐怖袭击,都会潜在推高右派阵营候选人的票数,所以受到负面影响依次是极左的梅朗雄和左派的马克隆,但也会同时推高中右候选人菲永的票数,在灭掉了梅朗雄机会的同时,又抬高了丑闻缠身的菲永上位的可能性。

所以如果第一轮是马克隆胜出,勒庞只能“期待”更大的恐袭以形成更多的选民向右位移;如果第一轮是菲永胜出,勒庞必然会强调菲永的丑闻,当然这并非有效:从政治伦理上说,她党派的存在本身都算是丑闻。

有意思的是,之所以整个法国相信第二轮的团结效应肯定会产生,一部分的原因是因为所谓“新特朗普效应”。美国总统特朗普上台百天之内,基本把内政搞得鸡飞狗跳,外交在女婿的干预下,才刚回到之前政府的正确立场上。整个法国,哪怕是对建制有所不满的人,也的确不愿意看到另外一个失败的总统坐在爱丽舍宫里。因此马克隆、菲永和梅朗雄的支持者们的大部分,会在第二轮投票中含泪团结支持勒庞之外的那个候选人。大部分的民调认为,无论如何,勒庞都会在第二轮以四成上下的选票输掉大选。

不过勒庞真正的目标,还是对法国政治的进一步控制,并不完全只为了获得总统之位。当特朗普在外交上出尔反尔,认为北约是个好东西的时候,勒庞不但不学习其中的妥协,反而公开批评特朗普的立场,坚持自己的极端反欧盟、反北约和反移民的观点不放松,这点不会有助于她成为法国总统,但有助于抓住极右的核心支持者,以利选后继续在法国政治舞台上呼风唤雨。

但勒庞对法国政治最重要的影响是,她实际上已经重新改变了法国政治格局——至少在这次大选之后,法国政治从原来的左中右,变成了民粹 vs 全球化,或者准确说,分为了勒庞和反勒庞两大阵营。和美国政治一样,原来的左右政治分野,在新的政治划分中也自由站队。因为强调民粹反对精英,勒庞吸引了很多极左的,比如工人阶级的选票,而即便反勒庞的阵营中,也产生了文化保守化的位移。勒庞用自己的姓,成功改写了法国政治版图,并且这个影响还会继续多年。

不过总体来说,从荷兰大选到法国大选,去年年底大家恐慌预测的“欧洲特朗普效应”并没有真的出现,实际上这些极右势力的基本盘虽然稳定,但依然没有获得主流。更多的摇摆选民在观察了美国特朗普政府的实际作为之后,选择了留在主流。

实际上,所谓“新特朗普效应”不但理性化了欧洲选举,甚至也在理性化特朗普本人和他的政府。在外交上,在轰炸了叙利亚和阿富汗之后,他在和中国以及欧洲领导人谈话之后,发现世界上再也没有类似这两处可以直接以轰炸解决问题的地方,特别是他的俄罗斯幻想破灭之后,又回到了传统美国总统的思路:支持北约和各地盟友,同时和中国合作。

他似乎终于意识到,解决世界难题,并不是像他之前以为的那么简单。既然这样,这位希望一直赢的总统,还不如把这些老大难问题继续交给地缘朋友们处理,让他继续和国内的媒体进行斗争。

既然特朗普都能软化,那么荷兰、法国和德国这些欧洲文明中心,更加没有理由重复错误,选出一个要革命一切推翻一切的人。勒庞所代表选民的声音,全国、全欧洲都听到了。的确各路政治家,也已经对新的民意进行了调整。当愤怒被释放、被政治改革吸纳之后,疯狂的革命者不再是民众的最爱,这就是勒庞对法国的影响,以及对法国的贡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