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永剛:產業是通行證,納稅20多億,杉杉靠實體經濟回饋寧波

1998年,當時如日中天的杉杉出走上海,寧波一時為之震動。

20年後,杉杉集團董事局主席鄭永剛借3月31日舉辦的“2018寧波發展論壇”春季會(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指導,寧波市人民政府主辦,市社科聯、經促會承辦,國研經濟研究院東海分院執行承辦,主題為“新時代企業家精神與寧波發展”),首次在寧波講述杉杉這20年來的轉型歷程。

鄭永剛說:“終於可以向家鄉父老彙報這些年取得的一些成績,勉強能算得上衣錦還鄉了。”

鄭永剛:產業是通行證,納稅20多億,杉杉靠實體經濟回饋寧波

其實,他今天不僅僅講了杉杉。很多話,滾燙、霸氣、一片赤誠,端的是幹大事的企業家風範——

“我們現在是全世界最大,不是前三名,我們是遙遙領先全世界第一大!”

“我5年內必須做成這兩件事,做不到就滾蛋,就不是寧波企業家!”

“我傻,我不管事,只過錢。”

“寧波企業家,尤其是我們這一代人……得努力,如果不努力的話我們就會被淘汰,對不起家鄉父老。”

……

1、“這就是我要對家鄉父老交代的所謂的衣錦還鄉”

“鄭永剛1998年年底隻身去上海,那時候有爭議,很多人說混不下去了,我從來沒有說過為什麼,我也不想說。”

那到底為何當年杉杉要從寧波出走,把總部搬去上海?

當時,“寧波杉杉西服品牌賺錢賺得多呀……大家都知道。”“所有銀行裡只有存款沒有貸款,一毛錢貸款都沒有。”“我臨走之前,杉杉股份1996年1月8日上市,開闢了中國歷史上定價發行的第一名,那是很牛的一件事。”

“可是,能牛多久呢?牛不了多久,我心中有數。”

“我自己知道西服搞不了多久,國門一打開、市場一打開,ZARA到你家門口怎麼辦?你能跟他媲美嗎?不可能。”

“最好的就是升級,用技術或者是用創意來升級,那是最棒的,因為它的失敗概率很小。如果升不了級怎麼辦?那就要轉型,如果不轉型的話,就被淘汰。”

鄭永剛跑去上海,就是轉型去的,向服裝產業之外尋找轉型的機會。

所以,有了今天杉杉真正的主業——鋰電池材料。

1999年3月份,杉杉收購了一家碳素材料研究機構,先期投入8000萬元,作為其“863”課題的科研經費。課題完成後,鄭永剛又繼續追加3億元,“把整個研究所所有科研人員弄過來,在上海開始產業化”。

但是,產業推進情況並不順利。杉杉在進入鋰電池材料領域的前8年,都是虧的,用鄭永剛自己的話說是“虧得一塌糊塗”。

“我們自己都不好意思,8個人開會有7個人說賣掉它,我說捨不得,最後決定堅持。”他表示,“因為當時我們國家沒有這個產業,日本有韓國也有,而杉杉是中國第一個從課題到產業化、規模化、市場化的鋰電材料企業。”

幸虧,蘋果來了。“我們真正的賺錢是靠喬布斯,蘋果推出來的時候全球捆綁招標,我們的材料成了主要的供應商。”

至2013年,杉杉股份的鋰電材料業務收入,全面超過其服裝業務。

今天,杉杉的鋰離子電池正負級材料已經做到了全世界最大,出貨量佔到全球的30%。“不是前三名,我們是遙遙領先全世界第一大。”鄭永剛話裡滿滿的牛氣。

鄭永剛:產業是通行證,納稅20多億,杉杉靠實體經濟回饋寧波

“我們技術也領先,蘋果、特斯拉、奔馳、寶馬、索尼、三星、LG、寧德時代、比亞迪,這些都是我的客戶。”

中國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但是應用科技在全球領先的很少,杉杉科技鋰離子電池技術是全球應用科技領先的一款,這就是我要對家鄉父老交代的所謂的衣錦還鄉。”鄭永剛說。

2、“這兩個事情五年內必須做到,做不到滾蛋,就不是寧波企業家”

其實,杉杉搞鋰電池材料這個事,鄭永剛當年有點偷偷摸摸乾的意思。

“當年不能公開呀,當年如果我公開的話,我的科研人員被挖走了怎麼辦?挖走了科研人員誰都想幹呀!所以絕對保密。”

現在,鄭永剛底氣足了。

全世界只要發現有一個在鋰電池材料領域技術領先的科研人員、專家,“我們不惜代價把他搞過來,無論他是日本人還是美國人。”

現在為什麼可以講這個事了呢?

“現在科研人員就是我的股東,你要挖他,先出兩個億,你挖不動了吧?他持有杉杉科技的股權,所以他的身價不菲。”

鄭永剛的野心,不只是做鋰電池材料的主導企業,而是想成為這一領域的領導者企業。

他要幹兩件事:“一是制定技術標準,我是制定這個行業技術標準的企業;二是規模是壓倒性規模,必須絕對領先。”

“行業標準和領先規模,這就是一流企業所幹的事。華為這麼牛,也要幹這個事,大量研發經費就是做這個事,這個事做不成就是二流企業。”

鄭永剛說,這兩個事,5年內必須做到,“做不到滾蛋,就不是寧波企業家”,“今天吹了一大堆牛皮就破了”。

“我不想破,我想幹成。”

鄭永剛:產業是通行證,納稅20多億,杉杉靠實體經濟回饋寧波

同時,鄭永剛還想打通鋰電池材料的上下游產業鏈條。

在上游,杉杉也在尋找鋰電池相關的礦產資源,去年投資洛陽鉬業,開始佈局。

下游,杉杉已經啟動儲能等方向的發展,並緊密加強同核心客戶的合作。獨角獸中赫赫有名的“寧德時代”,也是杉杉的重點客戶。

3、“我們這一代企業家還要努力,否則對不起家鄉父老”

前段時間,我們東南商報及旗下官微“東南財金”率先提出的“寧波為何出不了獨角獸”這個話題,引發各界熱議。今天,鄭永剛也對此作了回應。

鄭永剛在歷數寧波幫的前輩人物如虞洽卿、包玉剛、邵逸夫等等之後,說:“我們這一代就差了很多,我們想來想去沒有馬雲,沒有馬化騰,沒有任正非。”

“但是我們在路上,未來我們一定不負家鄉父老的期望。”

“寧波企業家,尤其是我們這一代人,鄭永剛、李如成、鄭堅江、沈國軍、丁磊,這一波人,我們得努力,如果不努力的話我們就會被淘汰,對不起家鄉父老。”

“獨角獸是小兒科,寧波人是做大企業、大買賣的,搞小東西也搞,但是不是我們的強項。”

不過,鄭永剛也指出,寧波人太會算賬,“你太算計了以後,尤其是共享、分享,寧波人這方面就不太願意,我的就是我的,你的就是你的,分享什麼呀。”但是現在互聯網時代恰恰就是要講分享,“你趕不上分享就沒有了”。

4、“我對家鄉的情結重得不能再重了”

談到寧波,鄭永剛的家鄉情結一發不可收拾。

“都說鄭永剛走了,其實我一直都在,目前除了一些工廠沒有辦法,杉杉絕大部分企業都在寧波,去年在寧波交了20多億稅,而且不是房地產,全是實體經濟。”鄭永剛說:“我對家鄉的情結重得不能再重了。”

他認為,寧波有著全國領先的政策優勢與營商環境,除了深圳前海、新疆喀什、西藏等地區,稅收政策最為優惠的就是寧波梅山島,但寧波不善於這方面宣傳。因此他經常把寧波推薦出去,為寧波招商引資。

寧波的科研機構、科研人才不足,也被鄭永剛認為是一個影響發展的大問題。

去年年底,杉杉在長沙開工了一個佔地1200畝的工廠,“投了一百多億”,為什麼沒有放在寧波呢?鄭永剛說,因為長沙有中南大學。

“我們跟他產學研一體化,他是國家工程實驗中心,所以我們大量博士後、博士都是他們那出來的,我們那個總裁還是他大學的教授。”

“科研力量很重要。”

“寧波關鍵是要有科研機構、科研人才。”

“科研機構、科研人才少了話,相對就吃力一點。沒有科研人才,你想在當地把科技產業做得特別強,不可能。”

鄭永剛精彩語錄

1、 我們寧波還沒有馬雲、馬化騰、任正非,但我們在路上,未來一定不負家鄉父老期望!

2、 中國未上市的企業平均壽命3到5年,上市企業8到10年。杉杉已經有30年曆史了,未來怎麼辦?必須轉型升級。

3、杉杉現在成了一個共享平臺,有本事的人來,我出錢,你經營,資源共享;我給你站臺,沒事不煩你。

4、 我預測2035年以後全球不可能有一輛汽油汽車的生產,全部純電動;不會再有駕駛員了,全智能化。

5、 制定規則,有定價權,這是一流企業乾的事。當然三流企業也能賺錢,但必須要有奮鬥目標,成為一流企業。

6、 杉杉最厲害的就是研究院,只要發現這個領域裡有技術領先的科研人員,我們就不惜一切代價把他請過來,這是真正核心競爭力所在。科研人員也是股東,身價不菲;要挖他,先出兩個億。

7、 我是一個老寧波,對家鄉的感情看重的不是一點點,大部分企業註冊地都在寧波。我也介紹了200多家企業落戶寧波,寧波營商環境很不錯。

8、小橋小路小寧波,寧波人太過於算計,格局不夠大。現在是分享經濟時代,不能停留在“我的是我的,你的是你的”這樣的觀念上,趕不上分享,你就要被淘汰。

9、寧波要有大格局,為什麼不把浙東搞成一個大都市圈,把周邊城市都包容進來?做大事要有大情懷,要有願付出、敢吃虧的姿態。

10、發展靠人才!杉杉和中南大學搞產學研一體化,那裡有國家實驗中心,有大量的博士、博士後。寧波有自己的優勢和特點,但沒有本地科研機構、科研人才,要把科技產業做得特別大不太可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