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祕中亞——帶你瞭解哈薩克斯坦最著名兩大城市

探秘中亞——帶你瞭解哈薩克斯坦最著名兩大城市

哈薩克斯坦位於中亞,地處歐亞大陸中心地帶,人口約1800萬,國土面積約272萬平方公里,與中國、俄羅斯、吉爾吉斯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土庫曼斯坦等國接壤,是世界上領土面積第九大國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內陸國。哈薩克斯坦是中亞地區經濟發展最快、政治局勢比較穩定、社會秩序相對良好的國家。阿拉木圖是哈薩克斯坦原首都,是中亞最大的城市和經濟中心,阿斯塔納是哈薩克斯坦現首都,是世界上最年輕最具活力首都之一,下面帶大家走進這兩個城市。

探秘中亞——帶你瞭解哈薩克斯坦最著名兩大城市

一、阿拉木圖市情況介紹

阿拉木圖市位於哈薩克東南部邊境,東鄰中國新疆、南鄰吉爾吉斯,是哈薩克斯坦第一大城市,也是哈薩克斯坦的金融、經濟等中心,早年因盛產蘋果被稱為蘋果城,阿拉木圖是哈薩克斯坦經濟、金融、文化、交通中心。截至2016年底,阿拉木圖市人口為170萬,是其首都阿斯塔納市(88萬人口)的1.93倍。阿拉木圖也是個歷史性城市,1991年舉世矚目的蘇聯解體宣言在此發表,《阿拉木圖宣言》宣告蘇聯停止存在。2015年7月31日,國際奧委會第128次全會上,阿拉木圖以4票之差敗給了北京、張家口,未能取得2022年冬奧會主辦權。

1.經濟和金融情況。阿拉木圖工業以食品加工(肉類、奶製品、水果罐頭等)和棉紡織為主,還有重型機械製造及火電廠。阿拉木圖是哈薩克斯坦乃至中亞的金融中心,在哈薩克斯坦金融服務領域佔據絕對主導地位。全國幾乎所有商業銀行的總部、大部分保險公司和養老基金公司、中央銀行、證券交易所都設在該市。包括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中信集團在內多家中資大型企業皆選擇阿拉木圖作為在哈的常駐地。阿拉木圖集中了中哈原油管道、天然氣管道、中哈霍爾果斯邊境合作中心等多個大型合作項目。同時,中國銀行、中國工商銀行也都選擇在阿拉木圖設立機構。哈薩克斯坦將首都遷到阿斯塔納以後,阿拉木圖作為國家科技、文化和經濟中心的地位沒有改變,國家的科技資源仍集中分佈在阿拉木圖市及其周邊各州。阿拉木圖市科研人員7500餘人,佔全國科研人員的45%。

2.自然地理狀況。阿拉木圖州,位於哈薩克斯坦東南部、天山北麓外阿賴山(中國稱外伊犁山)腳下的丘陵地帶,三面環山,同時位於伊犁河支流大、小阿爾馬廷卡河畔的人工灌溉綠洲中。阿拉木圖州南部為山區(最高塔爾戈爾峰,海拔4973米)及山前平原,北部是大片沙漠和伊犁河谷地。

3.人口情況及特產。阿拉木圖居民中以哈薩克人居多,佔全市人口的60%。其次是俄羅斯人、韃靼、烏孜別克族,維吾爾人,烏克蘭人等族,人口170萬。由於阿拉木圖位處的地區出產蘋果,因此名稱亦解作蘋果城,它以盛產蘋果著稱,阿拉木圖在哈薩克語中的意思就是"盛產蘋果的地方,蘋果城"。

4.城市歷史。在五百多年前,這裡曾是一個很大的居民聚集地,叫阿爾馬雷克,後毀於十五世紀鐵木真的部隊。1854年俄國開始在此建立軍事堡壘,稱外伊犁城堡,後改稱維爾內。1867年成為維爾內市。1918年建立蘇維埃政權。1921年3月改名為阿拉木圖。1929年5月成為蘇聯哈薩克斯坦共和國首府。1991年哈獨立後,阿拉木圖成為哈薩克斯坦共和國首都。1997年12月10日,阿拉木圖的首都地位被阿斯塔納正式取代。現在,阿拉木圖被稱為哈薩克斯坦的“南部首都”,仍是哈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

5.氣候狀況。阿拉木圖市位於哈的東南部,外伊犁阿拉套山北麓,地勢南高北低,海拔600-900米。屬於溫帶大陸性氣候,冬季積雪不厚,持續時間不長,l月平均氣溫為零下8度;夏季炎熱,7月平均氣溫為零上22-24℃;年降水量600毫米左右。

探秘中亞——帶你瞭解哈薩克斯坦最著名兩大城市

二、阿斯塔納情況介紹

阿斯塔納(原名為阿克莫拉),1997年取代阿拉木圖成為中亞國家哈薩克斯坦的新首都,面積722平方公里。阿斯塔納離原首都及該國最大城市東南部的阿拉木圖直線距離約980公里,伊希姆河穿城南部而過,除冬季外氣候宜人,生態環境良好,是哈薩克斯坦工農業的主要生產基地、全國鐵路交通樞紐。

1.自然地理狀況。阿斯塔納位於廣闊的哈薩克斯坦中北部半沙漠草原,在伊希姆河的旁邊,海拔347米,面積722平方公里,座標是北緯51.1度、東經71.5度。阿斯塔納是世界上第二冷的城市,阿斯塔納最低溫度可達到零下50攝氏度。

2.人口情況。人口88萬(2016年底),哈薩克族佔全市人口的70%,其他少數民族還有俄羅斯族,烏孜別克族,維吾爾族、烏克蘭族、卡拉卡爾帕克族、阿塞拜疆族,土庫曼族、吉爾吉斯族等,阿斯塔納的居民大部分信奉伊斯蘭教(遜尼派)。

3.城市歷史。1824年,一隊由俄羅斯鄂木斯克出發的西伯利亞哥薩克軍隊在伊希姆河河岸建立了一個城堡,以後變成了阿克莫林斯克。1961年,這城市的名稱改為切利諾格勒,阿斯塔納成為墾荒運動的中心,目的是為了讓阿斯塔納成為蘇聯第二大的糧食生產地。在墾荒運動時有大量移民移入阿斯塔納,而大多數的移民是俄羅斯族。1991年,哈薩克斯坦獨立後,這城市改稱為阿克莫拉(白色墳墓之意)。

1995年,為了令北部俄羅斯族佔多數的地區哈薩克化,哈薩克斯坦政府把阿克莫拉預備為新的首都。1997年12月10日,哈薩克斯坦總統納扎爾巴耶夫在阿克莫拉鄭重宣佈,阿克莫拉市正式成為哈薩克斯坦“永久性首都”。1998年5月6日,哈薩克斯坦總統納扎爾巴耶夫將阿克莫拉改稱為阿斯塔納,因為“阿斯塔納”在哈薩克語中意為“首都”,而“阿克莫拉”在哈薩克語中意為“白色墳墓”,這不利於首都的形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