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我可以擁有,卻沒珍惜。新幣王“8050”,我永遠的痛!

曾經我可以擁有,卻沒珍惜。新幣王“8050”,我永遠的痛!

如果再回到從前,所有一切重演,我是否會明白生活重點?

13年前,我曾最後一次經手“8050”。那場景,至今仍歷歷在目。那是我工作地大門外,一條不算古舊卻也頗為繁華的小街,小街北頭有個手機繳費小店。當我將錢包裡那張還算嶄新的伍拾元,遞給話費充值的小姑娘時,我下意識的掃了一眼其年份。“1980”4個阿拉伯數字曾讓我的心短暫的震動了一下,因為早在那個年份就有傳聞新版“伍拾”即將發行,這種“老伍拾”將要升值。

曾經我可以擁有,卻沒珍惜。新幣王“8050”,我永遠的痛!

可是我想:以後應該還會遇到。畢竟在當年已算“大鈔”的伍拾元有很多。隨著小姑娘的找零,我的猶豫也瞬間化為了泡影。就這樣,它在我“錢幣”留存意識剛剛啟蒙的初始階段,從我手中悄悄溜走,消失的無影無蹤,而“新版伍拾”彷彿一夜間就快速到位。從此,再無緣會面!

每每念及,我總是悵然若失,不能釋懷。

曾經我可以擁有,卻沒珍惜。新幣王“8050”,我永遠的痛!

我不是錢幣“投資者”,甚至連錢幣“收藏者”都談不上。充其量,只能算作一個錢幣“留存者”。我只是單純的有些喜愛,想將它們的“身影”留存著,將來告訴自己的孩子,我們國家根據時代經濟的發展,曾經還發行過“這些美麗的錢幣”。

曾經我可以擁有,卻沒珍惜。新幣王“8050”,我永遠的痛!

作為活在當下的中生代人們,1980年“伍拾元”,可能是我們最早經手的伍拾元,沒有之一。但它們絕非某些不良用心者所鼓吹的是“我國最早或第一代伍拾元劵”。新中國最早的伍拾元劵,是如今價格高昂的、1948年開始發行的第一套人民幣中的“伍拾元”(總計有7個版別)。

曾經我可以擁有,卻沒珍惜。新幣王“8050”,我永遠的痛!

但這並不影響“8050”價值,作為第四套人民幣中的一員,“8050”劵面色澤最為和諧,讓人倍感親切。但由於當時經濟相對欠發達、防偽技術不高等原因,它們發行的年份很短、發行量較少,僅僅十年左右就出現了同版式共圖案,增添了安全線與無色熒光等新技術且大量發行的“9050”。目前,“8050”是第四套人民幣收藏領域中,一馬當先的“新貴”,單張完品售價已過千元。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如果您有幸遇見了“8050”,請一定收好,千萬別徒留遺憾。

請繼續關注:大漠孤煙麗 更多精彩帶給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