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我可以拥有,却没珍惜。新币王“8050”,我永远的痛!

曾经我可以拥有,却没珍惜。新币王“8050”,我永远的痛!

如果再回到从前,所有一切重演,我是否会明白生活重点?

13年前,我曾最后一次经手“8050”。那场景,至今仍历历在目。那是我工作地大门外,一条不算古旧却也颇为繁华的小街,小街北头有个手机缴费小店。当我将钱包里那张还算崭新的伍拾元,递给话费充值的小姑娘时,我下意识的扫了一眼其年份。“1980”4个阿拉伯数字曾让我的心短暂的震动了一下,因为早在那个年份就有传闻新版“伍拾”即将发行,这种“老伍拾”将要升值。

曾经我可以拥有,却没珍惜。新币王“8050”,我永远的痛!

可是我想:以后应该还会遇到。毕竟在当年已算“大钞”的伍拾元有很多。随着小姑娘的找零,我的犹豫也瞬间化为了泡影。就这样,它在我“钱币”留存意识刚刚启蒙的初始阶段,从我手中悄悄溜走,消失的无影无踪,而“新版伍拾”仿佛一夜间就快速到位。从此,再无缘会面!

每每念及,我总是怅然若失,不能释怀。

曾经我可以拥有,却没珍惜。新币王“8050”,我永远的痛!

我不是钱币“投资者”,甚至连钱币“收藏者”都谈不上。充其量,只能算作一个钱币“留存者”。我只是单纯的有些喜爱,想将它们的“身影”留存着,将来告诉自己的孩子,我们国家根据时代经济的发展,曾经还发行过“这些美丽的钱币”。

曾经我可以拥有,却没珍惜。新币王“8050”,我永远的痛!

作为活在当下的中生代人们,1980年“伍拾元”,可能是我们最早经手的伍拾元,没有之一。但它们绝非某些不良用心者所鼓吹的是“我国最早或第一代伍拾元劵”。新中国最早的伍拾元劵,是如今价格高昂的、1948年开始发行的第一套人民币中的“伍拾元”(总计有7个版别)。

曾经我可以拥有,却没珍惜。新币王“8050”,我永远的痛!

但这并不影响“8050”价值,作为第四套人民币中的一员,“8050”劵面色泽最为和谐,让人倍感亲切。但由于当时经济相对欠发达、防伪技术不高等原因,它们发行的年份很短、发行量较少,仅仅十年左右就出现了同版式共图案,增添了安全线与无色荧光等新技术且大量发行的“9050”。目前,“8050”是第四套人民币收藏领域中,一马当先的“新贵”,单张完品售价已过千元。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如果您有幸遇见了“8050”,请一定收好,千万别徒留遗憾。

请继续关注:大漠孤烟丽 更多精彩带给您!


分享到:


相關文章: